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曉亮
(大連鵬宇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工業自動化產業
牟曉亮
(大連鵬宇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116000)
摘要:工業自動化技術是工業技術改造和進步的主要手段,它綜合運用系統科學、認知科學、信息科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等理論,形成相應的自動化軟硬件及系統,實施檢測、控制、優化、調度、管理和決策,達到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減少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確保安全的目地。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工業自動化產業在技術、產品、管理等方面都處于中、低端。把握好工業自動化產業發展機遇和方向十分關鍵。
關鍵詞:工業自動化產業;自動化;機遇;方向
一、引言
在目前自動化領域內,以太網技術通過信息的無縫集成、過程和資源優化,實現物流、信息流、價值流的集成,基本實現從現場層到管理層信息的無縫流通,縮短企業產品開發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改善環境等,從而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自動化界引起關注的是控制系統向分散化發展,它可直接安裝空間十分有限的地方,同時又鏈接到中央計算機,將傳統的三層控制系統結構簡化為二層結構。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當今較認可的有兩種,一個是基于profibus系統開發的p-net,它通過p-net把管理和控制連起來。第二個是羅克韋爾開發的“通用工業協議的工業網絡”。如今人機界面發展越來越廣泛,并且日趨人性化和全系列化,如手持式、面板式、臺式和pc機式等。
二、工業自動化產業發展機遇
我國自動化產業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時機也可以說是我國工業自動化產業的發展機遇。
(一)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將增補工業自動化內容和空白。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在我國“十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這將增加我國自動化產業的發展市場面。過去長久以來,傳統產業的發展是與信息化發展隔離開的,自動化控制和信息系統列為傳統產業工業化范圍,信息業則重點放在網絡、通信等概念和產業上。實際上,信息化和傳統工業之間有著相互提高和依存的關系。信息化和電子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工業生產自動檢測水平和執行精確度與速度等,達到優化裝置和過程的效果;網絡通信技術應用可以把整個企業的資金、物流、生產裝置狀態、生產效率信和能力信息等準確、全面、系統地提供給企業,為企業決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實時性和準確性的決策,給用戶提供管理和控制一體化系統和服務。信息化和工業化的結合必然為工業自動化產品制造和應用帶來了很大的發展市場空間。
(二)調整傳統工業結構和產業升級創造了工業自動化產業的發展商機。
調整結構和產業化升級是“十五”期間工業發展的重點,旨在提高工業體系結構的合理化,適應市場的需求,同時采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而投資少、見效快的最佳途徑就是采用先進的自動化控制技術來提升和改進傳統生產過程。
(三)國際與國內技術融合為工業自動化產業提供可跳躍式發展機會。
如今世界技術已高度普及和融合,國內自動化產業可以采用世界先進和成熟的技術來開發自己的產品或系統,結合其他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實現跳躍式發展。
(四)我國技術勞動力數量大,水平高,成本低,為自動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后盾。
國家技改和技術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擁有很深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現場服務能力自動化系統應用人才,對我國自動化產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工業自動化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一)緊隨政策,走向信息化、綠色能源新領域。
我國工業自動化未來幾年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首先應當看齊“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方面政府出臺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重組的政策,以破除長期以來工業體制性障礙,通過產業政策的干預,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從而化解內外風險。工業自動化企業在提升傳統企業生產效能方面也應當做為一個重點發展方向。
此外,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與綠色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國策是我國進入“節能降耗”重要歷史階段的特征。面對這種形勢,工業自動化企業必須應用自動化技術科學來保證產品能源消耗減少的優勢。在“節能減排”的產品與技術上采取措施,為“節能降耗”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在技術推動方面強調自主創新,自助研發。
中國的工業自動化企業應當努力走自主創新的“高端自動化”之路。我國的國產高端自動化產品奇缺、市場競爭力不強、國產高端成套專用控制系統或優化系統幾乎為零,在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與國外先進產品存在較大差距,“中間強,兩端弱”的現象十分嚴重。國產控制系統進入我國重大工程的關鍵裝備、核心裝備、主體裝備十分困難,絕大部分被國外控制系統所壟斷。產品性能存在較大差距,進入國家的重大工程十分困難。這些都表明我國工業自動化系統自主創新能力相對低下,自主知識產權比較匱乏。
“自主創新”之路創新是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靈魂,是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通過“自主創新”,尋求新的高端發展機遇,不斷進行技術、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創新。
(三)樹立品牌,形成行業“產業鏈”。
著名品牌比普通品牌能夠擁有更高的品牌溢價、知名度和忠誠度,在經濟上能夠較長時間內獲取比普通品牌更高更穩定的收益。換而言之世界品牌在全球利益分配中占有更有利的地位。面對中國經濟總量和世界性品牌缺少的持續性落差,中國渴望有國際品牌。品牌經濟必然會成為重化工之外另一個重要元素。
另外,產業鏈是產業層次的表達,產業關聯性越強,資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產業鏈越長,表明加工可以達到的深度越深。因此,重大企業帶動相關中、小企業,與自己發展大局有關。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工業自動化是現代先進工業科學的核心技術,不斷的去研究和探討我國工業自動化的發展和戰略方向,對我國工業化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現工業控制自動化技術對于傳統產業的改造﹑企業素質的提高和國家國力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途徑。隨著一系列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產業化專項的實施,基于信息化帶來工業化的思想,將會使工業自動化技術得到更深入的發展,這對加快推動我國自動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賀章波.我國自動化的發展方向[j].工業技術.2010(19).
[2]陳軍進.工業自動化技術在各個工程領域中的應用[j].應用科學,2010.
[3]馬志平.機械自動化的未來與現狀[m].北京:中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5.
中圖分類號:F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