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09/ 第04版面/新聞背景 /作者: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鄒松
北京8日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車輛限行,學校停課,工廠限產,種種措施旨在保護市民身體健康。相比之下,同樣在霧霾中呼吸的印度新德里市民顯得十分無奈,盡管近期印度媒體連篇累牘呼吁政府有所作為,但遲遲不見動作。
自11月中下旬以來,新德里的天就沒有真正晴朗過,太陽下白霧繚繞,陰天時灰霾滾滾。據《印度時報》日前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顯示,新德里11月份PM2.5指數平均值達242,去年這一數字是222。媒體分析稱,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PM2.5健康標準是10,而印度方面承認的健康標準是40,即便如此,新德里的空氣仍差得令人窒息。
對于糟糕的空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先知先覺”的美國駐印大使館早早購入了價格昂貴的強力空氣凈化器,館員也紛紛提交了短期駐印的申請,引得其他一些歐美使館紛紛效仿;在本國就有戴口罩習慣的日韓太太團,在印度更是裹得嚴實,據說她們一副口罩就價值200元人民幣;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新德里白領們增加了開車的頻率,一邊望著灰蒙蒙的天不停抱怨,一邊緊閉車窗,加大暖風;車窗外,不時升騰的黑煙不是火情,而是某處貧民窟正在生火取暖,枯枝敗葉與垃圾一同焚燒產生的怪味是新德里冬天特有的氣息。
在新德里,垃圾焚燒據信只貢獻了空氣懸浮顆粒總量的10%,更大比例的污染來自工業及汽車尾氣排放。走在新德里城中心,感覺像處在一座綠樹成蔭的大公園里,但《環球時報》記者曾多次驅車走訪新德里市郊,不說遍布四周的工業園、煉油廠,單是不遠處的燒磚土窯就令人懷疑其排放有無管控。就汽車尾氣而言,印度首都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排放多,而且質量差。新德里目前擁有機動車900多萬輛,以柴油車居多,再加上被稱為“印度民族交通工具”的數十萬輛“AUTO”三輪摩的,它們都是在新德里終日吞云吐霧的罪魁禍首。
新德里衛生專家分析稱,糟糕空氣的更直接受害者是青少年,特別是那些借助簡易校車上下學的學生們,他們占新德里學生總數的92%。研究顯示,這些學生呼吸系統受損的幾率比其他學生高20%。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德里兩歲以下嬰兒呼吸系統患病率近年來顯著增高。印度科學和環境中心(CSE)執行主任蘿伊·喬杜莉說,“新德里嚴重的空氣污染成為嬰兒主要殺手,日復一日地慢慢毒害他們。”▲
環球時報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