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淯媛
(四川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淺析川劇民營劇團發展的限制因素
——以內江英英川劇團為例
鐘淯媛
(四川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民營劇團是川劇藝術傳承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川劇民營劇團舉步維艱。內江“英英川劇團”作為川劇資陽河派的民營傳承團體,長期堅持演出活動。本文以此劇團為例,解析了川劇民營劇團發展的限制因素,以希望對川劇民營劇團的發展有所警示作用。
川??;民營劇團;英英川劇團
戲曲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歷史娛樂實踐中創造的藝術形式,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特點和審美方式。在地域特點的限制下,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劇種,營造了各劇種“百花齊放”的現象。長期活躍在四川地區戲曲舞臺的劇種當屬川劇。川劇以其獨特的唱腔、幽默的四川話語和多彩的劇目深受巴蜀人民的喜愛,同時也是巴蜀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改革開放和對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戲曲藝術在各種新興藝術形式的重壓下逐漸走向衰落。川劇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窘迫劇目,在國營劇團艱難發展的同時,一些民營劇團仍然長期活躍在舞臺之上。民營劇團作為一支獨特的力量為川劇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從而變成了豐富百姓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營劇團的發展在艱難中前行,筆者以內江英英川劇團為例,淺析民營劇團發展中的限制條件。
內江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地處蓉渝中心。內江人的文化心態兼容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征,即有古巴人熱情奔放的特點,又有西蜀人溫情閑適的散漫;即有對新生事物的敏感,又有對傳統文化的眷戀。正是內江人這樣的文化心態,造就了川劇在內江的繁榮,并形成了川劇資陽河流派。
隨著多元文化的沖擊和市場化經濟的挑戰,傳統戲曲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內江市川劇團也和全國大多數戲曲團體一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問題,漸漸跌入低谷。最困難的時候,全年只是有限的幾場演出,觀眾也屈指可數。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戲曲團體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戲曲愛好者紛紛自發組建民營川劇團體。內江市“英英川劇團”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至今 “英英川劇團”仍然保證長期堅持演出,年均演出量達200余場。在國營劇團不景氣的當下,“英英川劇團”用他們的綿薄之力還在讓觀眾每天都能夠看到聲、旦、凈、末、丑這些角色的出演,聽到資陽河流派所獨有的高腔藝術,在現今這個新興媒體充斥的社會,受眾普遍通過網絡、電視等接收信息,這種傳統藝術所帶來的魅力,是新興媒體所不能給予的。筆者作為一個內江人,深深被該劇團的精神所打動。同時,在缺乏政府扶持、傳統文化沒落、觀眾群體日減的現狀中,“英英川劇團”的生存、發展和出路面臨著眾多的限制因素。
民營川劇團這些年來的發展變化,究其原因是我國宏觀經濟體制的改革和不斷的推動作用,無論是國家還是政府對各級地方文化事業的重視程度,也進一步繁榮了各級地方文化市場,推動了民營經濟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在民營川劇團的文化影響下,有利于對下一代川劇藝術的培養和對傳統文化在內心的影響。
(一)資金匱乏,不能保障演出的延續發展。民營川劇團是由社會上熱愛川劇藝術的人士自發組織而成,雖然這樣的機構在政府相關部門取得了演出經營許可權,但是缺乏固定的資金來源。例如英英川劇團,2003年初,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川劇演員胡英看到在內江東興區一處舊樓房的地下室。胡英尋思要是用來演戲該是多好,就和老伴尋思商量自己辦一支戲班。碰巧川劇愛好者李蘭英找到胡英,想和她一起創辦這支劇團。于是經過家人的幫忙和籌劃,胡英把多年的積蓄5萬多元用來購買戲服、道具、為演員買生活用品等。從演出買票、后勤保障到布置舞臺全是兩位老人一手操辦。2004年在內江東興區“廖壩子”安定下來,開始了“英英川劇團”的演出生活,白手起家,沒有任何外界的資金支持。時至今日,“英英川劇團”的收入主要來自門票收入,但是低廉的門票將將夠維持劇團的正常開支。資金匱乏成為了川劇民營院團發展不可逾越的鴻溝。
(二)基礎設施簡陋,影響觀戲質量?!坝⒂⒋▌F”現在的演出場所位于內江市“廖壩子”,是由以前的廢舊房屋改建而成。在劇院內部,桌椅設施簡陋,這種場景跟川劇觀眾理想中的“一杯飄雪茶,兩通鑼鼓響”的觀戲環境有天壤之別。所以常年的觀眾基本是老年川劇愛好者。即便是有年輕的川劇藝術愛好者想要去觀看戲曲表演,但是簡陋的基礎設施會讓他們望而卻步。這種基礎設施的不足,不僅影響著傳統川劇觀看人群的觀戲質量,同樣也影響著川劇觀眾的更新和提升。
(三)戲曲行頭磨損度高,消減了戲曲表演完整性。“英英川劇團”常年演出達200余場,在演出過程中,對于戲曲行頭的磨損十分嚴重?,F在劇團所用的很多行頭還是2003年購置的。由于資金的匱乏,在保證了正常的開支之外,沒有很多的資金可以用來更換戲曲行頭。戲曲行頭的老化和磨損,嚴重影響著劇院的演出效果。
(四)演職人才匱乏,阻礙戲曲劇目的承古推新。戲曲演員的斷層嚴重影響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坝⒂⒋▌F”在建團伊始,老團長胡英、李蘭英奔波到瀘州、成都、宜賓多地,為配齊生、旦、凈、末、丑的角色,到處去請演員,每個劇團挨個去問。由于戲曲教育的特殊性和當下的社會傾向,學習傳統戲曲的人越來越少,國營劇團都人員匱乏,更不用說民營劇團。演職人員的缺失,使很多劇目因為人員配置不齊而無法演出。人才的斷層和缺失成為限制民營劇團發展的關鍵因素。
民營劇團近些年在國內發展十分迅猛,在國內演出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國內大部分舞臺都不乏民營劇團的精彩演出,他們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藝術作品,贏得了演藝界和觀眾群體的認可和褒獎。直至今日,在廣大農村地區和一二線大城市的演藝舞臺上都不乏民營劇團的藝術作品。目前,民營劇團已占據了全國演出市場的半壁江山,不論在演出場次還是演出數量上,都與國有文藝院團不相上下,已經打破了原來國有文藝院團一統天下的格局。
面對民營劇團的蓬勃發展和已經取得的成績,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民營劇團在當今的市場道路上并不是順風順水的,它的發展受到來自多方的爭議,其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加以改進。民營劇團盡管起步不晚但發展滯后的現實導致了市場經濟環境下民營川劇團的生存境遇窘迫。筆者認為以上陳述的部分因素可以成為川劇民營劇團的改進的方向,從而使民營劇團成為川劇傳承發展重要力量。
825
A
1671-864X(2015)12-0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