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一


建立導游獎勵機制,這是旅游部門的事情而不是來自廣大游客。導游態度好、服務好,游客自然會給予點贊,此時,旅行社可以依據游客的評價對導游“論功行賞”,而不是靠游客給導游小費去獎勵。推行導游薪酬制,讓“導游小費”合法化,這個問題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小費能提高服務質量?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網站近日公布《河南省旅游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其修訂意見稿中第三十八條:“導游、領隊及其他旅游從業人員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費,但旅游者自愿給予小費的,可以接受。”一場關于導游小費是否應合法化的爭論,引發社會熱議。
在我國,導游小費被認為是一種灰色收入,《導游人員管理條例》曾明確規定:“導游人員進行導游活動,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費”。但是,游客自愿給小費,導游員究竟能不能收,并沒有明確規定。此外,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小費背上了不光彩的罵名,所以新規一經報道,“導游可以收小費了”等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雖然《修訂草案》中明確規定必須是“游客自愿”為前提,但很多人還是表達了疑慮:“不給的肯定沒好臉色,冷熱嘲諷不一定”,“一旦法規規定給小費,在旅游從業者心中就真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服務質量在他們心中未必是首要考慮的事。”等。
在眾多觀點中,游客“被自愿”成了人們最大的擔心。該觀點認為,一旦形成規定,“給不給小費”可能很大程度上決定服務質量,甚至有導游變相脅迫索要小費的可能。
網友“閃電邊緣”留言說:總感覺現在的旅行社有不正當競爭的嫌疑,價格低得讓你不敢相信,服務差得讓你無力吐槽,實際花費高得讓你心在滴血,回來之后悔得腸子都青了,還談什么小費?“我堅決反對,如果將‘允許收小費’寫入法規,游客很有可能‘被自愿’給小費,給旅游增加成本。”有人認為,收小費是西方國家服務業的慣例,但他們有本國的小費文化和高素質的導游及其成熟的旅游行業機制,國外導游收小費能夠提供對等的服務。我國目前不具備這樣的大環境,不能一律照搬。
但也有人支持合法化。網友“牛鼻子小道士”說:有的導游的確很負責,去年我帶姥姥去旅游,一路上導游對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捫心自問,我做外孫女的都做不到,這樣的好導游,我愿意給小費。“導游收小費不是不可以,但首先服務要跟上,如果隊帶得好,讓游客玩得開心,那么適當給點小費,我可以接受。”喜歡旅游的高鵬說。
一直以來, 不少導游表面上沒有什么收入,但是通過回扣得到的收入往往比普通上班族要高。正是這種旅游市場的潛規則降低了服務質量,直接損害了導游形象。隨著旅行社的增多,各家旅行社惡性競爭,競相壓價,并將成本壓到導游身上,向導游征收“人頭費”,“想帶團,先交人頭費”成為導游市場中的一種行規。
團隊旅游中出現各種不愉快的狀況,板子不能都打在導游身上,在和旅行社、游客博弈的過程中,導游是弱勢群體。之前有提到導游最低工資,但是現實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導游不能參與回傭分配;二是旅行社給導游足夠的上團補助。單是最低工資不能解決現有問題。政策雖然出臺,但如果監督機制無力,導游仍能收取購物回傭,旅行社仍然可能壓低上團補助。
有專家指出,給導游基本保障是第一步,然后讓導游通過優質的服務可以賺取小費,才會有更多的資深導游出現。國內大社可以借鑒某些合資旅行社的經驗,負擔一支穩定的導游團隊,取消地接,培養一批全陪導游。
時機是否成熟?
早在十多年前,旅游界就曾熱議過實行“導游小費”制的話題,一些旅游業內人士認為,導游收取小費,是國際慣例,導游付出了勞動,游客給點小費打賞理所當然。由于公眾對此意見不一,后來不了了之。如今,有關“導游小費”的話題再次被提及,莫非推行“導游小費”制的時機成熟了?
“導游小費”的確是國際慣例,但有國際慣例,并不等于什么國際慣例在國內都適用。首先,國情不同,市場環境不同,對小費的認識和觀念也會不同。國際慣例僅僅是一種慣例,并非國家法定,一些慣例可以借鑒,但未必要照搬照抄。其次,我國導游的素養參差不齊,旅游市場的服務水平有待于整體提升,放開“導游小費”會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比如,導游小費究竟給多少合適?給多了,游客心里未必愿意,給少了,有些導游會不高興,甚至會給游客甩臉子發脾氣。
國外的小費制度實行多年,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生活習慣,重要原因在于國外社會誠信體系完善,服務行業的自律意識強,服務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客人至上。而國內服務行業,無論服務態度還是服務水準,都有較大差距。好的服務經驗和做法沒有學會,只學會了收取小費,這種借鑒存在很大的“不對等性”。再延伸一下說,游客參加旅行團都繳納了足夠的旅游費用,為旅游團配備導游也是旅行社的職責,此時再要求游客單獨給導游小費,豈不是增加游客負擔?
導游薪酬體系混亂是旅游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之一。今年4月12日,云南導游陳春艷因不滿游客消費低辱罵游客,遭到吊銷導游證的處罰。而伴隨著媒體對導游行業的報道,輿論卻逐漸發生了逆轉。
許多網友認為,像陳春艷這樣的導游,“無底薪、無保障、無尊嚴、 無身份”是不爭的事實。帶客購物獲得提成逐漸成了一些導游收入的主要來源,強制購物就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和旅游行業的潛規則。
那么,實行導游小費制度,就能夠制止強制購物嗎?不少游客對此并無信心,還有人擔心,旅行社會在其中抽成,反而給導游增加了壓力。
對此,旅游專家指出,杜絕低價團、購物游等旅游亂象,關鍵在于建立科學而合理的導游薪酬制度,激勵導游提供更優質服務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即便引進了導游小費制度,也必須有嚴格的規章和配套手段。否則,小費制度不僅不能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恐怕還會進一步給游客增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