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礦輔助提升系統對煤礦開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對該系統不斷改進和優化是增大煤礦開采量、減少安全事故、增加人員工作安全感的重要保證。采用分類分析的方法對煤礦輔助運輸提升綜合管控系統進行介紹,主要介紹了組成系統條件、應用,最后介紹了其優化點,分別為人員優化和運輸方式優化。
關鍵詞:煤礦;輔助提升;運輸系統;優化應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058
在煤礦開采領域,煤礦運輸主要是指煤炭的運輸。煤礦的輔助運輸的工作是指運輸除煤炭之外的設備、材料、上下井工人和矸石等。其作為煤礦運輸系統的組成部分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生產進行時,需要把必備材料、設備、煤礦工人從地面運輸到地下開采現場,而且需要多次轉運,這樣的運輸模式下,效率低下、需要同時使用多種設備,耗工時多。隨著開采進度的推行,運輸路線逐漸伸長,運輸環節不斷增加。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輸送成本,減少輸送過程中工時消耗,開辟出一條降低煤炭開采的成本的途徑成為目前煤礦開采的刻不容緩的任務。為達到上述目標,采用計劃裝載,集中運輸、單人多崗位多功能、計算機設備總控的措施。通過這樣的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極大程度上緩解煤炭行業的市場壓力。
1 煤礦輔助提升運輸綜合管控所需條件
1.1 提升運輸綜合管控系統
管控系統主要工作是運輸上工人員、煤礦開采所需的設備和材料,是煤礦運輸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1]。運用于煤礦礦車定位的管理系統由具有發射無線信號、無線檢測、信號接收功能的設備以及監控軟件組成。利用無線傳感技術與定位技術有機組合的方式。具有適應性強、自由度大的特點。在每輛已經編號完畢的礦車上安裝定位卡,這樣即使礦車在地下工作時也能實時監控,這樣可以滿足礦井下輸送檢測系統的需求。可以實現礦井礦車的定位無線通信數據的顯示、查詢以及記錄等功用。使用時將運輸系統圖輸入電腦,與輔助提升系統有機結合,可以實時顯示礦車的分布情況。該系統自動定位礦車,記錄各輛車的工作狀況和在礦井中所處的位置,隨時獲取礦車各種信息并進行調度、指揮等操作。
煤礦工作人員監控管理系統由中控室計算機主機、通訊箱、分站、無線傳感器、無線標簽等硬件設備以及相互配套的監控軟件組成。可以對礦井上工人員信息的查詢以及定位,將礦井各區域人員的動態情況反饋到計算機礦井輔助提升系統圖中,這樣,地面中控室可以及時了解井下人員的分布以及基本信息,方便高效合理的調度。若在發生事故的時候就能及時為救援隊伍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提高救援效率,減少人員傷亡以及損失。
信息化輔助提升運輸綜合管控系統借助計算機網絡系統將煤礦輔助提升運輸煤礦車定位以及礦井井下人員定位信息進行有機組合。各個分塊系統再加上運輸系統圖組合提供實時狀況信息。
1.2 硬件配套設施
系統的硬件配套設施比較簡單,需要每個分塊之間聯網并且安裝該系統的計算機就能進行工作,達到實時數據傳輸的目的。井下人員與地面中心站配置可以與系統無線連接以及信息數據記錄、查詢功能的手持終端設備。
2 煤礦輔助提升運輸綜合管控系統應用
煤礦輔助運輸從流程上分主要包括下井的過程管控、上井的過程管控以及中轉的過程管控。
2.1 下井的過程管控
開工前,各種物資下井前都需要申請、審批、登記的過程。比如,應工程進度需要,某種設備下井時,需要通過系統申請,之后提交給專門設備管理單位,待其審批后提交使用單位以及運輸單位,按照批準時間進行物資運載作業并在系統上登記各種安排時間編號等詳細信息,運輸設備到達目的地之后,通過通信設施確認收到,運載過程至此結束。其中,空礦車只是需要信息登記之后便可下井。
2.2 上井的過程管控。
煤礦開采過程中會產出廢舊物料以及矸石,這些物料如果存放在井下不僅會有安全問題而且占地方不利于施工的進行,需要運輸到地面。廢舊物料、廢石以及設備上井也是需要經過和下井一樣的申請審批程序,最終進行運輸操作,結束運輸過程,物資運載到地面。
2.3 中轉的過程管控。
中轉的過程管控和上井的工藝是類似的,唯一不同之處是所運輸的物資到達的目的地不一樣,是在井下工作的另外一個地點。但是,運輸時仍然是要認真進行開車作業不放松,保證運載安全工作。
3 煤礦輔助提升運輸綜合管控人員優化
3.1 物料的集中裝運
在現場實際工作中,通過使用輔助提升運輸綜合管控系統,能有計劃裝車、轉運、極大優化人工資源[2]。在沒有采用集中裝料的方法時,各單位分散裝料,每個單位需要單獨安排2人裝料。在實施集中裝料輸送后每個單位只需安排一人編入輸送隊組成運輸組,每天進行物資運輸時根據審批單進行輸送,由之前18人完成的工作,6人就可以完成,這樣大大節約人力資源,同時機制能夠裝車可以使用機械化裝車,大大提高裝車效率,有助于提高煤礦產量。
3.2 一人多崗多功能的井下輔助運輸
物資以及機械設備進行集中裝載,運輸后,根據物資調配、運輸路線優化人力資源安排。但是,優化必須在保證各單位運輸物資正常的進行的情況下對需要礦車次數較少的單位進行路線以及人力資源的優化。遵循單人多崗多功能的原則利用輔助提升運輸綜合管控系統,合理及時調配人力,很大程度上節約人工。在每條斜巷內配備利于行人的架空載人設備,工作人員可以及時安全到達工作地點。通過分析,上述地方可以根據實際結構、在進行提升作業時進行人員安排優化。
4 結語
優化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運輸過程中的中間運載次數,減少輔助運輸作業人員,提高物資輸送效率。煤礦的輔助提升運輸綜合管控系統,完全可以安全高效控制上下井提升運輸過程。這種優化通過系統的調度大大提高了礦井提升運輸能力,增大了作業安全性。同時系統自帶的自動數據記錄、狀態分析的功能可以為管理單位提供準確的輸送數據,對于煤礦企業的市場改革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琨.中小煤礦輔助運輸系統常見問題及對策[J].硅谷,2014(03):101,102-106.
[2]田志遠.煤礦輔助提升運輸系統優化及應用[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4,39(03):121-123.
作者簡介:閆文(1986-),男,山東棗莊人,助理工程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