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河南省紡織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450000)
綠色建筑設計適宜性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創新分析
楊輝
河南省紡織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450000)
主要分析了綠色建筑設計中適宜性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創新性內容,闡述了適宜性技術在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具體介紹了綠色建筑結構設計與技術的適宜性、結構材料的性能與適宜性技術,提出了綠色建筑結構設計是適宜性技術及藝術結合的創新。
綠色建筑設計;適宜性技術;藝術
隨著全球性氣候變暖,世界各國對環境生態問題均提高了關注程度。在我國,保護環境、降低污染已經在廣泛范圍內達成了普遍的共識,綠色環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相應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也逐漸被人們接受,受到了普遍關注?,F今,綠色建筑的設計實施,已經成為國家建筑產業化重要的推進方向。
綠色建筑的核心設計理念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從建筑材料與構件生產(含原材料的開采)、建筑的規劃與設計、建造與運輸、運行與維護直到建筑物若干年后的拆除與處理(廢棄、再循環和再利用等)的全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土地資源、水資源、建筑材料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通過科學設計,實現集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為一體的綠色建筑。綠色建筑中的綠色含義是一種人為的觀念,其核心思想是指不產生環境污染,盡量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減少建筑全過程的碳排放量等核心理念。結構設計是建筑的核心,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是綠色建筑設計的核心基礎。對于綠色建筑設計而言,其結構的綠色設計主要體現在綠色建筑結構設計與技術的適宜性以及結構材料的性能與適宜性技術兩方面[1]。
1.1 綠色建筑結構設計與技術的適宜性
在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中,適宜性技術的要求是通過減少建設材料的使用量和精簡施工工藝流程,從而實現資源最大利用率的目的。這些要求必須建立在相應的建筑應用技術日趨成熟的基礎上。若想要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就必須簡化技術的操作流程。一旦在綠色建筑的施工過程中采用了不完善的技術,那么建設材料和建設成本的投入也會相應增加;一旦在綠色建筑的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技術不能有效地降低資源消耗,那么就會與綠色建筑的宗旨相違背。例如,在多年以前,汽車的前擋風玻璃上安裝的是每平米近3000元的防曬隔熱膜,雖然此種材料完全符合綠色建筑對室內隔熱防曬的設計要求,但是,高額的成本使其無法在綠色建筑中大面積推廣使用。如今,市場上一般的防曬隔熱膜每平米售價不到50元,因而在綠色建筑設計中,這一技術得以大范圍的推廣使用。隨著綠色建筑應用到的各項技術日趨成熟,應用成本的逐漸下降,很多高科技綠色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是相應科學技術的展示,是各項技術日趨成熟的綜合體現,是適宜性技術的集成產物。
1.2 結構材料的性能與適宜性技術
依據表1中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相關內容,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綠色建筑的選材方面應當選擇高強度、耐久性能好的高性能結構材料。采用高性能的結構材料,能夠有效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2]。當前,在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中,大面積推廣采用強度較高的混凝土及鋼材,針對性
地應用具有耐久性的纖維材料或是玻璃纖維等新型材料。提高了結構的強度和性能,減少了結構體量。從建筑發展史來看,建筑材料也在不斷地更新,由最初原始的茅草、黃土等材料經過不斷的演化進展,發展到現在的混凝土、鋼材甚至是玻璃纖維等新型材料,這依賴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隨之興起的各類制造技術、材料技術的進步。因此,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中所使用的結構材料是科學技術的展示,是各項技術日趨成熟的綜合體現,是適宜性技術的集成產物。

表1 部分綠色建筑設計要求與適宜性技術對應表
從建筑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一旦在建筑設計的應用中人們產生了某種需求,那么針對相應的建筑需求,就可能會發展出相應的建造技術。這些依據需求產生的建造技術如果使用不當,就會給人以不適宜的感覺和影響。例如,我國的傳統建筑中的斗拱設計,此項設計是通過結構構件——斗拱,來支撐出挑深遠的大屋檐的。在斗拱技術成熟的唐、宋時期,斗拱的主要作用是結構支撐構件,使人產生力學的美感和對我國古代建造技術的敬仰之情。到了明清時期,斗拱變成了一種建筑等級的符號,基本失去了原本的支撐作用。所以在明清時期的建筑中,斗拱失去了早期作為支撐體系的力學美感,變成了一種煩瑣的構件符號和建筑等級的象征。在建筑中,美學設計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對于建筑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建筑結構設計的藝術性往往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
在自然環境狀態之中,生命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了和諧的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產生了一種特殊的生態和諧美感。在綠色建筑設計中,采用藝術的設計形式是美的一種表達方式。在綠色建筑的結構性設計中,設計師在設計創造的過程中,在進行藝術性的設計時,應當遵循美學的創造原則以及相應的生態規律,使用當今的科學技術手段,建造出相應的和諧、生態的綠色建筑。
建筑的設計過程是一個有機的過程。多專業的協作、調節設計中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內容,是創造出藝術性的設計所必須經歷的過程[3]。在設計環節中,各個方面的協調和配合必須以適宜性技術作為設計的技術標準和實現手段。在綠色建筑設計造型過程中及空間設計中,相應的技術構件如果不能采用藝術的形式展示出來,這些構件將會成為建筑形式表現中的累贅。例如,家庭常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往往都安裝在屋頂,這樣的安裝形式往往會給人造成不協調的感受。因此,對于綠色建筑結構設計而言,將建筑結構構件同太陽能收集構件藝術地結合為一體,便能夠展現更多的建筑美感。采用藝術性的設計處理方法及協調方式,能夠將各功能構件的關系進行有效融合,從而使綠色建筑結構設計從外觀上來看,給人以明顯的建筑藝術感受。在結構設計中要依據節約能源、綠色環保的設計要求,在建筑的屋頂、墻體及周邊環境制訂一體化的設計方案。采用單純的技術設計會導致建筑結構的整體設計不夠協調,如果技術不當,建筑結構的藝術性就難以體現。因此,技術與藝術的一體化設計能夠最直接地展示出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綠色建筑結構設計是適宜性技術及藝術結合的創新。
[1]吳哲,胡小遠.淺析綠色建筑設計及綠色節能建筑設計的關系[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0).
[2]吳巧英.關于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的關系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4,(22).
[3]陳圓,秦孟昊,ZHANGJianshun等.“綠色建筑設計工作室”——基于多學科協作的綠色建筑集成設計平臺[J].建筑科學,20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