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玉+吳曉笙
海南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3〕25號)文件精神,2014年省、市、縣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駐瓊軍警部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組織5000多名干部進駐18個市縣300個貧困行政村,開展以幫思想、幫門路、幫資金、幫技術、幫黨建為主要內容的定點扶貧工作。
據統計,全年省級定點扶貧單位共自籌和引進資金10019.64萬元,實施幫扶項目489個,涵蓋貧困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各類培訓、勞務輸出、文明生態村建設等,受益群眾97525人。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稱贊:省委、省政府實施的定點扶貧工作,扶出了新天地,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海南各市縣及其貧困村在定點扶貧單位特別是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和指導下,全面落實各項幫扶措施,組織實施扶貧項目,促使2014年全省減少貧困人口95737人,其中5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29770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減貧9萬人的任務計劃。
定點扶貧亮點紛呈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連續三年把減貧任務納入省委、省政府每年十項民生工程之首,狠抓落實。2014年,下發《關于印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印發〈創新機制進一步做好定點扶貧工作方案〉的通知》(瓊扶發〔2014〕5號)等文件,有力推動定點扶貧工作深入開展。省直各單位把定點扶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黨委(組)議事日程,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底有總結。許多單位對幫扶點制訂了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并指定專人抓落實。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科技廳、省農行、省統計局等單位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自帶隊深入扶貧點調研指導,要求駐村干部按照定點扶貧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配合縣、鎮、村,按時間節點一件一件抓落實。省交通廳領導帶領相關人員深入幫扶村,了解該村急需解決的問題,并按輕重緩急安排資金逐年予以解決。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駐村工作隊堅持全年駐村,對貧困戶、低保戶逐戶走訪,了解掌握他們的生活狀況,找出致貧原因,并分戶造冊,建檔立卡,制定脫貧對策。
各定點扶貧單位駐村工作隊通過走訪農戶、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群眾所想所盼,確定扶貧對象,按“幫思想、幫門路、幫資金、幫技術、幫黨建”的“五幫”要求,哪方面薄弱就幫哪方面,缺什么扶什么,幫助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收入。省人民檢察院協調各類資金購進蜜蜂200箱、鴿苗50對給定點幫扶村農戶飼養,還組織30多名村民外出參觀學習黃秋葵種植技術。省僑聯協調有關部門投入30萬元,引進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民”的運營模式,扶持20戶貧困農戶飼養山雞。省農業廳投入170.55萬元,幫助白沙縣邦溪鎮地質村成立養羊合作社,發展養羊業。省民政廳投資37.6萬元扶持東方市大田鎮羅旺村貧困戶種植反季節瓜菜和經濟作物900多畝。省公安廳投入8.5萬元,扶持白沙縣元門鄉紅茂村蜂種100箱,豬苗100頭。省政協辦公廳扶持定安縣龍湖鎮桐樹村貧困戶8萬元,種植山柚145畝。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資金40萬元,扶持屯昌縣新興鎮興詩村發展養兔產業。海南海鋼集團有限公司投入資金30萬元,扶持新興鎮興詩村養殖黃牛40多頭。省教育廳、海南廣播電視大學投入項目資金466.22萬元,發展養鵝產業,開設“保亭六弓鵝養殖基地網站”,宣傳六弓鵝品牌,輻射帶動周邊群眾養鵝。
各定點扶貧單位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找準路子,因地制宜扶持定點幫扶村發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極大地改變了貧困村的落后面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根據定安縣富文鎮大坡村離海口城區近、家政服務基礎好的特點,進村入戶動員貧困勞動力參加家政服務培訓,全年培訓、輸出勞務130人。省教育廳選派優秀教師到定點扶貧所在地學校掛職,既充實貧困鄉村的師資力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又使掛職老師在教育扶貧中得到鍛煉。省林業廳引導幫扶村村民種植南藥、發展養蜂等特色產業,并為貧困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省臺辦引進臺商,幫助屯昌縣坡心鎮高朗村種植蓮霧1000畝、檸檬1500畝、火龍果1000畝,養殖母牛2頭。
在定點扶貧工作中,許多單位針對一些貧困村辦事無章、理事無則、班子戰斗力不強、黨員干部觀念陳舊、缺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的實際,配合當地黨委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舉辦黨員培訓班,加強宗旨教育,強化服務意識,使基層組織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據統計,駐村工作隊協助當地黨委舉辦黨員干部培訓班117期,改選村兩委班子11個,增選干部5人,吸收新黨員43名。省臺聯、省中醫院組織澄邁縣金江鎮太平村16名村干部和農民骨干赴海口、瓊海、萬寧等市參觀學習,轉變觀念,增強脫貧致富信心。駐五指山、保亭、定安、白沙等市縣工作隊采取多種形式舉辦各類實用技能培訓班、發放各類科普資料、資助貧困學生、組織勞務輸出等,進一步增強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提高勞動技能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2014年,海南各定點扶貧單位為貧困村建設鄉村道路74.16公里、橋(涵)21座、飲水項目18宗(眼),拉電13.9公里,改造危房372間,解決22966人行路難、9124人飲水難、689人用電難、1377人住房難問題,維修加固水利設施21宗,新增灌溉面積1560畝,恢復灌溉面積6005畝。
各定點扶貧單位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種養業,在鞏固橡膠、檳榔、胡椒、芒果等傳統產業基礎上,大力扶持貧困農戶發展桑蠶、花卉、竹子、靈芝等新興產業,同時還擴大文昌雞、東山羊、白蓮鵝、定安黑豬、屯昌閹雞、臨高乳豬等具有海南特色的畜禽生產規模,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結構調整,壯大扶貧特色產業,促進貧困農民增收。
定點扶貧單位扶持全省貧困村新建和維修學校9所,扶持貧困學生845人重返校園;新建或完善文化室37間,增添一批圖書、電腦、課桌椅,推進37個文明生態村建設,組織干部群眾外出參觀學習283人次;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279期,培訓農民16280人次,培訓輸出剩余勞力390人。
貧困村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加上新建一批文化娛樂設施,農村陳規陋習、封建迷信的東西少了;“要我富”的觀念逐步向“我要富”轉變,思進取、求致富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等、靠、要”思想逐步削弱,市場意識、發展意識不斷增強;講衛生、講文明、學科技、用科技、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的新風尚逐步形成;一批文明生態村和脫貧致富戶接連涌現。
2014年省直各定點扶貧單位領導和機關工作人員下點1786人次,其中廳級干部185人次,處級干部880人次,其他干部721人次。通過定點扶貧,使機關各單位進一步了解貧困地區情況,增強了做好扶貧開發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廣大干部對貧困地區群眾感情不斷加深,牢記宗旨、關注扶貧、參與扶貧,致力幫助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風氣已經形成。
再接再厲助脫貧
各2015年定點扶貧單位按照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要求,堅持扶真貧、真扶貧。駐村干部與貧困戶開展結對幫扶,做到戶戶有幫扶責任人,確保完成今年8萬人脫貧任務。協調各行業各部門,整合涉農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幫助貧困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產業、進行技能培訓、促進轉移就業、擴大增收空間。同時,對貧困村開展電商扶貧,推動貧困地區特色產品進入市場,促進流通,增加收入。
協助當地黨委加強貧困村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提高其在農村扶貧開發中的帶動和指導能力,解決村級組織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發揮駐村工作隊示范帶動作用,幫助基層干部改進作風,更新觀念,扎實工作,真抓實干,依靠自身的力量,改變貧困落后面貌。聯系金融機構加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信貸力度,幫助貧困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使村“兩委”真正做到“有錢辦事”。
啟動“十三五”干部駐村幫扶工作,實現貧困村幫扶工作全覆蓋。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一戶一戶來幫扶,一村一村來推進,力求幫扶一村,發展一村,幫扶一戶,致富一戶。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根據有關文件要求,每年對定點扶貧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對工作做得好的扶貧單位和駐村干部進行通報表揚,對不作為或工作做得不好的給予通報批評,并責成改正。
駐村工作隊還組織當地干部、群眾認真學習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扶貧開發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用好用準各項扶貧政策,采取有利措施,做好做實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加快貧困地區發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定點扶貧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總結經驗,樹立典型,營造全社會關注扶貧、人人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引導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到扶貧開發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