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16/ 第12版面/娛樂·體育 /作者:本報赴韓國特派記者 劉瑾
自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以來,中國人對冬奧的熱情持續升溫。在時間上領先一步的韓國將于2018年舉辦第23屆冬奧會,“文化、環境、和平、經濟”是該國冬奧組委的籌備目標。日前,《環球時報》記者走進韓國冬奧會舉辦地平昌和江陵,了解奧運場館及相關工程的進展情況。
平昌郡位于韓國江原道,地處首爾以東180公里,人口不足5萬,是韓國著名的度假山城。平昌奧組委負責場館建設的康星龍課長向記者介紹說,冬奧會的15個比賽項目中,雪上項目和冰上項目分別在平昌郡和江陵市舉辦。目前,有4個賽場是利用現有場館,2個正在維護擴建,另外6個場館則在新建過程中。此外,自仁川機場至江陵的高鐵也在修建,鐵路將連接仁川機場、首爾、平昌、江陵等地,預計2017年全部完工。高速交通網建成后,從首爾到平昌只需1小時。
據康星龍介紹,平昌辦會預計花費3.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0億元),其中賽場建設花費8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4億元)。辦會成本如此高昂,建造出來的奧運場館賽后要如何合理運用?康星龍表示,組委會已確定2/3場館的賽后用途,其余奧運遺產的使用方式仍在商定中,部分場館將采用“臨設臨撤”的建造方式以節約成本。
平昌冬奧會正在建設的場地中,越野滑雪賽道與高爾夫球場車道被設計成同一線路,目的是在春夏秋三季都能合理利用。康星龍表示,大部分比賽場地將向游客開放,部分難度系數較高的專業滑道也將開設游客體驗區。“對于跳臺滑雪、雪橇比賽等專業比賽項目的賽場,我們已經與韓國體育大學簽署協議,將場地提供給他們培養人才”。
此前有媒體報道說,平昌冬奧會組委會的籌備工作因缺乏資金陷入困境,并在韓國國內引發民眾反對。不少人批評韓國沒有能力和資格舉辦冬奧會。對于這一說法,康星龍予以否認。“據我了解,平昌老百姓還是非常歡迎奧運在家鄉舉辦的,因為冬奧會可以給旅游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他還強調了此次冬奧會的目標是“文化、環境、和平、經濟”,場館建設將秉承“綠色奧運”的理念,注重環保。例如,冰上項目新場館所在的位置曾經是江陵的垃圾填埋地,政府在當地修建奧運場館,可以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現在距平昌冬奧會還有兩年,相信我們能很好地克服資金問題”。▲
環球時報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