張海南 李琴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教務處;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河北 保定 071000)
馬斯洛需求理論視角下權力腐敗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張海南 李琴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教務處;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河北 保定 071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治理權利腐敗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本文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層次出發,在分析腐敗產生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腐敗的對策建議。
腐敗;權利;馬斯洛需求理論;對策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腐敗的解釋為:①腐爛 ②思想陳舊, 行為墮落③制度、組織機構措施等混亂。從這里可以看出腐敗的最初定義是指事物的腐爛變質。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腐敗的含義更進一步有了的引申意義,即腐敗,是指具有權力的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濫用權利謀取私利,從而違反紀律、觸犯法律和社會道德并造成一定社會危害的一種不正常的政治行為和政治現象。簡而言之,腐敗就是運用公共權力謀取私人利益。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 3個基本假設: 1、人是有需要的,人的需要產生于他已經得到了什么,尚未得到什么,只有尚未得到滿足的需要才會產生激勵。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到復雜的。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后,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馬斯洛提出需要的 5個層次即:一、生理需要,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方面的要求。這類需求的級別最低,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 總是盡力滿足這類需求。二、安全上的需要,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三、社交需求,屬于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四、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五、自我實現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
權力腐敗是國家公職人員違背公約的準則以謀取私利的行為。由于認知社會動物不斷與外部社會產生交流, 因此人的需要隨著社會的實踐不斷發展, 從而激起個體各種各樣的行為活動。腐敗也是人類行為當中的一個, 因此產生腐敗的原因也是從需求開始的, 腐敗分子所形成的是一種消極的反社會的需要結構。這種需要結構是不和諧社會環境不良因素、 消極條件不斷作用的結果。綜合起來有以下幾種原因:
1.膨脹的個體需要心理。需要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重點,腐敗行為的出現要有一定的需要的積累和動機的產生才會出現,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 公職人員就其本質而言, 應當以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為己任, 并以此來滿足個體需要, 然而, 一些公職人員, 卻片面強調和過于重視個體自身需要, 而無視社會共同需要。在國家人民利益和本人利益出現沖突的情況下, 這些人的權力行為必然是直接滿足個體的需要。
2.理想和價值觀的錯誤性選擇。社會輿論的負面影響培養出了我們的金錢至上觀念和官本位的思想,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政府公務人員的從政目的不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借著權力為自己謀取好處, 認為他們的成功是由金錢來衡量的在這樣的價值模式下產生了腐敗行為。
3.挫折情緒引起的補償心理。馬斯洛認為一個精神正常的人是有自我實現的理想的, 社會前進的動力就是這些具有自我實現意愿的人的行為的結果。然而當一個人的自我意愿沒有得到滿足, 他就會用另一種辦法來解決。這個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權利獲取利益從而滿足自己的心理平衡感, 以金錢, 特權來補償自己而不是以服務于致力于人民的利益。
首先,重建高標準社會保障體系, 降低腐敗行為對安全感的正效應。人需要安全感, 在社會保障體系缺失的情況下, 或者在公共產品需要用貨幣購買的情況下, 更多的金錢, 更多的財產代表著更強的安全感。安全感的追求也是腐敗行為的源動力之一, 而且同樣具有普遍性。如果政府建立起高標準的社會保障體系, 使公民的基本生活、 失業、 住房、 醫療、 教育、 養老都得到保障, 那就可以有效地增強人們的安全感, 使人們不必通過獲取更多貨幣的方式來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從而消除腐敗行為的另外一個源動力。
其次,建立利益制衡的監督體系, 加大查處力度, 對腐敗行為進行負強化。權力腐敗行為會有得利方和利益受損方, 如果腐敗靠得利方自己監督自己, 那么監督就流于形式, 不會起到實質作用。如果監督方是利益受損失的一方, 那么監督就會起到實質作用。所以, 我們應該建立起一個利益制衡的內部監督、 外部監督和公共監督體系, 使社會所有的利益集團在這個體系中互相監督, 互相制約, 使損害任何一方的腐敗行為都會被利益受損者所監督、 制約、 處罰。從而使腐敗行為被查處的概率增加, 強化腐敗行為對安全感的負效用, 遏制腐敗。
最后,加強教育使政府工作人員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每個社會成員在社會實踐中, 總是從各自的需要出發, 進行各種各樣活動。然而, 我們在追求自身需要的滿足過程中, 必須時刻把握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需要,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 占社會主導地位的優勢需要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實踐活動中, 每個社會成員都必須始終注意把握占社會主導地位的優勢需要, 創造這一需要滿足所需的社會條件。因此, 在建立個體需要結構時, 我們要始終注意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 要始終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和國家的利益, 同時兼顧個人的其他需要的滿足。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倡清廉, 高效的政府, 公職人員作為政策執行主體代表著我國政府的形象, 所以要建立良好, 互動的政群關系務必要建立一個高素質的工作人員, 從需要出發引導良好行為的發生更是顯得格外重要, 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思想的體現。
[1]艾爾登其米克.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視角淺析公務人員權力腐敗的原因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09-09-20
[2]王煜民(導師:陳冬生).官員腐敗行為的心理機制及其防范[D].中共中央黨校碩士論文;2006-05-01
D630.9
A
1671-864X(2015)12-0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