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的目標中提出:“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要求的出現賦予了語文教材時代的氣息,也給教師提出了教學實踐的新考驗。如何在非連續文本的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呢?本文就此作簡要分析。
一、利用教材資源,滲透非連續性文本教學
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完整的、規范的非連續性文本數量極少,但還是有許多含有非連續性的因素可以挖掘、利用,如從課文導讀發現單元的編排意圖,從插圖明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從目錄了解整本書的內容等。在六年級下冊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的綜合性學習中,“依依惜別”的閱讀材料有:1.《給老師的一封信》;2.《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3.《給校長的建議》;4.《同學錄》;5.《畢業贈言》等,其中就含有非連續性文本的色彩。教學時,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在理解、分析過程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仿寫中鏈接整合信息,繼而處理信息,讀寫結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結合課文教學進行閱讀實踐,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連續性文本的教學中可以巧妙運用教材資源,引入非連續性文本的因素,滲透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比如,引導學生把復雜、嚴密的文本內容,轉化為直觀的圖示或圖表,相信學生一定能更快、更準確地理解文本內容。如,在六年級上冊《詹天佑》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用簡單的示意圖來表示關于八達嶺、居庸關隧道開鑿的描寫。通過這樣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比較、分析研究,梳理課文內容。學生不但理解了這一段中有關兩個隧道的不同開鑿方法,還更深刻地領悟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這比教師煩瑣的講解、說教要簡單易懂得多。
二、整合各科課程,強化非連續性文本教學
為了更好地強化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必須加強與其他學科的合作與滲透,如與科學、數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各科的整合。其實在其他課程中,學生早已接觸到非連續性文本,不過它們大都是以圖表或簡單文字的形式出現的。在語文課上可以打通學科界限,對這些材料加以合理利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強化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獲取、處理、評價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靈活運用閱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及表達能力。如,在學習人教版第十冊“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中“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后,就可以結合人教版五年級科學教材“水的變化”進行教學,要求學生首先研究常溫下、加熱后水的變化,然后讓學生在實驗中,搜集、觀察、比較、整理數據信息之后,寫出實驗報告。這樣,結合數學、科學、勞動、品德與社會、美術等學科,利用其中的非連續性文本因素,引導學生獲取信息,篩選、分析,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而且能促進學生習得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策略。
三、關注課外生活,延伸非連續性文本教學
學語文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在生活中用語文,以此服務生活。教師如果能在平時生活中適時地給學生提供非連續性材料的閱讀機會,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如果我們引導學生就地取材,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資源就會如源頭活水,永不枯竭。比如,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閱讀說明書、新產品宣傳單、產品介紹、收費單據、地圖、廣告牌、飛機票等。再如,現在好多學生都要自己坐公交車上學,這對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來說,難度確實不小。為了讓學生正確把握公交站牌上的信息,可在課堂上進行一番訓練。先出示一塊公交站牌,指導學生閱讀,并問學生:從這個站牌上的信息,你知道都有哪幾路的車會在這個站停靠?如果你要回家得坐幾路車?要經過幾站才能到達自己的家?中間都經過哪些地方?最早與最晚的班次分別是幾時?……引導讓學生學會看公交站牌,也提高了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如有可能帶學生到附近的公交站進行實際鍛煉,更有助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除此,還可以開展一些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生活能力。比如我們學校在推普周活動中開展“啄木鳥糾錯”行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現作業中的用字錯誤。還把這個活動延伸到校外,讓學生到街上的板報、宣傳櫥窗、商店招牌上等捕捉一些不規范的漢字并做好記錄,或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然后讓學生去探究這些字用錯、寫錯的原因,思考該如何避免,并向有關單位發出整改倡議書。這樣,在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提升在生活中用語文的能力。
四、鏈接校園資源,開展非連續性文本教學
學校在創建校園文化的過程中,都會留下很多軟硬件方面材料,其中不乏非連續性文本,如校歌、校訓、宣傳欄、文化墻等材料。對這些資源進行鏈接整合,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總結與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期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觀察教師工作安排表、導輔師安排表、課程表、學生值日安排表、學校班級的六項評比欄等等,以了解教師的工作情況,了解學校、班級新學期的有關安排。再如,指導學生看“校園平面示意圖”,學習當小主人介紹學校的布局。還有,舉行校運動會時,指導學生閱讀運動會手冊,明白運動員比賽的時間、場次、賽道等信息;在六一文藝匯演時,學習看節目單,以知道每一個節目的順序。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還可以設計一些寫方面的訓練。如,讓學生根據學校文化墻上的人物介紹,并結合自己網絡上搜集到的資料,選一個最喜歡的人物進行詳盡描寫;或者讓學生給學校的各種樹木制作樹木介紹牌等。通過這些活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從而真正體現了非連續性文本的實用功能。
非連續性文本在當今社會運用極其廣泛,生活的每個角落處處都有非連續性文本資源,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它的實用性特征。我們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資源,認真教學,切實提高學生整體閱讀能力、應用語文的能力乃至生活能力。當然,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指導策略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實踐和研究。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樂市吳航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