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11/ 第15版面/國際論壇 /作者:霍建國
當下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盡管各國在市場開放和市場保護之間不斷徘徊計較,但以跨國公司海外投資為主的全球化發展持續深入??鐕驹谑澜缯谓洕邪l揮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步伐有所加快。到目前為止,中國對外投資已躍居世界第三位。海外投資和海外并購的發展是分不開的,2014年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兼并收購標的達272項,涉及收購金額569億美元,今年以來海外收購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而且收購的領域不斷拓展,已從早期以資源礦山為主轉向制造業和信息產業,并迅速向公共事業和眾多服務領域以及文化體育產業拓展。
對于中國企業當前大規模海外投資行為,社會上不少人曾提出質疑,認為中國經濟目前處于下行階段,大量資本投向海外,拉動國外經濟發展,是否存在資本向外轉移的趨勢。也有不少人擔心中國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是否可以勝任國際市場的競爭,海外投資企業有可能形成巨額虧損。
筆者認為這些質疑和擔心沒有必要。從理論上講,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收入已超過7000美元,說明我國已經進入到大規模海外投資的發展階段。從實踐上分析,海外投資無外乎有三種目的,一是企業獲取海外資源為主的投資形式,解決企業發展中所需的原材料供給問題。二是以拓展海外市場為目的的投資行為,即通過在海外建立機構或收購兼并相關企業,掌握先進的技術和有關的銷售渠道,以實現其產品的擴大銷售。三是做大做強企業的需要,通過擴大海外投資形成以國際化為主的跨國公司的發展模式,并通過本土化發展不斷拓展業務規模,實現盈利,最終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公司。
也有些人提出,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應該代表中國發聲,擴大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希望一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要淡化民族企業標簽。中國人有民族企業情節,這無可厚非。但從全球化角度看,為在發展過程中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跨國經營時必須適應屬地化經營的趨勢,有時甚至會主動模糊一些中國化特征,在局部顯得更國際化,這種適應和經營策略是可以理解的。從過去的實踐看,無論多大的跨國公司都從來難以擺脫掉母國的民族文化特征,實際情況是跨國公司的國際影響力越大,其所代表的本國本民族的國際影響力就越大,從這點看,民族性是跨國公司永遠擺脫不掉的基因,完全不必苛求跨國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過于突出其“民族性”。
從企業國際化層面看,一個企業競爭的成敗還是看其競爭的效益和影響力,未來通過在海外做大做強并能成功將利潤返回國內,形成中國GNP擴大的支持作用,這將是中國跨國公司發展的重要努力方向和目標,同時我們相信眾多的海外跨國公司的發展也會通過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來支撐中國的影響力,為此我們應積極看待企業海外投資發展進程,并從各方面為企業國際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ㄗ髡呤巧虅詹垦芯吭貉芯繂T)
環球時報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