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紅
摘 要:老年教育是構建學習型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做好老年教育能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更加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認真研究和分析我國老年教育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時代特點,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目標,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老年教育;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191
0 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也是21世紀一個時代特征。我國人口老齡化迅速地、大規模地到來,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對離退休同志,僅僅從生活上關心是不夠的,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對的,也還要老有所教,老有所學”。遵循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規律,辦好老年教育,加強老年文化教育工作,既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需要,又是滿足人口老齡化、營造健康化的生態環境的需要。
21世紀的“老有所教”,究竟應當如何發展?我們應當怎樣繼續譜寫老年教育的輝煌篇章、建設好文化陣地?我認為,我們應當認真研究和分析我國老年教育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時代特點,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目標,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1 老年教育的重要意義
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組成部分,是終生教育的后期階段,是構建學習型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做好老年教育能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更加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因為老年教育不單單是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提高老年人的修養,使他們更加順利地適應退休生活和新的社會角色;還可以增長老年人文化知識,使那些有重新就業愿望并身體健康的老年人掌握新的技術和技能,從而獲得重新就業的能力和條件,增強人力資本的積聚,帶動社會經濟的增長,對現階段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2 要“以人為本”,做好老年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的本質、身體和性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現代老年教育是以人為中心,以促進整個老年人素質的提高為目的,把培養老年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具體目標,以教育學會做人為核心,使受教育者具備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素質,在時代潮流中能學會生存并發揮推動社會前進的作用,以實現老年教育的價值。老年教育的目的更為具體化,它的價值取向應該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為指導,適合老年人的特點,滿足老年人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大多數老年人對社會有五種需求:一是健康良好;二是有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三是有適當的住房;四是有愜意的事情可做;五是有適當的個人人生觀。只有社會滿足了老年人這五種需求,就可以實現頤養天年的生活目標。在現今社會,老年人的素質缺陷,主要表現在科學素養較低和思想情緒被“孤獨感、寂寞感、失落感”所困擾。“老有所教”就是通過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科學文化素養,使老年人擺脫由于朋友越來越少產生的“孤獨感”;因為無所事事而產生的“寂寞感”;由于在社會和家庭地位下降而產生的“失落感”,從而滿足老年人的社會需要,滿足老年人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老有所教”是提高老年人綜合素質的必然途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面對的是電子時代和信息化社會,這將是人類信息知識創新和高新技術新發展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學習型社會中,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創新的競爭,老年教育不僅擔負著掃除科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任務,還擔負著知識創新、培養創新人才的任務。“老有所教”就是通過老年教育和文化陣地建設,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豐富老年群體的閑暇生活,幫助老年人增長知識、更新觀念,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加強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
在人的綜合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起著價值導向作用,高尚動機產生巨大動力,它決定著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低。人的知識的積累和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僅取決于認知要素,還要受到健康情感的激勵,高尚人格的引導,頑強意志的支配,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驅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人類共同的美好感情、基本的道德品質入手,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個方面。老年人經過長期的傳統道德的教育和實踐,道德品質,如社會公德、文明行為,一般都是好的,穩定的。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不是主要的。老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主要問題是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當今的時代是人類進步的時代,也是風云變幻想的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的起伏跌宕,把思想上政治上突出的矛盾放到老年人的面前。我國申奧成功和加入WTO后,將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多元化和相互碰撞會進一步加劇。因此要與時俱進做好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老年人用馬克思哲學世界觀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處理當前問題。要發展地、歷史地、全面地看問題,防止片面性。要破除唯心論、主觀主義,不迷信歪理邪說、鬼怪神佛。要把個人理想融入到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中去,為實現共同理想而繼續奮斗。不少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以后,由于年事已高,許多人身體狀況不佳,產生心理壓力。他們處在比較封閉的環境中,不同程度地產生孤獨、寂寞、失落、疑慮等心態。他們面臨著改革開放中金錢的誘惑,名聲的鼓噪,沉渣的泛起,重重的困難和阻力。所有這些,使他們產生著復雜的思想變化,政治警覺性差了,容易上當受騙,出現一些反常行為。老年人的特有問題,要求我們從政治上、思想上幫助他們,以便轉變觀念,明辨是非,改善心態,煥發革命精神,保持革命晚節,為社會再作貢獻,真正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要求。
4 抓好老年教育隊伍建設,做到開拓創新
當今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不斷地改變著社會面貌和人們的生活面貌;中國社會也正向著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前進。怎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這是擺在老年教育工作的一個客觀要求。這就推動著廣大老年教育工作者必須跟隨時代的腳步,走開拓創新之路,絕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是為老年人服務需要有雙倍的努力和熱情,還要有扎實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知識。老年教育工作人員要加強自身學習,具備高層次的文化知識和政策水平,熟悉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了解現
(下轉第209頁)(上接第217頁)
代科學技術發展情況,還要懂得老年心理學、保健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文體等方面的知識,善于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要有超前意識和創新精神,勇于探索,不斷實踐,這樣才能團結廣大老年人,不斷開創老年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老年教育工作者還要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和敏銳的洞察力。老年人退休后學習機會減少,思想防范意識弱化,這要求老年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敏銳的洞察力,正確引導老年人相信科學,破除迷信,及時準確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現代科學知識。工作人員還要努力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甘于為老年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范,團結和引導老年人同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也是長壽時代,更是創造學習型社會的時代。這幾年廣場舞的火爆和老年大學的火熱,都反映了老年人對老年生活的追求和發揮余熱的向往。繼續教育、終身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創建學習型社會的時代已經開始,針對老年教育的特點和時代要求,把全面貫徹“老有所教堅定信念、老有所學增長知識、老有所樂健康長壽、老有所為服務社會”的要求與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積極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群眾性活動,辦好老年教育和文化陣地建設,是時代要求,也是老年人文化養老的要求,更是提高老年生活和生命質量的需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