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濤
(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淺析臨朐縣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
吳玉濤
(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藝術教育的普及,不僅是學校藝術改革和發展所必需的,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不均衡,部分邊遠地區的藝術教學設施、教學條件相對落后,有的學校甚至最基本的美術材料都難以保證。一方面我們要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另一方面教師要努力做到隨機應變與就地取材,戰勝各種困難,積極開發本地民間美術和民族美術資源,利用自然材料創設一個良好的美術教學條件。
藝術教學;設計;臨朐縣;就地取材
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從幼兒時期就開始讓自己的孩子去參加兒童早教,智力開發等課程的學習,使得兒童童年生活就開始模式化的藝術教育。
農村和其他邊遠地區不能開設美術課,學生沒有機會到美術課、教學條件、教學硬件、師資隊伍不健全、教學質量堪憂、師資隊伍參差不齊!
(一)涂鴉期(3歲以前)。
幼兒繪畫的年輕階段是特殊的,繪畫本身并不單純,從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此時的“繪畫”是一種游戲與體驗的過程,而作為兒童繪畫的結果并不重要。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學生會遇到繪畫上的困難,有時這些困難甚至是很難克服的,許多學生會因為不能有滿意的繪畫結果,而逐漸感到這一“游戲”過程變得乏味。
(二)童年期(6、7—11、12歲)。
此階段兒童天性率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色彩感受力強,大膽勇敢,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
在童年期階段藝術教育主要以兒童畫為主,通過兒童畫的學習,旨在培養兒童對美的認識,學會發現身邊的美,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三)青年期(16、17—25、30)。
青春期的學生,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迫切對外部世界充滿期待和渴望,他們力求成為主動的探險者、發現者、選擇者、設計者。進入青春期的學生在一般美術學習中,多數會出現“繪畫困境,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不滿足于“兒童畫”的天真和直率,需要更富于控制和理性的“成熟”表達,但類似與素描、水彩、國畫等的表現形式所需要的技巧卻非短時間能夠適應,甚至有的學生在如何努力也不能掌握。
(一)目前在一些偏遠地區師資力量匱乏,在改革后出現了轉機。但是實際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二)學生大多接受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偏低,對德、智、體、美等的認識不夠全面。
(三)學校辦學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德、智、體、美等藝術教育課程開設不夠全面。
(四)學校硬件設備和教學條件,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質量,職業素質,道德素質等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由于受客觀條件限制,比如:教師素質,學生年齡,設備條件,教學材料等不夠正規,校內教學資源不夠充足。
(六)大部分學校對藝術教學依舊采用比較簡單的方式,過分注重作品的效果,對藝術教學更多傾向“游戲”教學,對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重視程度不夠。教學過程中“避難就易”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七)在藝術教育中大部分以兒童畫,手工課為主,對學生審美觀的提高幫助不大。
(八)學生和家長對藝術教育等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刻。
(九)藝術教育又被稱作“貴族式教育”教學成本較高,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家庭條件的限制,部分偏遠地區的兒童無法接受藝術教育。
整體而言現有教學條件和校內資源的不足,是制約農村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一些邊遠地區的美術教學設施、條件比較缺乏,部分學校有時最基本的美術繪畫材料都難以保證;另外家長和學生對藝術教育方面學習的認識和態度不夠也都會造成藝術教育發展的障礙。但我們要以積極的觀點看待未來,時代在變革,教育在進步,現存問題也只能是前進途中的階段性障礙。更為現實的做法應該是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學校設計教學的發展,并在這一過程中統籌思考、分析切要。尋求革新方向。
(一)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支持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制定了一些的保障措施,解除教師的后顧之憂。因此我們應該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解決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二)教師要加強自己身的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運用多種教學設備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積極克服美術教學資源、教學材料、教學設備、教學條件不足的困境。
(三)積極開發當地民間美術傳統資源,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創造出有利的教學材料和教學條件。
(四)農村等偏遠地區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引進優質藝術教育資源,提高藝術教育的效益。
(五)教師還可以運用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進行藝術教育教學。
臨朐縣又被稱作“書畫之鄉“臨朐縣有書協、美協、沂蒙書畫院等20多個縣級群眾性文化藝術團體,有濃厚的藝術氛圍。此外臨朐縣還有龍韻文化城、奇石文化市場、博物館、文化館、龍泉美校、臨朐縣圖書館、沂山風景區等眾多藝術場所,為臨朐縣藝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人們已經認識到今天的藝術教育不應該再是封閉和專斷的一統局面,包容和多元并存的觀念需要深入到藝術教育的各個層面。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改革促成了學校藝術教育的許多變化,其中人們觀念的更新彌足珍貴,創新、開放、多元、包容、綜合、生活化等思想不斷激發著學校藝術教育的改革熱情,推動著學校藝術教育的繁榮和進步。目前偏遠農村設計教育的發展還處于轉型階段的前期,需要一個能在宏觀文化、教育背景下,切實立足于本土文化和具體情況下的問題解決方案,并在進一步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理論結合實際,走出一條符合農村實際的藝術教育發展之路。
[1]席衛權.基礎美術教育中的設計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策略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
[3]尹少唇.美術教育.現實與理想中的徜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5]林家陽.林家陽的設計視野——設計創新與教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G527
A
1671-864X(2015)11-0096-01
吳玉濤(1990.7-),男,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云南師范大學,學科:設計學,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研究。吳玉濤,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