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城域光傳輸網絡的規劃和設計,其中城域網的業務和現行的城域網光傳輸網絡的規劃方案優點和缺點,最后并提出了優化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城域;光傳輸網絡;規劃和設計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103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信息化技術在人類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信息化技術在各個行業領域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力的推動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斷深入化,通信產業也獲得了高速的發展。在信息產業中,其傳統的業務主要是語音業務,現如今新業務主要是數據業務,隨著新業務的增加,城域傳輸網所承受的負荷也正在大幅度增加。要實現電信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證城域網的功能正常運行,電信新業務和傳統業務的發展受到城域網的發展以及維護水平的直接影響。
1 城域網業務特點
1.1 業務流量大
城域網具有極大的業務流量,這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主要業務包括語音業務、圖像業務、數據業務,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增加,整個城域網所承受的負荷大幅度增加,和骨干網絡的業務流量相比,城域網的業務流量明顯更大。雖然現在數據業務逐漸提高總業務中的比重,但是從長遠的發展角度分析,在圖像業務和視頻業務本地化發展的影響下,帶寬占用量將會不斷提高,逐漸凸顯其在城域網業務中的比重。
1.2 城域網業務具有復雜性
現如今,城域網的標準業務包括SDH業務、視頻業務以及數據業務等等,其中數據業務還包括多種不同的業務類型??梢?,在城域網的規劃與設計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各種業務之間的相互兼容性特點。于此同時,業務范圍由于受到不同城市的影響而缺乏統一性,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應當對不同業務的匯集處理進行充分的考慮,有利于提高網絡的使用率。
1.3 需要較強的等效節點帶寬管理能力
由于城域網業務流量比較大,同時業務具有復雜性的特點,因此要提高網絡的利用率,必須對等效節點的能力進行提高,從而加強對帶寬的管理。帶寬流通能力受到等效節點帶寬管理能力的直接影響。
2 城域光傳輸網絡的現行規劃方案
城域網規劃設計方案在城域網正常運行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現如今,城域網的主要規劃方案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
2.1 光纖直連方案
光纖直連方案,采用以太網卡、路由器以及ATM交換機和光纖進行直接的連接,不需要采用業務傳輸的設備,因此成本價格比較低,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但是,這種方案在實際運行中光纖缺乏質量和性能方面的保證,同時也不能夠對性能急性及時的監控,對于存在的隱患,難以及時進行檢查和維護。同時,由于一對光纖需要支撐起業務數量比較少,因此造成光纖用量的大量浪費;在業務量的不斷增加影響下,設備端口需要增加,也給業務端口帶來更大的運行壓力。
2.2 SDH/ATM/IP混合傳輸網方案
SDH/ATM/IP混合傳輸網方案所針對的是混合傳輸業務,通過多種混合傳輸業務所建立起來的網絡平臺,把傳統業務的ATM業務、IP業務和高速傳輸進行連接,同時在SDH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實現多種業務的交叉以及交換,因此該種規劃方案需要滿足多種業務的兼容性需求,同時也可以對ATM以及IP本身進行保護。
2.3 DWDM城域網方案
DWDM城域網方案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優點:
(1)帶寬擴展性較好,有利于擴容的實現。在DWDM中,同一根光纖具有不同的長波信號,而且其設備的擴張性比較好,滿足城域網多變性業務的需求。
(2)協議具有透明性。DWDM協議具有透明性的特點,有利于實現傳輸網絡共同平臺業務的衍生,與傳統的ATM和SDH相對比,DWDM不需要使用不同的波長來處理不同的業務類型。此外,DWDM的同一光纖可以提供不同的速率,通過這種功能可以實現業務在同一個波長中信號格式的轉換。與電層恢復相比,DWDM系統在恢復光層中具有更理想的經濟優勢。
(3)DWDM具有自我恢復的能力。面對工作流量大、硬件冗余、光纜故障的發生等等多方面的問題,DWDM具有較強的自我保護和治愈能力,可以根據實際的業務需求,來采取相應的保護手段。
綜上,城域網的傳輸網絡規劃和設計需要應用多種技術,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方案,即使在同一個城域中,傳輸網絡的應用也存在區別之處,因此在規劃和設計傳輸網絡的過程中應當區別以待。針對城域網規劃方案的缺陷之處,需要采取相應的優化對策進行完善。根據城域網的結構和層次來對城域網進行整體的規劃??梢酝ㄟ^DWDM技術來實現骨干層的傳送,通過DWDM技術來為下層SDH提供更大的傳輸平臺,從而增加直達路由的傳送容量。還可以通過環形組網的形式,利用MSTP技術平臺,提高不同業務的兼容性,對容量和速率進行調整,從而滿足實際的傳輸服務需求。對原有的SDH系統和光纖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提高網絡的綜合能力,提高網絡的使用率。
參考文獻:
[1]江晨.無纖光傳輸——一種新的傳輸系統[J].通信世界,2000(18).
[2]王江平,范忠禮.光傳輸網絡的保護方法[J].通訊世界,2000(09).
[3]趙繼軍,徐榮,紀越峰,徐大雄.核心光傳輸網絡的管理與控制技術[J].數據通信,2001(04).
[4]王志文,夏秦,李增智,李平均.基于光傳輸網絡的多層恢復研究[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3(01).
[5]張增平.論城域光傳輸網絡10G主干擴容組網[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4(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