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向建筑工程專業的道路工程勘測設計課程內容多,課時少,同時學生缺乏學習能動性。針對這一現狀,并基于學院拓寬學生就業面的實際情況,提出適用于建筑工程專業的如下教學改革措施:優化教材內容;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些措施在建筑工程專業的道路工程勘測設計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對非道路橋梁專業的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道路勘測設計》;建筑工程;優化教學內;教學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077
0 引言
為了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拓寬學生的就業面,考慮我院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為各路橋公司、中交集團和中鐵集團,因此我院為建工方向的學生也開設了道路勘測設計這門本屬于道橋方向的主干專業課,拓寬學生的基礎知識,畢業后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調整就業方向,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的需求變化。《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建工方向的學生在學習本方向專業課的同時也在上這門課程,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只是為了學分而學習,學習道路勘測設計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從一開始就培養建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進和提高教學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
1 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建工方向的學生在《道路勘測設計》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1 教學內容
《道路勘測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內容繁多,同時涉及到許多其他課程內容(如:測量學、土力學、路基路面工程等)??紤]建工方向教學的實際,該課程的理論教學課時已由原來的64課時下降為現在的32課時,同時取消了實踐課程部分,課程需講授的內容多,而實際學時少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在課時日益減少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建工方向《道路勘測設計》的教學效果必須提到日程上來。
1.2 教學方式方法
道路勘測設計牽涉的知識點較多,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要求上有其獨特的特點,如果不充分認知這種特點,采用單一的、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缺乏大量工程實例和有效直觀的演示手段,學生很難對課程產生興趣,容易感到毫無頭緒,學習積極性就會下降。這就要求任課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深刻把握《道路勘測設計》的特點,全面深入的掌握《道路勘測設計》的知識要點,同時應該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相長。
1.3 學習的積極性
建工方向的學生總是會存在這樣一種疑惑,為什么我們會開設道路勘測設計這樣一門本屬道橋方向的專業課?大三分方向以后,各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開設的越來越多,如果教師沒有解決好為什么在建工方向開設道路勘測設計這個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喪失,這與學院當初為了拓寬學生就業面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教師最重要也是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學,學了有什么用,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教學實踐
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為核心,積極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推行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根據專業和課程特點,探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1 教學內容的調整
針對本課程教學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現狀,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并非一味去刪減教學內容,而是在對教學大綱和教材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充分把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強調基礎性、關鍵性和規律性的知識,高效地利用上課時間,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建工方向的《道路勘測設計》的重點和難點是道路平面、縱斷面和橫斷面設計等,上課時對該詳細講解的基本概念做到詳細講解,可以省略的地方省略不講。而對于一些非重點的計算和公式的推導等,引導學生自學。這樣一方面節約了課堂時間,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隨著當前一些新科技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道路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更新較快,造成目前學生正在使用的教材會出現比現行標準和規范滯后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參照最新的道路技術標準和規范,對于涉及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使學生能夠掌握最新的技術標準和規范。
2.2 教學方法的改革
“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方法,會造成學生興趣低、參與度不高、效果差。因此,在教學中就更需要綜合應用各種不同教學方法的,因材施教地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做到發揮優勢,以達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學最常用的基本教學方法之一,其優點在于通俗化和直接化,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系統地傳授知識,把看似深奧、抽象的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易懂的東西講授給學生,并能在教學內容上把握主干,突出重點。教材中的“緒論”及“汽車行駛理論”章節可以說是《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的概論部分,這兩章的許多內容貫穿全課程,是本課程的理論基礎部分,然而這兩章的內容枯燥,名詞概念繁多,再加上學生初次接觸,需要教師精心講解,學生才能容易理解接受。僅靠學生自學,不但會影響教學進度,還會影響后續課程的教學,因此這兩章的內容宜以“講授法”為主。但從教師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種傳授的方法;從學生學的角度講,它是一種接受性的學習方法。一旦運用不當,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假知”從而導致知識與能力的脫節,同時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需要教師必須熟悉教學內容,合理組織教學。在講授這兩章內容之前,筆者仔細把握教學大綱,認真鉆研教材,然后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解讀,確定哪些是重點和難點,哪些內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獨特的自我設計,使教學內容從抽象轉向具體,重點突出,難點易解。在實際講授過程中,筆者采用講授與板書、課件緊密結合,使講授的知識點清晰、系統、形象、生動,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endprint
(2)啟發式、問題式教學法。根據道路勘測設計邏輯性強,前后知識點相互關聯的特點,采用啟發式、問題式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學生開展思維活動,主動探求知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真讀懂、讀透教材,在把握學生知識水平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對本堂課要提出哪些問題,如何和何時提出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例如,講述汽車行駛理論時可以設問,汽車前進的動力從哪里來?為什么有些汽車可以可以加速運行,有些汽車可以穩定運行,而有些汽車會減速甚至停車?汽車的運行阻力有哪些?汽車的運動方程是什么呢?這樣既聯系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又啟發了汽車運動方程的推導。又如講授縱斷面設計時,講完縱坡坡度和坡長限制之后,可以布置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汽車在爬坡的時候要掛低擋?為什么縱坡坡度不宜過大?為什么坡長不宜過長?總之,在本課程教學中靈活運用啟發式、問題式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3)對比和總結。對前后不同章節的有內在聯系的內容采用對比的方式講授,比單獨分別講授效果好。如:平面線形設計、縱斷面設計和橫斷面設計各自設計的要點中,有哪些相通點,哪些不同點,哪些相互制約,哪些相互獨立,學生很快就能區分平、縱、橫設計的異同點。同時,在講解新的章節之前,對于剛結束的章節內容進行概括和總結,使學生對已學內容有一個總的把握,形成一個整體認識,并為新的章節學習做好準備。在總結時多使用圖表、表格將重要的知識點分類比較羅列出來,使知識點能具有系統性和條理性,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了然于胸,理清內容梗概,分辨易混的知識點。例如縱斷面設計中的豎曲線設計的要素計算和曲線上任意一點的設計標高計算時,教會學生采用圖解的方法去推導相關公式;平、縱線形組合的種類及其各自優缺點表格,都簡潔明了地總結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3 以“兩個聯系”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1 聯系建工方向專業課
畢竟建工方向學生的學習重心仍然是放在建工方向的專業課上,本課程的定位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所以在教學中,及時聯系學生所學的專業課,使學生明白本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效果。如,在講到汽車運動方程的推導過程中,就可以聯系學生學習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中的結構極限狀態方程的推導,汽車的驅動力和行駛阻力分別對應結構抗力和荷載效應;在講到平、縱、橫設計步驟的時候,與學生正在進行的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相聯系,通過兩種設計步驟之間的相同之處,可以使學生明白如何獨立完整的完成一項設計。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學習到相關知識的時候不會再去孤立的看問題,而是能發現問題的相通點,更加容易去接受新的知識點。
3.2 聯系生活實際和工程案例
道路勘測設計雖然是一門深奧的道橋方向專業基礎課,但并不是晦澀難懂,在授課時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聯系日常生活和已學知識,會使學生感到本課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產生親合力;聯系工程案例,會使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感覺。例如:在講到視覺分析的時候,可以聯系“守株待兔”成語,使學生明白兔子的眼睛長在身體兩側在高速奔跑過程中會忽略正前方的障礙物,而人類眼睛在面部前方,駕車行駛的速度越快人的視線夾角越小,同時視距焦點會越來越遠,極易忽略近處的物體,所以高速公路要嚴格控制出入口,不設置平面交叉口,以減小對正常高速運行車輛的干擾;在講到山嶺區選線的時候,可以告訴同學們,平時爬山過程中直線上山雖然最短捷,但需要克服的坡度較大,而人會感覺到很累;但是采用“之”字形上山雖然路途增加,但是坡度減小了,人體也就沒有感覺那么累,那么設置回頭展線的目的大家就會輕易的接受。在講授玩平、縱、橫斷面設計之后,安排了一次“全國十大死亡公路”案例分析,結合工程實際,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到底是天災,抑或是人禍?使學生對道路的線形設計和道路安全性要求有了直觀、深刻的認識。
4 結語
面向建筑工程專業的《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證明,聯系建工專業自身特點聯系生活實際和工程案例,采用優化教學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學習能動性越強,收獲也越多,其學習效果也就越好,從而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對其他非道路橋梁專業的《道路勘測設計》的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柳,張勤玲.《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2015(01):113-114.
[2]周愛紅,袁穎,周銘.面向測繪工程專業的《道理勘測與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277-278.
[3]黃文雄,張系斌,譚利英.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高教論壇,2007(01):100-101,104.
[4]趙韓濤,羅麗君.道路勘測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2,31(16):269.
[5]肖念婷.《道路勘測設計》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21):136-137.
[6]鐘棟青,李玉華.《道路勘測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評價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12(z4):53-54.
[7]文建華.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時效性研究[J].大學教育,2013(12):50-51.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資助(湘教通〔2012〕266號)
作者簡介:尹鵬(1979-),男,湖南邵陽人,博士在讀,講師,研究方向:道路工程及地基處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