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素瑩
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新問題,提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關鍵詞:微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舉措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蓬勃發展,“微”作為一個新的時代特征,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微時代”已經到來。“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憑借其本身所具有的平等互動、即時便捷等特點廣受年輕人的歡迎,并且成為他們獲取信息、完成互動的重要渠道,也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及思想觀念的轉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作為我國當今社會重要的群體———高職學生, 他們普遍存在生活視野狹窄、人生閱歷單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道德觀念容易動搖等特征。因此,“微時代”如何創新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盡量不受負面因素的影響,引導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養成較好的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直面的新課題。[2]
一、“微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沖擊
首先,“微時代”信息傳播的無障礙性,使得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集中化教育平臺受到沖擊。學校思想教育是顯性的,形式集中,地點固定;然而,微媒體的影響卻是隱性的、面向個體的、生動的、隨時隨地的,其影響力更為潛移默化、且更具有沖擊力。據調查顯示,許多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普遍存在反感情緒,無論是大學生的到課率還是聽講率都在大幅度降低。其次,“微時代”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傳統權威地位受到挑戰。傳統教育模式中教育者通過知識積累和經驗沉淀,不管在理論還是知識儲備方面都具有較強的話語優勢。 但“微時代”信息來源的便捷化、多元化,使得教育者在信息傳遞中的優勢地位被削弱,網絡媒體的功能得到空前強化,教育者并不一定先占有信息,教育對象可能先擁有更加準確、充分的信息;教育者不再是教育對象獲得信息的唯一途徑,教育對象可選擇多種信息獲取方式,它打破了教育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對象對教育者的依賴,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師者的權威面臨挑戰。再次,隨著“微時代”來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面臨嚴峻的挑戰。依托兩課理論課教學、現場觀摩教學和實踐活動等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了。“微時代”不但信息傳播極其迅速,而且網絡資源極為豐富,通過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網站、機構的微博,高職生不僅可以進行自我教育,還可以隨時隨地展開互動對話,交流觀點、想法開展同輩群體間的教育。他們不再是簡單被動的接受灌輸,而是積極主動地去關注、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何利用“微時代”的優勢,創新工作方法,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微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勢在必行
(一)“微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必要性。“微時代”環境下,學生享有很大的話語權,可以自由的發表個人看法,自主意識日益增強,崇尚個性自由發展,因此學校要及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微工具”,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掌握話語的主動權,用先進的文化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微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可行性。“微時代”,很多學校積極運用相關微工具,逐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通過微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與指導,拓寬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文化水平較高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大優勢,教育者能夠嫻熟地運用微博、微信等相關平臺來發布信息和學生進行互動, 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追求平等自由的心理需求。“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中來,自主制定學習內容,提高自身的素質。此外,“微時代”學生學習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在虛擬的網絡中,更容易敞開心扉。
三、“微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舉施
(一)以微公益為主的活動載體。 “微時代”還有一種十分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微公益,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公益事業也不斷進行創新,已經從傳統的企業型的公益發展成為平民公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到公益的行列之中。例如“壹基金”等公益基金會組織都讓微公益逐漸發展起來,它更多地講究積少成多。高職學生就是微公益的重要的參與者,作為一名普通的高職學生并沒有強大的社會背景,也沒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卻可以參與到微公益之中,在這個平臺上,將自己的愛心凝聚起來,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微公益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載體,能夠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能達到教育目的的同時,還能積極宣傳微公益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內涵融于微公益之中,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學校要建立、完善與微時代相適應的管理服務體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微體系”,服務學生的生活。一是學校要建立官方微博、微論壇,分專題發布學生、家長關心的與教育、社會道德相關的社會熱點、學校發展理念和最新動態,答疑解惑,提高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加強學生、家長對學校的了解,擴大校的影響力。二是建立勤工、心協、學生會等各社團微博、微論壇,由學校、領導老師牽頭,學生自我管理,開展各類微活動,進行微文化宣傳,進行微服務。三是教育者要完善、豐富自己的微博、微信空間,分享與人交往、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應對壓力等學生關注的、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困惑,這些知識的分享要注意貼切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心理,貼近學生的愛好,采用圖片、視頻、故事、頭腦風暴等學生喜歡的形式,而不是枯燥的道理、理論,提高教育者的網絡影響力,發揮網絡隱性教育的作用。
(三)引入社會熱點話題,豐富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各種新興媒體源源不斷地進入到高職學生的視野中。大眾傳媒和“微時代”的相關網絡平臺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知識,提高了高職學生對時事政治、熱點事件的關注度。高職學生思想積極活躍,視野開闊,有著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希望擁有一個可以自由平等的交流平臺,他們時刻關注著國內外的發展形勢,表現出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意識。“微時代”的到來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準確、快捷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他們所關心的熱點問題。 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學校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大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重視和發揮微博、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作用,即時的發布當下的熱點新聞、方針政策等,用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領“微時代”的陣地。對于社會的熱點新聞,學校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采取回避的態度,應積極的深入了解,通過分析和加工將之常態化。通過平等的交流,充分發揮高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的為學生解答最關心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對道德觀念、政治信仰的深度思考。例如“感動中國”、“中國夢”、“十八大”精神等熱點話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課堂上或者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發起討論,鼓勵學生自由的表達想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社會的熱點話題的引入,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學習政治理論的自覺性。
總之,“微時代”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也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我們應該正視困難,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微時代”的微工具,提高思想工作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晨.“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高專國防教育載體探析[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
[2] 尚艷瓊,張 科.“微時代”推進高職學生精神生活發展策略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