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漯河 462000)
談談朗誦表達技巧運用的一些體會
張亞麗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朗誦訓練是說話訓練的開始,是口語訓練的開始,也是更高層次的朗讀,是通過有聲語言表達文學作品的藝術活動,在朗誦訓練中可以使人們掌握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能力,朗誦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朗誦技巧;作品理解;表情達意;重音;節奏
朗誦不同于朗讀,朗讀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讀出來,以傳達文章的主題思想,朗誦則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背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誦比朗讀的要求要高,朗誦時不能看作品,而是面對聽眾,除運用自己的聲音表達作品外,還可以借助手勢、眼神等肢體語言來表達感情,通過朗誦更能表達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教育作用,從而引起聽者共鳴。下面談一談我對朗誦技巧運用的一些體會。
朗誦時要想把作品的主題思想準確表現出來,朗誦時就要確立作品的感情基調,作品的基調可能是歡快的,愉悅的,也可能是憂傷的……朗誦者要通過字里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引起聽眾共鳴,首先要理解作品,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透徹的理解其內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準確透徹的把握內容這個前提,那么,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眾動情了。要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1.理解深入、感情真摯。
好的朗誦者是靠聲音來傳達作品和自己內心的真摯情感,通過自己的情感來打動聽眾,朗誦時感情要真摯,通過聲音表達自己通過作品文字體悟到的詩意,不能是憑空想象,望文生義,要對作品的創作背景有所了解,更有利于把握作品的主題,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輔助動作要為體現作品的思想感情服務,而不是故意夸張的吼叫,聲情不能泛濫,不能暄賓奪主,要對作品有正確、深入的理解。比如朗誦《再別康橋》這首優美的抒情詩時,要了解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通過描繪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細致入微地將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無可奈何的離愁,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2.感受細膩,解詩深刻。
理解作品,并不是照著字面上的意思進行,這樣的朗誦可不能打動聽眾,朗誦者除了要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用自己的感情做基礎,去探索作者的意思和動機,朗誦者如果不能走進作品,不能把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變為息的思想感情的沖動,做不到情不自禁,那是不能喚起聽眾的共鳴。朗誦者要因深入理解作品而使自己深受感動,再通過豐富的表達方式去感動聽眾,聽者和朗誦者雙雙進入了詩的意境當中。
3.想象豐富,表演逼真。
朗誦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體會作品的意境后,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當中,這還不夠,朗誦者還要有豐富的想象。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感情等要像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經歷一樣,與自己平時的學習、生活經歷相印證,那就是朗誦者和作品融為了一體,感情必然真摯,表演必然逼真。比如《再別康橋》七節詩七個畫面,每一個畫面都是色彩斑斕,定有美感,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金柳的艷影在波光里蕩漾,青青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榆陰下清泉如彩虹,撐船在星夜里放歌,鮮明優美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加上豐富的想象,朗誦者把靜止的文字變成了一幅幅富有流動美的畫面呈現在聽眾眼前。
任何一篇作品, 都要靠形象來反映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誦就是通過有聲語言吸引聽眾,讓聽眾明白作品中的形象和要表達的情感,聽眾不但獲得教益,而且得到美的享受。情感是聲音的源泉,朗誦一句話或一篇文章,都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抓住自己的感受,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傳遞出去,表達時感情要充沛,不能只是嘴動而已,而是要在理解作品的同時得到具體感受,再形之于聲,最后及于聽眾,也就是說要正確理解,準確表達。朗誦的好壞,關鍵是看朗誦者是否通過有聲語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出來。朗誦不是簡單地把書面語言變為有聲語言,而是要把語言符號變為活生生的,聽眾覺得有血有肉的有聲語言,朗誦者就要有極強的理解感悟能力,通過自己對作品的咀嚼,理解作品,獲得具體的感受,刺激聽眾的,加深聽眾對作品的認識,獲得共鳴,達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的境界,因此感受作品,表達情感是一名好的朗誦者必備的能力。
朗誦者朗誦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有聲語言把作品的內容、情感表達出來,理解作品,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只是個人對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要想向聽眾傳達自己感受的作品要表達的情感,還需掌握一定的朗誦技巧,成功的朗誦要能引起聽者共鳴,這是真實的情感和技巧表達的統一。朗誦技巧主要包括停頓、重音、節奏等。
(一)停頓。
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停頓一是朗誦者在朗誦時氣息的需要;二是句子之間的關系和內部語言關系的需要;三是為了強調突出思想感情表達的需要;四是給聽者理解和接受的緩沖,幫助聽眾理解作品含義,加深印象的需要。停頓一般有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和強調停頓。
1.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是朗誦者由于氣息需要,在保證語句意思完整的情況下作出的短暫的停歇。生理停頓,不能妨礙語句表達,不能割裂語法結構;
2.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指句子一般的間歇,反映句子的語法結構關系的,朗誦時一般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停頓的時間長短。比如段落間的停頓時間較長,其次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停頓,再次是冒號、分號的停頓,停頓最短的是逗號和頓號。
3.強調停頓。
強調停頓是比較特殊的停頓,是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情感,在書面上沒有任何標點符號,也不需更換氣息的情況下作了停頓,或者是在有書面標點的地方,原本較短的停頓的地方延長了停頓的時間,這樣的停頓我們叫強調停頓。例如:“蓖麻開花了,開出一串串淡紅色的小花。”在“開花了”后作一個較長的停頓,以突出表現此時人們的激動興奮之情。
(二)重音。
朗誦是把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藝術再造,不論朗誦者對作品理解的如何透徹,不論他對朗誦設計的如何精美,最終都是通過有聲語言進行表達,聽眾也是通過朗誦者的有聲語言來理解作品的,朗誦者的聲音很重要,語句的意思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如我不會寫詩,“我”為重音時,強調的是我不會,他人可能會;“寫”重音時,強調的是寫詩,我不會寫詩,但可能會朗誦詩歌;“詩”為重音時,強調我不會寫詩,但可能會寫散文。
1.語法重音。
語法重間是由于句子的結構表現出來的重音,是有規律可循的,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比如一般常在語句中充當謂語、中心詞的修飾詞語,還有疑問代詞、指示代詞等。
2.強調重音。
強調重音是為了突出表達某種感情而把語句中某些有特殊意義的詞語加以強調的音,也叫邏輯重音。它往往受說話的環境、作品內容和感情表達的需求影響,強調重音沒有固定的位置。朗誦時首先要研究作品理解作品,了解作者真正的意圖,快速地準確地找到強調重音。個人的體會是能表明語句意思的詞句,表示并列、對比、遞進、照應等關系的詞句,表達強烈情感的詞句,比喻性的詞句等重讀是強調重音。
(三)節奏。
朗誦的節奏是在朗誦過程中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而形成的回環往復,節奏是整首詩的骨干,支配朗誦者所有的聲音。
同一個句子,因為語言目的、語言環境、思想感情的不同,語氣和節奏的要求也不相同,有的作品節奏較快,多輕少重,詞語密度大,少抑多揚,多用來表達歡快的情感;有的作品節奏少揚多抑,音強著力,少輕多重,詞語密度疏,多表達莊重肅穆的氛圍和情感;有的節奏語速較緩,聲柔不著力,語勢平穩,表現幽靜美麗的場面或舒展的情懷;有的節奏語速快,少抑多揚,音強有力,表現緊張急迫的情況或抒發激越的情懷。
通過朗誦,學生鍛煉了朗誦能力,也提高了理解能力,在一篇篇美文中淌徉,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閱讀能力,同時學生通過朗誦也變得自信了,在他人面前,在大庭廣眾之下也不再擔怯,也更加認識到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1]卓瑪.關于朗讀技巧的幾點思考.新課程(下).2015(01).
[2]史穎.談朗誦藝術中表達技巧的運用.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06).
[3]彭興露.語文課堂上的朗誦技巧.課外語文.2015(02).
[4]劉恒普.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吉林教育.2010(10).
H019
A
1671-864X(2015)12-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