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景吉
摘 要:近年來,國內的“電梯吃人”等各類電梯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一時間成民眾關注的焦點。全國每天都有數以億計的人乘坐電梯,其安全隱患問題的日益凸顯,電梯安全著實讓廣大普通的電梯乘坐者難以放心。電梯行業應該如何堅守誠信底線來保障保消費者及其使用人員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電梯安全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如何防范?
關鍵詞:電梯安全;事故防范;防范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084
電梯安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我們在享受電梯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如影隨形的電梯事故擔驚受怕。因此,本文對影響電梯安全運行的風險因素加以分析,從電梯相關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如何防范電梯安全事故等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
1 影響電梯安全運行的風險因素分析
管理因素:表現在法律法規不配套,電梯生產、安裝、維保、檢驗和使用等部門之間不協調及政府監管部門監控力度不夠等等。如設計制造單位的安全責任不強、安裝單位不嚴格執行規范、使用單位對電梯的重視不足、資金不到位、維保單位的無序競爭使得保養質量得不到保證、檢測單位漏檢,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等,每一處的漏洞都有可能影響電梯最終的安全運行。
人員因素:電梯設計、制造、安裝、維保、檢驗及政府監管部門之間人才資源分布不平衡,部分從業人員技術能力不足、質量意識差,為了經濟利益降低質量要求;有的企業及人員違規使用不符合規定的材料和配件,給電梯運行埋下安全隱患;政府監管部門監管人員專業技術不強,監管不到位等都嚴重影響我國電梯行業發展,損害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技術因素: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了電梯產業的不斷發展,電梯數量增多、新產品不斷出現,這些給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設計和制造單位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存在隨意設計、制造或存在設計的不合理,技術參數不可靠等,給安裝和使用留下隱患。安裝單位為了趕進度,未嚴格執行規范和圖紙要求,降低安裝精度。維保單位的檢測儀器和設備陳舊,檢測數據失真,導致檢測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等,這些都給電梯安全運行埋下了禍根。
環境因素:影響電梯安全運行的環境因素不僅包括自然環境方面,還包括社會環境方面。電梯安裝的位置和環境對其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空間和位置不合理可能導致安裝不到位;運行在潮濕和有腐蝕性氣體環境下的電梯,設備及構件易被銹蝕、脫落等。同時,電梯各方的質量安全市場秩序尚不規范,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強,一味追求低投入、高回報,使用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不強等社會氛圍沒有形成。
2 風險防范措施
要有效防范安全風險,說到底必須“齊抓共管、協同作用”。既要引導企業開展電梯的質量安全風險分析與預防,讓企業重視質量安全意識,落實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又要強化政府部門的監管,政府部門之間、政府部門與各電梯相關企業之間相互協同,齊抓共管。同時,鼓勵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維護和監督電梯的安全運行,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才能從根本上防控各類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公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2.1 電梯相關企業應采取的防范措施
(1)明確電梯設計、制造、安裝、維保、檢驗及使用等單位的職責,使電梯運行安全責任鏈條明晰,避免一旦發生故障或事故后互相之間扯皮、推卸責任。進一步落實責任主體,電梯涉及的相關單位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履行其安全首負責任和對電梯進行隱患排查整治的主體責任,不斷提高電梯安全管理和使用水平。
(2)加強電梯從業人員之間應對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做好風險溝通工作。由于不同人員掌握的信息和經驗不同,電梯設計、制造、安裝和使用要求的不同,可能導致對電梯風險管理過程的措施不同。因此,有關人員有必要開展風險溝通,牢固樹立安全第一位的思想,對不同的電梯及不同的用途建立不同的安全風險防控措施,以達到電梯安全質量風險最小化的最終目標。
2.2 政府監管部門應采取的防范險措施
一方面,要指導企業不斷提高電梯安全風險把關能力,引導企業從管理方法上加強研究,改進工藝,優化設計,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風險因素,力求把安全風險和質量問題解決在企業現場和風險原點。另一方面,通過強化監管職能,規范執法行為,減少民眾對于監管部門充當“救火隊”,“運動式”執法的質疑,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構建風險防范長效機制。
(1)認真組織開展電梯安全監管專項治理。認真組織開展電梯涉及單位的安全治理專項行動,加大電梯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對“問題電梯”評估、建檔,組織力量集中攻堅、消除隱患,特別是對“無物管、無維保、無維修資金”的電梯,要通報當地政府掛牌督辦,全面落實電梯使用安全管理責任,加大對電梯安裝和維保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繼續推動開展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工作,完善電梯修理、維護保養市場退出機制。
(2)加快檢驗檢測整合,探索電梯檢驗市場化運作。按照政府機構改革的要求,盡快制定和實施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方案,加快推動特種設備及電梯檢驗市場化運作。逐步放開電梯檢驗市場,鼓勵生產或使用單位自主選擇有相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實施定期檢驗,推動形成企業自主選擇檢驗機構的市場競爭機制,努力營造公平、公正、有序的檢驗檢測競爭環境,逐步形成一套責任明晰、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電梯定期檢驗市場化改革的監管模式。
(3)加強制度建設。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設計、制造、安裝、維保、檢驗和使用各方的行為,是落實電梯質量安全監管的機制保障,因此要做好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銜接。建立質量安全責任制度,按照職責分工,各相關企業之間以及同一企業不同層級之間簽訂責任書,執行質量安全責任終身制,以增強質量安全意識和責任感。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及時妥善處理電梯安全突發性事件。探索建立健全以公安110為接處中心,以公安消防為救援隊伍,以專業維保隊伍為技術基礎,以政府應急辦和質監部門為統籌協調指揮的電梯應急救援機制,統籌協調和解決電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4)強化宣傳報道,營造良好氛圍。在做好電梯監管工作的同時,重視加強普法宣傳,利用電視、網絡、廣播、報刊、發放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宣傳《特種設備安全法》及相關法規,增強廣大群眾的電梯安全乘坐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沈燕.影響電梯安全運行的要因素及對策[M].財經研究,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