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技能型名校“問題學生”教育管理機制的主要存在問題及改進策略
孫毅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針對“問題學生”的管理工作要同教育的手段相結合。我國不論技能型名校還是普通本科院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缺陷就在于重管理輕教育。許多技能型名校的管理理念還停留在中專層面,“保姆式”管理、“放養式”管理、“灌輸式”管理隨處可見,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針對那些對環境適應性較強的學生或許有效,但針對那些自身存在問題的學生就顯的無能為力,因此在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中的同時要加強教育工作。
技能型名校;“問題學生”;教育管理機制
雖然技能型名校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積累了一些經驗,為提高高職辦學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高職教育歷史短、生源結構復雜,導致校園文化氛圍有待重塑和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加大。此外,也缺乏管理理念與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的融合,沒有挖掘和提煉出新的管理經驗,難以推動高職教育的跨越發展。高職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而當前高職學生管理的全員參與、多部門合作觀念缺失,無法實現各部門的優勢互補。伴隨技能型名校的突飛猛進的擴張和發展,目前實際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難以跟上學校發展的步伐,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良性互動和持續提升。所以高職學生管理的文化建設存在諸多局限性和漏洞。
由于技能型名校的錄取分數介于普通高校和一般高職院校之間,所以技能型名校招收的學生大多為成績較差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專生、職高以及技校畢業的學生,這類學生群體,展現出的是他們活潑好動的性格,動手能力非常強。但是由于長期學生成績較差,所以自卑心很重,并且在學習上對自己沒有自信心。他們的文化水平、學習積極性以及自控能力都很低,自身缺乏上進心。有些學生面對問題和沖突通常都是單向思維,不會考慮太多,容易沖動行事,這樣學校在面對學生犯錯,也只能是利用學校的行政管理對學生進行行政處罰,這樣對學生來說,不僅起不到教育他們的目的,而且還會讓他們將來面對社會的時候,履歷中出現這樣不光彩的一點。這樣一來,我們的教育也就本末倒置了,學生不會因為處罰而改正自己的行為,這種情況反而有可能愈演愈烈。所以輔導員要針對學生的習慣和性格進行事先制止,平時多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這些學生并不是壞學生,只是他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容易沖動,想法簡單而已,若輔導員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對人和事物有更廣闊的了解,也就不會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了。
對于技能型名校中的貧困生,學校管理中也只是停留在辦理各種相關補助手續而已,并沒有貧困生有效的服務,這樣貧困生們感受不到學校的溫暖與幫助。他們生活大多是拮據貧困的,還要自己工作賺錢以滿足日常所需,所以輔導員應該時常關系他們,并且對貧困學生群體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以至于有效的為學生提供服務。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網絡的迅速發展要求管理工作應該突出全面性、層次性、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性。但目前對技能型名校學生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勵手段,一方面使得干部、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改革創新的意識和動力都不強;另一方面由于領導只重視教育教學管理,使得學生管理者進行學習、進修、提升的機會不多,發展的空間有限。另外,長期以來我國高職教育管理中學生教育的新知識、研究新的管理方法更新比較慢,從而導致工作人員在新形勢下的工作實績無法用相對準確的量化指標去衡量。在考核體系的構建,往往將教育的指標列和很細、很全面,而學生工作就是籠統抽象的一筆帶過。這種績效考核體系使得目前很多技能型名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面對已經發生變化的學生群體,仍然說教多、訓斥多、關心學生和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弱,缺乏激勵措施,導致師生關系不融洽,甚至互相理解都很困難。
我國傳統的高校管理中通常都是重視學生的整體化一,統一管理,但這樣一來,我們便忽視了最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學生群體中的個體差異性。近幾年的教育教學中大家都提倡尊重學生,以人為本,所以我們技能型名校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跟上時代,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基礎,進行改進。輔導員應當在工作中細心關注學生的動態,他們的個性和生活都是不一樣的,興趣愛好也不同,我們確實應該要求學生盡快適應環境以便更好的學習,但是我們的大環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需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而進行改變。若我們一味的要求學生服從學校的要求,他們便沒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這樣對塑造學生的個性和價值觀都不利。其次我們在管理的過程中,服務方式過于簡單粗暴,給學生傳到消息也是機械化地傳遞,缺乏科學的方法和經驗。所以目前學生管理的人性化還需加強,在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全過程中將制度的硬性規定與實際操作的人情相結合才是正確的選擇。
總之,在技能型名校建設程中,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溝通機制。由于輔導員精力有限,他們很難根據現實情況及時聽取來自學生反映的意見和建議,學生意見和訴求的反饋機制不健全,難以彌補學生自我管理的不足。其次,管理工作多流于形式,疲于應付技能型名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檢查。因此還無法做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達到提高學生管理效率的目的。
[1]吳增強.學習困難學生類型研究的新進展.教育研究,1995,(8) : 34-372.
[2]張潮.中小學生推理能力和元認知與注意力的比較.心理科學,2009,(3):601 -603.
[3]孫悅亮,金志成.工作記憶廣度與學習困難的關系研究.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52-156.
[4]陳燦芬.高校問題學生解讀.社會科學家,2009,(12):121-124.
[5]李偉,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0,(11)。
G718.5
A
1671-864X(2015)12-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