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縣直機關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2450)
淺談幼兒教師良好師德形成的個人因素
王坤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縣直機關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2450)
由于幼兒的特殊性,比其他年齡階段的孩子更需要保護,幼兒教師不僅需要從教育方面展開工作,更多的是實現生活照料方面的功能。幼兒教師的師德是其專業素質中的必備與核心部分,包括職業道德和自身修養,是人性中最基本的要求體現。尤其近年來,社會上頻頻出現“虐童”事件,給幼兒教師職業蒙上了一層陰影,這樣暴露了在幼兒教師隊伍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幼兒教師師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因素影響,本文結合這一方面展開研究,并提出相應地改進策略。
幼兒教師;師德培養;個人因素;職業道德
幼兒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工作并非要體現出知識性、技能型,而是以培養健康的心理,為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奠定基礎。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師德是教師固有的屬性,也是幼兒教師核心的品質。良好的師德狀況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健全人格,同時也有利于實現身心健康的有效性。
(一)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是師資隊伍素質提升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幼兒教育工作逐漸提高了層次,較為突出的是硬件方面的投資。而獨生子女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每個家庭對孩子都存在很大的期望。為了實現教育的優質性,對幼兒教師師德素質的需求更迫切。只有積極培養熱愛幼兒、甘為幼教事業獻身的教師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因此,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對于提高廣大幼兒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持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是教育風氣轉變的需要。
幼兒園是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空間,不僅要保障安全,還要具有良好的教風。由于對象是剛剛啟蒙的幼兒,師德比從事其他職業的道德要求更高,幼兒教師的語言、教態、行為、舉止自然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給孩子打上深刻的鉻印。教師的教風、幼兒的學風構建起一個幼兒園的園風,并反作用于教師和幼兒。同時,幼兒教師的道德實踐活動方面,比其它職業更具有強烈的典范性。所以,職業道德要求教師要嚴于師表,處處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學風、教風,促進幼兒園良好園風的形成。
(三)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是幼兒教師忠于職守的需要。
任何職業都要求員工忠于職守,教師工作更是如此。作為幼兒教師,必須按幼兒教師職業的規范、規則和要求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全心全意、一絲不茍地干好本職工作。
(一) 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幼兒教師是教學工作中的主要角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教師將肩負起更重要的社會責任,也對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不難發現師德影響人格,人格決定命運。幼兒教師良好職業道德的培養,是培養學生的重要前提。
1.幼兒教師以要培養終身學習意識,認識到不斷學習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現實要求,是人類完成自我超越的內在動力,是幼兒園教師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
2.幼兒園教師應明確學習目標,有了恰當的學習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避免了走彎路。
3.幼兒園教師應培養自身學習能力,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自學與互動相結合,積極與優秀教師交流,利用好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不斷為自己找到新的學習榜樣。
(二)做好工作實踐反思。
1.需要幼兒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實際工作當中善于主動思考,在盡職盡責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的同時,認真總結工作中的得與失,反思自己行為的功與過,努力為自己的言行尋找恰當的標準。
2.需要幼兒教師培養反思能力,通過不斷學習樹立正確的是非判斷觀念,積極與其他教師交流,虛心向他人請教,擇善而從再次,需要幼兒教師挖掘反思效益,將反思得到的經驗運用到以后的實踐當中。學會“舉一反三”,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學會堅持不懈,讓反思成為工作的一種習慣,正確看待得失成敗,學會從過程中尋找收獲。
(三)養成心理健康習慣。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并養成保持的習慣,才能更好地去感染他人。對比目前發生的師德滑坡現象,不難發現,幼兒教師行為失范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標準失衡此外,目前幼兒教師多為女性,女性心理易受到生理、家庭以及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心理健康防線更加脆弱。
一個好的教師必然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為了提高自身職業道德水平,幼兒教師應該注重調節自身心理健康。幼兒教師應該學會自我調節,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我和周圍環境,理性看待成功和失敗,絕不會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轉移到工作中,并影響到幼兒,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并學會控制并合理宣泄情緒,隨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學習、生活當中。
(四)加強自身職業認同。所謂“職業認同”是指一個人對所從事的職業在內心里認為它有價值和意義,并能夠從中找到樂趣。職業認同影響著教師工作的滿意度、職業倦怠感水平和工作壓力。作為管理者,應有的放矢的、潛移默化的通過多種形式教育引導教師發自內心的職業認同感,從而促進教師責任心、進取心的提升。
(五)樹立教師行為規范。幼兒教師不僅要愛崗敬業、熱愛幼兒、勤于學習、自強不息,還要活潑健康、舉止文明、作風正派、以身作則。幼兒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幼兒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身教重于言傳,用自己良好的行為影響幼兒,為培養人才的優秀品質奠定基礎。
總之,幼兒教師的工作性質十分特殊,每一個孩子都關系到一個家庭,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未來人才培養。幼兒時期是啟蒙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良好的師德培養,是提高幼兒教學質量的關鍵,幼兒教師要具備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牢牢掌握師德的靈魂,發揮自己的能力,在日常幼兒園生活中加強對孩子的關心、關愛,用實際行動詮釋師德的內涵。
[1]王春俠,范立彬.幼兒教師師德培養探研[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03:166-168.
[2]李靜,鄧誠恩,羅運龍.幼兒教師師德建設的人學思考[J].教師教育學報,2015,05:7-13.
[3]楊莉.淺談幼兒教師良好師德形成的個人因素[J].學周刊,2015,34:212-213.
[4]胡曉芳.加強幼兒教師師德建設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03:90-92.
[5]王曉輝.幼兒教師道德素質建設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01:74-76.
G615
A
1671-864X(2015)12-0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