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蓉
摘 要:結合以往的實例和自身經驗,探討和研究了小學數學課程中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希望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借鑒意義,對小學數學教學產生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措施
如果學生對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不感興趣或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采取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就會直接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的教學效率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而培養這種人才就要從小學生做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期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觀念,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一、創新情境數學教學模式
要想增強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首要前提和必要的基礎就是建立情境式的教學模式。數學中的知識不全是一個類型的,而對于不同的學習版塊,老師切不可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不盡相同的教學情境,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所學知識,更好地吸收并理解數學教學內容。情境式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不要總是在學生沒有自主思考之前就進行講解,一定要認真聽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看法,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創新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培養和強化。除此之外,由于小學生對語言和詞匯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教學言語不可過于深刻,要在小學生的理解范圍之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與學習中。
舉例來說,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圓柱形的實驗品,如圓柱的玻璃器皿、圓柱木塊等,分發給學生要求其動手量出長、寬、高等所需數據,并通過實踐來求得體積。通過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并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學習任何知識的基礎和前提是對這門學科有興趣、有求知欲望、有學習熱情,學習數學是最鮮明的案例。作為最博學的老師“興趣”最明顯的作用就是把學生引導在正確的學習道路上,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習思路,所以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和熱情。反之,一旦老師的教學不夠生動有趣,加之數學這門課程具有較多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習和理解,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厭學情緒,無論對學生自己,還是對于老師的教學來說,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此外,學習數學不能僅僅依靠講解理論知識,如果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活動就會使學生貼近數學并走近數學這門課程。
例如,在學習“認識左右、上下、前后”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座位編號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座位編號進行練習,學生在相互認識的互動中對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認識,這樣能夠有效提高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通過交互合作的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團結就是力量。這同樣適用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如若能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開展密切的協作,不僅會強化學生的語言交流與溝通能力,更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的時候,學生就可以開展交互式的合作,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發表各自的看法與觀點,會使學生的解題思路得到擴展,更容易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筆者以自己的教學案例來進行說明:當我進行“圓錐”這一章節教學的時候,我“放開手中的大權”,拿來一個圓錐模型,讓學生觀察、摸索與發言,在這堂課上幾乎所有學生都站起來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其中一個學生說:“把圓錐展開就得到一個三角形?!绷硪粋€學生說自己根據圓柱的體積計算方式分析出圓錐的體積計算方式,不同的學生都發表了自己對圓錐的理解和認識,創新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實踐才是真理。沒有實踐,任何理論知識都喪失了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所以,老師要特意設置一些數學實踐課程,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依靠豐富的實踐活動增強創新意識。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下,在對小學數學進行創新教育的條件和基礎上,學生掌握并理解數學知識會變得更容易,綜合素質會得到大幅度提升,不僅是數學知識,學生的綜合能力會大大增強,符合時代對學生的要求與期待,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探究性和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潔.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數學教學與研究,2011(01).
[2]沈丹萍.讓創造性思維之花在和諧課堂中綻放[N].江蘇教育報,20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