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進農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廣元市朝天區立足實際,以羊木社區為試點,創新建立“融合式”社區,打破居民戶籍限制,將羊木鎮城鎮人口、文筆村全體村民、震后搬遷人員、外來流入人口納入社區,集服務、管理于一體,變社會人為社區人,共融社區建設,共享改革成果,成功探索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新路子。
社區服務對象融合。所謂“融合式”社區,就是指新建社區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互融共建共享的新型農村社區。建成的“融合式”社區保持原居委會、建制村職能不變,統籌原居委會和村的人力、物力資源,由社區黨委、社區管理委員會統一對社區實施管理服務。在原承包地、山地和宅基地等權益不變的前提下,打破農村戶籍限制,將城鎮居民、文筆村全體村民、常住流動人口納入社區管理,建成后的社區總面積5.8平方公里,下轄5個居民小組,總戶數2135戶,總人口6307人。
社區服務內容融合。一是行政服務更優化。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有效整合行政審批系統,縮減辦事程序,實行“一站式”辦理,接辦代辦承諾時限,社區居民辦事簡便快捷,實現“百姓少跑路”的服務目標,全方位、零距離的政務服務模式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二是公共服務均等化。投資700余萬元建成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幼兒園,首創“老幼一體”服務模式,切實解決了社區“雙留守”問題。投資230萬元建成3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舉辦文化、宣傳、教育類活動。同時,綜治工作站、文化活動站、新市民培訓站、衛生服務站等服務機構進一步拓展擴大,納入社區的居民同等享受醫療衛生、社會治安、科技教育、文化體育、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務。三是公益服務多樣化。社區建立志愿服務站,組建困難幫扶、治安巡邏、醫療衛生等各類志愿服務隊,落實“1+4”組團服務,著力為轄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援助和補充服務。四是便民服務最大化。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提供老年服務、青少年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等項目。每年提供服務群眾經費10萬元,用最快的速度解決老百姓身邊的急事、小事、難事。
社區服務機構融合。一是強化社區大黨委領導核心地位。共推選各層面5名有影響力的“兼職委員”進入領導班子,定期組織召開黨居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黨建、服務、治理等事項。二是社區管理委員會提高社區自治功能。優化原居委會,加強內部治理,按需設置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治安委員會、勞動保障委員會、民主監督委員會等多個專業委員會,促進社區事務協商走向專業化。三是優化社區工作站職能。社區設“一辦四中心”(社區綜合辦公室、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社會管理事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形成社區居民辦事有人接有人幫有人管,參加活動有場地有組織有保障的良好格局。
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本地城鎮居民、農村村民、流動人口從“客人”變成“主人”,增強了居民主體感。社區網格化管理、居民議事制度,實現了從“單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協商治理”的轉變,實現了服務和治理“雙贏”,公共資源的集聚效應得到充分發揮。社區提供“平面化”政府服務和文化、教育、治安等一系列公共服務, 居民享受了同質化生活、均等化服務,社區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社區活力進一步激發。(責編:賀貴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