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林衡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從簡·奧斯汀的作品中看英國貴族的文化特征
辛林衡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英國貴族文化在英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社會意義。作為以描寫貴族子女婚姻題材而著稱的“紳士階級最了不起的藝術家”,簡·奧斯汀在她的多部作品中都展現了英國貴族的文化特征。通過對其小說的解讀,既可以了解當時英國的貴族文化,也可以對其作品有進一步的理解。
簡·奧斯汀;英國貴族;文化特征
簡·奧斯汀是英國19世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處于英國文學過渡時期的她,其作品的聚焦點并不在當時資本主義革命的變化,而是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敏銳,又脫離當時女性情感潮流的理性思考,從小題材上以小見大、以微知著,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展現當時一個女人對純潔的愛情和平等忠貞的婚姻的向往。她一生完成了六部作品,這幾部小說大多數以上流社會的家庭為背景,以貴族女子的婚姻為主要內容,生動地再現了當時英國紳士,淑女的精神面貌,雖然背景單一,但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具有喜劇性,一掃昔日文壇上庸俗無聊的小說風格,深受讀者和評論家的喜愛,是三個世紀以來唯一一位被譽為“能夠與莎士比亞齊名”的英國女作家,享譽世界文壇。
英國的貴族作為農業文明時期的重要社會階層,是當時社會思潮與風尚的引領者,也是社會各階段的榜樣和心向往之的目標。本文的“貴族”取廣義,既包括國王、也包括諸侯、騎士乃至紳士。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貴族的生活方式與行為規范最終形成一種有別于其他階層,并為其他階層所向往的生存方式,并經過歷史的沉淀形成了一種文化形態,即英國貴族文化。文學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簡·奧斯汀作為“紳士階級的最了不起的藝術家”,對其作品進行貴族文化的解讀,既讓我們可以透過這個視角了解當時英國社會的貴族文化,也可以對她的作品有進一步的解讀。
英國貴族最早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盎格魯-撒克遜時代,他們主要依靠武力為國王效力,從而獲得戰功并獲得一定的土地和財富。所謂貴族,其含義是指“這個國家中一個偉大的土地擁有者集團,”“其整個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自己土地的范圍內,并在該地區經營商業,影響著其鄰居的意見和輿論,行使著堂堂正正的家主職權,并且考慮世代租用其土地的農戶的愿望和情感。”①這表明,對土地的擁有是英國貴族成其為貴族的首要條件。到了17世紀,伴隨著啟蒙運動的開始,英國的資產階級力量開始不斷壯大,人們對于物質財富的追求也變得十分迫切。在當時的英國社會背景下,經濟基礎更是保持英國貴族地位的前提,而土地的多少也象征著一個人財富的多少。用威廉·馬歇爾的話來說:“土地財富是其他一切物質財富的基礎,只有依靠它,人類才能聲稱自己獲得了生活、流動和存在的權力。”因此,不斷地擴大土地占有規模是貴族階層的一項基本財富積累手段。
為了保證能有穩定的收入,貴族必須要保證其土地資產達到一定的規模。擁有大規模的土地意味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多的財富積累,因此,更有利于其保持社會地位,自身也有更好的發展。英國貴族注重財富積累、不斷擴大土地規模的現狀,在奧斯汀的一些文學作品中表現的十分明顯。《傲慢與偏見》中,彬格萊先生是一位“有錢的單身漢”,只要提到賓格萊先生的偌大財產,所有的母親們都會興高采烈眉飛色舞,也都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他從父親那里繼承了一筆將近十萬英鎊的遺產。他雖然很富有,但尚未擁有自己的房地產的彬格萊先生還處于向“貴族”過渡的“準貴族”時期。他沒有選擇留在城市過奢侈的生活,“他父親生前打算購置些田產”,“他的姐妹們倒反而替他著急,希望他早些購置產業”,他也按照父親的遺愿打算在自己的故鄉購置土地。購置地產成為了一個家族的當務之急,這就反映了在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下金錢不是發展的長久之計,有了土地才能更好地可持續發展,貴族基業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家族利益在英國貴族的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點在貴族的婚姻生活中體現得最為清楚。“從本質上說,人們認為婚姻不是為了滿足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個人結合,而是確保家族的延續和家產的制度性手段。”由于貴族婚姻不僅直接關系到家族的命運,也可能關系到一個郡甚至國家的社會和政治局面,因此,門第成為了貴族階層的婚姻考慮的重要因素,門當戶對的婚姻是英國貴族維持其等級尊嚴的手段之一,也是男婚女嫁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并且很自然、實際上必然是由父母包辦的。《傲慢與偏見》中,貝內特一家是當地的第一大戶,貝內特夫人是五個女兒的母親,她一直熱衷于給自己的女兒們找到好的歸宿。當彬格萊先生那樣的有錢單身漢一出現,她就一門心思謀劃如何把自己的某個女兒嫁給他。《理智與情感》里的富孀費勒斯太太反對自己的兒子愛德華與露西的婚約,硬要兒子與莫頓爵士的獨生女結親,為此甚至剝奪他的繼承權,把財產傳給次子羅伯特。
從1680到1740年,貴族所實行的完全為了家族利益而安排的婚姻,也開始受到了新派劇作家和藝術家的攻擊。到18世紀80年代,“雖然一些大貴族的女兒的婚姻仍然由其父母包辦,但是,與以往的包辦婚姻有兩點不同,一是父母的目的至少有為女兒未來的幸福做打算的成分,而不是完全從家族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出發,二是雙方取得一致的基礎是愛而不再是權力。”因此,逐漸出現了一種夫妻之間較親密、擁有感情基礎的伴侶式的婚姻。在《傲慢與偏見》中,即使牧師柯林斯擁有紳士身份,因為不愛,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拒絕了他的求婚;同時,又是因為愛情,達西不顧世俗的眼光門第的偏見還有姨媽德布爾夫人的阻撓最終與伊麗莎白結婚。然而,即使出現了上述這些變化,傳統的婚姻觀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和當時婦女的社會地位一致,女性雖然有接受或拒絕婚姻的權力但仍處于婚姻的被動地位:頗有大家閨秀之風的簡只能將感情默默埋藏于心底,因此而差點錯失良緣;伊麗莎白雖消除了對達西的偏見后,心生愛慕,也只能被動等待達西在此求婚。
貴族們深知教育對人的作用,因此他們也極為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培養。貴族們接受的是英國典型的貴族教育,是一種壟斷于其他階層的教育,而貴族教育本身也呈現出其獨有的特點。為了表現貴族特有的品位和修養,貴族極為重視對“高雅”的追求,在他們心目中,文學、藝術、哲學、詩歌等是一個貴族必備的素質。貴族教育的“首要宗旨是使學生成為舉止優雅、談吐不凡的紳士。”②德行是紳士的立身之道,必須心地純良、樂善好施,還要學問不倦、睿智豪俠。這樣的品質也是簡奧斯汀作品中的紳士所具備的,這些紳士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示出貴族文化高貴的一面。在《情感與理智》中,主人公愛德華盡顯紳士品德。他雖然不漂亮,而且臉皮很薄,顯得不善社交,“無論他的才能或者性格都無法滿足他母親和他姐姐的愿望——她們渴望他成名。”甚至一度被被瑪麗安認為是缺乏詩意、枯燥無味,“他眼睛里根本沒有那種既剛毅又聰明的氣概,那種火一樣的熱情。”③但只要
他克服了羞怯,和人相處久了,他的一舉一動都顯得心胸開闊,富于感情。他理解力強,所受過的教育增進了他的見識開闊了他的眼界。他的高貴的品質在小說的后半部分顯現出來,即使母親為了阻止他和露西的婚約而要剝奪他的繼承權,他依然堅守諾言,敢于承擔,違抗母親的意志也不肯辜負露西。這種無論任何利益的誘惑,或任何強大的壓力都不能使之折腰的品質,才是真正紳士擁有的可貴品質之一。
如果說貴族教育對男性的重點放在使其成為一個“紳士”上,對于貴族女性,也同樣注重其文化水平的提高,目標是使之成為一個“淑女”。奧斯汀筆下,無論在早期作品《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還是后期的《勸導》,《曼德菲德莊園》等,最后能夠認識自身超越自我的都是受到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們都是鄉紳階層的淑女。如小說《愛瑪》中,身為貴族小姐的女主人公愛瑪就經常邀請村子里的鄉紳貴族一起舉辦沙龍,大家一起交流那些“高雅”的文學藝術,甚至有時候即使是在愛瑪自己家里的小型聚會中,也有家人一起坐在壁爐前朗誦詩歌,討論文學和藝術的場面。在《理智與情感》中,愛德華和埃莉諾、瑪麗安姐妹圍坐壁爐前朗誦詩歌,談論當代詩人,其情景典雅、浪漫,是年輕人交際的典型一幕。在《傲慢與偏見》中,彬格萊小姐是一個反角,但她談到淑女應具有的素質的時候確實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普遍看法,她說:“一位淑女應該通曉音樂、歌唱、繪畫、跳舞和擁有時尚的談吐,除了這些,走路的形態,說話的語調、穿衣和表情,她都需要擁有迷人的氣質”。這說明淑女都是多才多藝的,不僅擅長音樂、繪畫等才藝,而且對這些方面還頗有鑒賞力。在各類聚會或者舞會中,被邀彈奏一曲是淑女出風頭的大好機會。紳士的魅力、淑女的風韻因為擁有這些才藝而大增。這些紳士淑女形象的成功塑造,使貴族文化精神的內涵得以擴充和豐富,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貴族文化在很長的時間里是英國社會的核心價值,無論是文化發展的起源、傳承還是與時俱進的創新都在整個英國古老的文化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歷史的發展與變化之中,貴族文化也存在著優點與缺點。貴族階級過分的追求財富的積累,使得金錢至上的觀念盛行,過分的看注血統與出身,是對人權平等的踐踏,然而貴族階級十分注重對貴族氣質的培養與教育,它由外表到內心都以追求高貴為目標,這種文化所倡導的價值和精神對于提高個人的修養、改善社會的風氣都很有積極的意義。
注釋:
①錢乘旦,陳曉律.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②錢乘旦,陳曉律.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③[英]簡·奧斯汀.愛瑪[M].武崇漢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1]錢乘旦,陳曉律.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2]閻照祥.英國近代貴族體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英]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M].王科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
[4][英]簡·奧斯汀.愛瑪[M].武崇漢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5][英]簡·奧斯汀.l理智與情感[M].武崇漢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湖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S140041)
I106
A
1671-864X(2015)11-0014-02
辛林衡(1990-),女,漢,湖南長沙,文學碩士,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文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