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家作為影響最為深遠的南方漢族民系之一,民俗文化內涵豐富、類型眾多,具有較大的旅游開發價值。本文從旅游業角度,闡述了廣東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主要體現,并從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內涵,創新旅游產品組合、加強民俗文化旅游宣傳、樹立旅游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幾點旅游開發的建議。
關鍵詞: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們離開常住地,到異地去體驗當地民俗文化的旅游活動。民俗文化是人類社會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一個地方群體民眾、民族或族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傳承性的生活文化。因為民俗文化的內涵豐富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民俗文化旅游成為一種高層次的旅游。通過參加民俗旅游活動,旅游者可以親身體驗當地民眾生活事項,滿足求新、求奇、求異的需要,實現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從而達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二、廣東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
“客家”是相對于“主家”而言的一種稱謂,是漢民族中的一支特殊民系。客家人是居住在黃河流域的漢人歷經多次大遷移南來。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受當地環境條件的影響,與當地土著居民經過長期的交流、融合, 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習俗、獨特的文化和語言,落籍于粵、閩、贛三省交界處山莊的群落。廣東是中國擁有客家人數最多的省份。其中,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龍崗區、鹽田區、寶安區)、韶關以及揭陽揭西縣、汕尾陸河縣、英德、廉江等尤以客家為主。從旅游業的角度來看,客家民俗文化資源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有形物質民俗
有形物質民俗是指人們在為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實踐活動中,長期俘獲物質為自己服務形成的各類看得見、摸得著的生產工具、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民間工藝等物品。
(1)客家服飾
客家服務具有悠久的歷史,種類繁多,其款式配件、裝飾圖案、配件首飾都具有一定和意義和淵源,反映了客家發展的歷史??图曳楋L格樸素實用,以簡約、大方、舒適為美。在色調方面大多喜歡素色,尤其喜愛藍、黑、青??图覌D女的服飾展現了一個大“面”與小“點”的對比,在色彩上由大面積深藍色和小面積藍色形成對比,上下呼應,使人感到整體和諧。客家服飾中另具特色的就是客家女人夏天戴的“涼笠”和秋冬時期戴的“冬頭帕”。冬頭帕和圍裙一般由紅、綠、藍、白、黑幾種顏色的線交織而成,呈條狀彩紋,為客家服飾增添了亮麗的一筆。客家冬頭帕絲帶上的還繡有古老圖案,包括祈福紋樣、文字紋樣、動植物紋樣和生活用具紋樣等。
(2)客家民居
常見的客家傳統民居包括五鳳樓、土樓、圍龍屋、字形屋、走馬樓等, 其中客家土樓和圍龍屋因獨特的造型和鮮明的建筑風格而尤為聞名中外??图彝翗呛蛧埼萦蒙林Χ桑v究風水、注重園林綠化, 規模較大、功能齊全, 適合群體生活,防御性極強, 體現了客家人和睦相處的群居生活方式和強大的家族凝聚力。圍龍屋的設計和建筑集實用性、科學性和審美性于一體,是客家民俗文化最重要的一種形式,也是客家地區最典型的旅游資源之一??图彝翗沁€與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云南的一顆印和廣西的桿欄式并列被稱為“中國五大傳統民居”。
(3)客家飲食文化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客家人既保留了部分祖居地傳統,又吸取了遷徙所經之地的飲食特點,并與聚居地的土著居民相融合,使得客家菜式上既保留了中原飲食特色, 又在當地自然條件下, 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客家菜系和風味小食,代表菜有釀豆腐,梅菜扣肉、鹽焗雞、涮酒、糯米飯、釀香菇,釀春卷、炒米粉等。傳統客家菜在取料上以家禽家畜和山珍為主,刀功上粗曠質樸, 形塊粗大; 烹制手法上重煮燜, 少炸烤; 風味上則重鮮香脆嫩和原汁原味,講究“咸、燒、肥、香、熟、陳”??图胰耸譄崆楹每?,喜歡以家釀米酒招待親戚朋友,在喝酒時,很注意禮節,還有行酒令的習俗??图揖屏罹哂胸S富的知識性,酒令花樣多,包括“字詞令”、“詩詞令”、“通令”、猜謎等。
2.人生社會民俗
人生社會民俗包括社會組織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禮俗等??图胰松鐣袼字饕w現:
(1)特別的女性文化
客家婦女以其賢慧、勤勞和善良著稱,具有世間少有的勤勞能干和無私奉精神、,是 “四頭四尾”----家頭教尾、田頭地尾、灶頭鍋尾、針頭線尾“,幾乎無所不能的女性。和漢族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不同,客家婦女既承擔全部家務, 又干農活,具又刻苦耐勞的體力和辛勤奮斗的意志品德,平日里客家婦女的特有標志是一頂黑紗邊涼帽, 構成客家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豐富多樣的傳統節日與民間習俗
客家人的民俗節日豐富多樣,包括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和神社祭會、農事會,如觀音誕、伯公誕、灶君節以及天穿節、立秋節等地方性俗信節日。同時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不斷摒棄陋俗、繼承良俗、增添新俗,使得傳統的歲時節令民俗活動更加絢麗多彩,展示出客家人的傳統文化風采。
(3)獨特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唐宋漢語和百越土語融合而成,是客家文化最顯著的標志之一??图曳窖允强图胰藚^別于其他民系的根本特征, 也是客家保存中古漢文化的最明顯標志, 對于研究古漢語具有極大的學術價值。
3.民間文藝曲藝
山歌、采茶戲、五句板、漢劇、花朝戲、木偶戲、馬燈、花燈、茶燈等是客家地區人民十分喜聞樂見的民間文藝曲藝,它們是客家人生產、生活的精神藝術寫照, 富有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其中,多姿多彩的客家山歌更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客家地區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疑礁柙谛问缴陷^為完整地保存有《詩經》賦、比、興遺風,廣泛采用比喻、直敘、疊句、雙關等手法,藝術風格獨特,音樂性強,唱腔多樣,題材廣泛,通俗易懂,文采內涵,還可進行熱鬧的對歌活動??图疑礁璺N類很多,有習俗山歌、述事山歌、尾駁尾山歌等,但主要由情歌、斗歌、即席演唱三大精華部分組成?!翱图疑礁柽h傳揚,條條唱出情意長,條條唱出郎心事,聲聲唱出妹心腸”。梅州山歌更是吸收了梅州當地的瑤族、畬族的民歌表現手法,借助客家語言本身的豐富表現力,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對廣東客家民俗文化旅游開發的幾點建議
1.深度挖掘客家民俗文化內涵、創新旅游產品組合
深入挖掘客家民俗文化內涵,將客家物質文化、社會民俗和精神民俗相結合,創新旅游產品組合,增加相關的體驗類項目,讓游客在旅游行程中能深度了解和體現客家文化。依據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開展客家風情旅游,如可以在行程中設計“自己動手做客家菜”活動,由當地精通客家菜肴烹制的居民進行指導,讓游客既能品嘗客家美食,又能感受做客家菜的樂趣。在娛樂活動方面可以讓游客學唱客家山歌,參與客家的婚嫁、鑼鼓、戲劇、燈會、舞龍、舞獅等民間民俗活動中,充分體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原生態性、趣味性、娛樂性和文化性。
在旅游產品組合上,可以設計客家美食之旅、客家歷史文化之旅等,還可以將客家文化旅游與紅色旅游、名人效應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如梅州既是客家祖地也是“將軍之鄉”,涌現了葉劍英、葉挺、李光耀、何子淵、丘成桐、張國榮等杰出人物,為推動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廣東省多個城市也建立了客家名人故居、客家博物館等,如葉劍英故居,丘逢甲故居、平遠縣博物館等。
2.加強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宣傳、樹立旅游品牌
在旅游宣傳方面,一方面要運用文藝節慶活動、影視專題片等方式展開包裝宣傳。邀請省內外媒體來客家旅游地進行實地考察報導。拍攝以廣東客家文化為背景的歌影視作品,組織客家文藝團體到國內外進行巡回演出,邀請各界明星來客家旅游地進行表演和宣傳,邀請省內外媒體進行實地考察和報導,進一步擴大國內外影響力。同時,加強與港澳臺及海內外客家鄉親的聯系,吸引更多的客家鄉親前來祭祖、探親、觀光旅游,宣傳廣東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另一方面,在開發客家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景區等相關旅游行業應拓展宣傳范圍、從不同角度、采用多樣化的宣傳手段宣傳獨特的客家文化,使旅游者在旅游前能被客家民俗文化吸引、旅游過程中能深入感受客家民俗文化的魅力、旅游過程完成后能夠向親朋好友宣傳客家民俗文化,從而提高廣東客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樹立廣東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3.加大投資力度, 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大多民俗文化旅游資源處于偏遠的深山老林地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因此,政府部門要增加資金投入,加快主干道路、景區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客家旅游地區的可進入性?!稄V東省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發展形成世界遺產游、潮汕文化與濱海美食游、客家文化與山水度假游等國內外知名的九大精品旅游線路”,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發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和旅游行政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規范管理體制,加強客家旅游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游客食、住接待能力有限、衛生及服務質量差的問題。還要完善景區景點中配套設施,如景區全景導覽標識、游覽路線圖、導游說明牌、指示牌、警示牌、公共應急電話、洗手間、垃圾箱、游客服務中心等。景區配套設施要要圍繞客家民俗文化主題進行藝術性的布局和設計,提升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
4.加強區域協作
據有關學者估計,全世界約有八千萬客家人,其中約五千萬人分布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等19個?。ㄊ?、自治區),約600萬人分布在港澳臺地區,約1500萬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美國等80余個國家和地區,客家方言也是當地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梅州、惠州、贛州、汀州被譽為“客家四州”,汕尾市是臺灣省客家的主要原籍原鄉,東莞市是拉丁美洲客家的主要原籍原鄉,遠離客家大本營,而客家文化占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還有臺灣的高雄市、臺北市、廣西賀州市、玉林市、海南省儋州市等。廣東省客家民俗文化旅游開發應加強與江西、福建、廣西等省區合作, 設計中國客家黃金旅游線路,進行聯合推廣。
5.推進客家文化教育
一方面,要對客家旅游地的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客家文化的教育,包括旅游景區、旅行社員工、酒店員工等和游客直接打交道的從業人員,以便更好地向游客講解客家文化、展示客家文化;另一方面,需要當地客家人對本地區文化形成更為系統和深入的認知,當地客家文化的教育需要得到普及。當地客家人穿上客家傳統服飾、唱著客家山歌來接待游客,展現傳統的客家生活習慣;向游客們介紹客家民間風俗和典故傳奇,邀請游客品嘗客家擂茶。通過當地客家人生動透徹地去向游客介紹客家文化,游客通過視覺、聽覺、味覺等全方位感受了解客家文化,從而推動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隋春花,陳惠燕.試論客家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廣東始興縣客家“滿堂圍”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15(05).
[2]周建成,鄧宗安.福建寧化客家文化旅游的發展[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02).
[3]彭宗蘭.甘孜州藏族民俗文化旅游資源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15(02).
[4]郭盛暉.廣東客家文化及其旅游開發[J].企業家天地,2005(06).
作者簡介:王應霞(1980.10- ),湖北洪湖人,旅游管理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與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