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佳益
摘 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各類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行業也風起云涌,向傳統行業發起了挑戰。其中,面對挑戰壓力最大的行業當屬傳統的商業銀行,隨著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斷發展以及第三方支付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銀行各項日常業務不斷縮水,客戶的流失率不斷增高,但是,這對于傳統商業銀行而言也是機遇。本文主要介紹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定義,闡述其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并總結應對對策,期望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商業銀行;沖擊;對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不斷騰飛,伴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也迅速崛起了,眾所周知,互聯網金融相對于傳統的銀行行業而言,打破了空間地域的界限,突破了時間上的限制,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為優勢,促使信息快速傳遞,敏捷、便利地完成各項業務的辦理,可以說,這些優勢對于傳統的商業銀行而言都是致命的一擊,這一擊直接將傳統銀行推向了風口浪尖之上,這一挑戰可謂是具有顛覆性的,傳統銀行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轉型,把握機會,完全可能鳳凰涅槃那般浴火重生,但傳統銀行如果招架不住互聯網新興的金融挑戰,那么,也只能逐漸淡出金融市場,失去其原有的經濟地位。但是,對于傳統的銀行而言,這是其翻身并且反擊的唯一機會,隨著“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挑戰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商業銀行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策略,進行戰略轉型,但是,具體要向哪個方向發展,就需要全面了解互聯網的趨勢,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從全局的角度去策劃手段與方法。
一、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從專業的角度而言,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行業(Web)相結合的新領域,采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及多方資源,進行多種手段的快捷支付、存儲手段以及交易交流等,滿足金融業務的開展。現代技術的不斷創新給了互聯網金融業務一個突破口,它方便、快捷,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如快捷支付、手機銀行、互聯網大數據的云計算等等,給人們日常業務的辦理提供了方便,節省了時間。根據經濟學家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圍內,第三方支付的總額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期間,增長了近2億元。據有關數據表明,2011年,僅中國移動支付用戶就達到了1.87億742億元,同比增長了67.8%,2015年,支付市場規模甚至已經超過了10億萬元,而我們必須知道,時代的快速發展致使這些數字在時刻更新,這些數字極大地刺激了傳統的商業銀行以及其相關的金融業。因此,在傳統商業銀行的角度看來,面對著來勢洶洶的互聯網經濟大浪潮,傳統的商業銀行可謂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挑戰是不間斷的,因此,面對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也需要做出一定的回應,從而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于金融界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這種變革的推動力是無法想象的,然而,在金融界的沖擊革命中,互聯網金融究竟有哪些優勢,并且,這些優勢到底給傳統的商業銀行帶來了什么樣的沖擊呢?筆者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結合自己的調查實踐,總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沖擊相對來說比較明顯。
1.跨越時空限制的便捷性
空間與時間方面,互聯網金融模式有著傳統的商業銀行不能及的優勢,那就是其信息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力度,科學技術的更新越來越快,互聯網已經家喻戶曉、遍布全球各地,因此,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占有最為全面的資源。例如,互聯網的虛擬網店較多,而且,這些網絡覆蓋的廣度也是傳統的商業銀行不能比及的,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替代了傳統銀行以及一部分金融機構的實體網店,隨時隨地,抖抖手機,網銀轉賬、匯款等等全部辦成,這是傳統的銀行所不能超越的服務。而這僅僅是其空間方面的優勢,其數字化的優勢,就目前的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很難有所突破,互聯網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可能更大限度地提出需求,促使互聯網的發展更為迅猛。在數字全球化的驅動作用下,我們的鼠標、鍵盤以及數字成為了最重要的信息和標志,而傳統銀行的水泥磚頭、豪華的精裝修網店也變得不再有優勢。而從時間方面來看,傳統銀行的編制及工作安排非常有規律,這種規律也就導致了同一時間段有規律的上班族不能夠按時進行數據操作,完成金融業務,而互聯網金融給了上班族一個機會,他們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在銀行網店排隊、等待業務辦理,偶爾還需要請假辦理繁瑣的業務,有了互聯網金融,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輕輕松松編輯一條短信,靈活地進行消費,一切都以自己為主,看自己的時間,而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路程上和排隊中的耗時,大大地提高了辦公效率,有效地促使上班族、消費者按照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時間安排去處理業務,而這種虛擬業務,也節省了不少流程,變繁為簡,而同樣的業務,如果到了銀行,可能就需要很多時間,三番五次地進行確認,作為消費者,在這兩種方式和方法的對比狀態下,其在選擇上的側重不言而喻。從時間和空間的優勢上,我們不難發現,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替代傳統銀行的相關業務了。
2.日常業務簡單化、服務便捷化
總體來說,傳統銀行辦理的現金業務是最普遍也是最常見的,但是,在論起互聯網金融對于銀行的沖擊,首當其沖就是現金業務的辦理。從早期銀行剛剛興起時,現金業務就是重點,各類支票、信用卡、單據等等,全都是不同形式的支付工具而已,他們代替著現金在完成者各類交易活動。現金業務的交易在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熟,因此,簡單的存儲業務,網上銀行以及手機銀行等等快捷的支付方式可以滿足了客戶的需求,而與之相關的傳統的現金業務,只能是越來越不景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對于資金的借貸等信用風險管理相關的業務,長期以來都是被傳統的銀行所壟斷的。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銀行的貸款相對流程繁瑣,信用確認過程中往往占用使用者較大的精力,往往存在一些顧客,跑了許多冤枉路,筋疲力盡地跑遍各大機關單位,蓋章簽字,最終審核沒有通過,耗時費力。互聯網金融就有很大的優勢,比如,阿里小貸,方便快捷,已經成為了一個正式互聯網虛擬信用借貸可靠性的典型案例。當然,這就意味著,在大數據的信用風險的管理上,人們已經突破了傳統觀念,開始以新的視角看待世界的變化,而這,也給了阿里小貸這樣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一個有效的契機,促使小貸不斷地前進、發展;此外,保險理財業務也是傳統銀行比較重要的業務,我國的保險公司的精算假設是建立在一個信息公開的基礎上的,就會導致其預測的準確性存在不足,所以,保險業務被替代的可能性相對來說比較大。其實,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下,網絡平帶已經可以購買保險和理財產品,這些網上金融產品的銷售平臺此起彼伏的興起,主要來源于渠道高收益的刺激,而互聯網金融恰恰有了這樣的優勢。
3.網絡借貸的不斷創新
隨著阿里小貸的成功,網絡借貸也風生水起,而這些借貸也在不斷地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如此之快,正是因為傳統的銀行忽視了一些問題,才有了網絡借貸的創新,比如,傳統的銀行包括一部分的金融機構,對于我國的弱勢群體的服務呈現了明顯的不足,而這些弱勢群體,往往是最需要借貸的,采用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借取的網絡借貸進行必要的需求滿足還是比較合理的,而這也必然是網絡借貸風生水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反映了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效率的提升,互聯網金融對于服務的提升是互聯網金融受歡迎的一大原因,除了在時間、空間以及程序流程簡易等方面的原因外,對于大數據的處理是最為矚目的,互聯網金融實現了集散處理,快速收集并且合理匹配推送信息,這種效率的提升無疑給消費者以好的服務。
4.成本較低的業務辦理能力
根據金融界相關數據,某銀行測算其單筆業務的成本,最節省資金的是ATM的業務,為0.27美元,而電話銀行為0.54美元,營業點為1.07美元,然而,驚人的是,這些業務通過互聯網卻僅僅只需要0.1美元,試想一下,當1.88和0.1成為基數不斷地進行翻倍,我們會收獲到不可思議的大數據,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大大節省了交易成本。此外,信息獲取的成本相對于傳統銀行來說也是一大優勢,因為互聯網云數據的處理往往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匹配最佳值,這也是傳統銀行做不到的。
三、傳統銀行的策略
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和沖擊已經迫在眉睫,傳統銀行面對嚴重的形勢只能選擇積極應戰。筆者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意識,積極迎接挑戰
筆者所說的意識就是轉變傳統銀行在經濟和金融界高姿態的意識,面對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市場份額也是瞬息萬變的,誰才是真正的強者還有待進一步的比拼,因此,作為傳統銀行,首先要放低姿態,潛心研究和學習,以求在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思維模式的轉變中找到可以制勝的法寶,積極迎接挑戰,從而,避免動搖傳統銀行的根基。從這種意義上講,傳統銀行的轉型,迫在眉睫。
2.改變服務手段,完善服務模式
顧客是上帝的說法已經主宰了全球的市場經濟,在當今時代,消費者是掌握著主動權的,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匹配合適的終端來完成自己的業務,選擇的服務自然是要適合消費者,那么傳統銀行相對繁瑣的流程,自然是不受歡迎的,因此,傳統銀行需要向互聯網金融學習,尊重客戶的每一次體驗,幫助客戶完善流程,通過自己獨特的、到位的服務,平臺的最大尺度開放來不斷地吸引客戶,創建自己獨特的優勢。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互聯網金融發展快,其驚人的靈活性也是讓人望而生畏的,傳統銀行載有金融業的使命,需要面對困難,不斷創新服務思路,最大限度地為客戶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務,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的體驗為重點,全面轉型,營造智慧型銀行、服務型銀行。
3.挖掘大客戶,整合新資源
銀行的業務是靠客戶支撐起來的,也就是說,傳統銀行的業務量與客戶是息息相關的,那么,對于銀行而言,獲得客戶是根本。那就需要銀行利用互聯網云計算,使用高科技手段,投入人力和精力,進行資源整合,進行數據統計和大數據處理,采用云計算,在現有的客戶源的基礎上,不斷拉伸,挖掘新的大客戶,整合大客戶的需求,按照需求匹配合理的資源。
4.搭建服務平臺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系統, 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相互合作的。傳統銀行必須認清這一事實,不斷地增強客戶黏性,不斷地創新業務模式。推進與戰略伙伴的合作,聚合信息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滿足客戶需求。
四、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全社會各個行業都有所沖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快,對于傳統銀行提出的挑戰無疑也越來越明顯,銀行必須合理調整,以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
參考文獻:
[1]來繼澤.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李萍.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5.
[3]江暢,劉琦,杜玉蘭.金融“脫媒”:商業銀行面臨的新考驗[J].江蘇商論,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