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
摘 要:小微企業作為最為活躍的經濟實體,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安全意識不強,重生產,輕安全,管理不規范,安全隱患多,頻頻引發安全生產事故,給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小微企業;安全生產;安全監管;管理機制;對策
一、小微企業的安全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小微企業的安全管理現狀。(1)小微企業規模小。生產廠房、庫房條件簡陋,安全環境差,從業人員少,安全生產費用投入不足,致使安全生產保障不到位。(2)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3)忽視安全管理。小微企業多是家庭作坊式企業,缺乏規范的安全設施和保護措施,沒有制定最根本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規范、應急預防預案等。(4) 對小微企業安全監管滯后。
(二)小微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1)企業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組織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不能保證安全生產投入有效實施,致使安全生產保障不到位,不能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2)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不到位,沒有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不具備安全管理知識和技能,根本不懂安全管理,不能有效落實安全生產整改措施,對安全隱患、“三違”現象視而不見,安全檢查流于形式。 (3)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制不健全,沒有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的監督考核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就是有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也因現場無人管理,安全管理死角多,致使安全生產管理主體責任和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4)企業勞動保護工作不到位,小微企業主舍不得花錢購買勞動防護用品,能不買的就不買,必須要配發的以次充好,發放勞動防護用品沒有實行全員全覆蓋。
二、小微企業安全管理對策
(一)完善責任體系,確保責任落實。按照安全生產“五級五覆蓋”和“五落實五到位”要求,切實強化市、縣、鄉和行政村等各級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二)加強制度建設,確保小微企業有章可循。根據《安全生產法》及有關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投入制度、安全檢查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整改制度、教育和培訓、設備維護、保養、重大危險源管理、危險作業管理、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和管理、安全生產獎勵和懲罰、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處理、職業健康管理等各項制度,讓小微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依法配備專(兼)職安管人員,確保有人依法管理。要依據《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委托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四) 推進依法治安,深入查改隱患。認真執行《安全生產執法計劃》,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和執法監督,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進行明查暗訪,加大各類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深入排查治理安全生產隱患,切實做到隱患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
(五) 保障安全投入,確保教育培訓到位。監督小微企業按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比例提取安全費用和專用于改善安全生產設施,加大對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的投入,依法對進行安全培訓,特別是主要負責人、安管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培訓[2],做到持證上崗,加強“三級”、“四新”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增強預防事故和應急處理的能力。
(六)加強勞動防護,規范勞動防護用品發放與佩戴。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驗收、保管、發放、使用、報廢等管理制度,按規定采購、驗收、保管、發放、使用、報廢勞動防護用品,不得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并教育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七) 加強隊伍建設,加大監管監察執法力度。把嚴格執法與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有機結合起來,以服務企業為宗旨,改進監管方式和手段,推動工作創新,提高執法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完善分類分級監管和執法監督制度,規范執法行為。結合社會管理體系改革,積極推進縣、區和鄉鎮安全監管機構、人員、經費、裝備等的落實,逐步改善優化人員結構和安全生產監管技術裝備水平,并通過不斷的培訓教育,提高監管隊伍的政治、業務、技術素質,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
結語:要依法加強小微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透明高效的政府監管體系,建立企業自我激勵、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規范自身的安全生產行為,促進小微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健康發展,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創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 淺談鄉鎮企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現狀和對策 安全管理網
[2] 史東祥 淺談當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正措施 安全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