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輻射環境自動監測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論文論述了自動監測設備的基本組成結構,集成方式,及相關作用。對未來輻射環境自動監測領域技術的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輻射環境; 監測技術; 相關作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211
1 我國輻射環境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核電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核技術應用項目的普遍開展、鈾礦及伴生礦開發力度逐步加大。隨著核電建設及伴生礦開發的快速發展,我國對輻射環境監測的要求也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在此情況下,全國在人力資源、監測設施和技術水平上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根據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的需要,近年來國家正逐步加強輻射環境監測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基礎建設,對輻射環境的監管力度正逐步加大,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核技術全面發展的局面。輻射環境自動監測技術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2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技術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技術主要用于空氣中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其開展的監測項目主要有五項,分別為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連續監測、氣象參數連續自動測量。主要監測設備集成在監測站房內,為一體化整體式結構[1]。通過不斷積累環境輻射水平數據,總結環境輻射水平變化規律,從而全面掌握我國輻射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為判斷環境中放射性污染及其來源提供基礎數據,為政府決策和加強輻射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為公眾提供輻射環境信息。
3 環境監測系統工作分析
在自動監測站中,γ劑量率的實時監測通過高壓電離室實現。本軟件支持三種型號高壓電離室,分別是: YB-IV型高壓電離室、EGM5高壓電離室、GE RSS131/RSS131ER型高壓電離室,可實現γ劑量率的實時監測[3]。配置一個自動氣象站,主要監測氣象七要素:溫度、濕度、氣壓、風速、風向、天氣狀況、雨量、感雨,每秒實時更新。系統采用自動化數據采集、通訊系統集成方案,通過系統配備的工業控制計算機及軟件,實現自動監測站內配備的所有設備的智能數據采集、數據預處理、數據傳輸、設備參數設置、設備控制及設備狀態監控、報警、遠程故障診斷等功能[3]。
系統采用有線無線雙鏈路冗余備份的通訊方案,日常傳輸以有線鏈路為主,在有線鏈路出現故障時自動切換到無線鏈路,保證監測數據的實時穩定傳輸[4]。整體拓撲結構圖如圖1。
4 提高輻射環境監測能力的相關建議
輻射監測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并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可以隨時了解核電廠及伴生礦周圍輻射環境狀態,為環境質量評價和應急決策提供支持,為核安全提供保障。未來自動監測技術應向簡易化結構發展,盡可能排除多余設備故障因素,確保系統的長期穩定地運行。
參考文獻:
[1]黃國夫,巢哲雄,楊斌,趙順平,楊維耿,張瑜.我國輻射環境監測能力試點評估[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01).
[2]曹磊.環境自動監測站發展及運營方式的探索——以陜西省為例[J].硅谷,2013(14).
[3]王海.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與運行管理[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2(01),
[4]劉撫英.大氣自動監測站基本建成[J].環境條件與試驗,1989(02).
作者簡介:姚磊(1985-),男,山東濟寧人,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放射性環境監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