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國
一、“分層教學”的實踐過程
“分層教學”就是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把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把教學內容和要求轉化成不同層次,重新建構教學結構,實行學習目標的分層達標、分層評價、分層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使學生獲得最大成功,從而促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
(一)科學的學生分層是基礎環節
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分層教學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上兩個學期,我教的是一個班的數學課,我在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便使用了一套難易適中的小學畢業考試試題對所教班級進行測驗。我親自監考,保證了考試成績的真實性,然后按照學生的測驗成績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學習小組,其中A組為優秀成績組,B組為中等成績組,C組為基礎成績組。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分組過程中我盡可能避免使用“學困生”一詞。分組時這樣對學生講,A組為競賽組,B組為提高組,C組為基礎組,同時我還引用了另一種說法,就是A組為金牌組,B組為銀牌組,C組為銅牌組。這樣學生即使分在了C組也不會有什么自卑感。同時我對學生說,我們的分組只是暫時的,每一次測驗我們都會對學生重新分組,并且在學習中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參加高一級小組的學習。
(二)目標分層、達標分層、指導分層是關鍵環節
1.目標分層
實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要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是教師主觀臆斷,而是依據教材內容和要求,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加以確定。
在備課中,我一般設計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習目標,對某些安排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層次要求,譬如我在備一道因式分解例題的時候,就把它變成了三個不同的題:(1)(-5y+6x)(-5y-6x)+5x2 (2)(-5+6x)(-5-6x) (3)(5+6x)(5-6x)。第一題適用于A組學生做,第二題適用于B組學生做,第三題適用于C組學生做。另外,課本或資料書上哪些內容對各個組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作了解的,對不同小組在作業本上有哪些不同的要求等,備課時我都做了一定的考慮。
教師學習目標確定不能強加給學生,在課堂教學要采取師生共同商定的辦法使學生依據自身情況“自我歸層”,教師要予以指導,盡力讓學生認可自己的劃分,如若“獨斷專行”將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2.達標分層、指導分層
分層達標、分層指導,就是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后,在自己選擇的目標上做一個標記,以供我在課后檢查和反饋。聽課過程中,學生帶著自己的目標有目的地學習,我在授課過程中突出各層次的特點。
(1)教學中注意各知識點的層次。我根據自己掌握各個層次的學生特點,以提問相對應層次的學生為主,使該層次的學生有多次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機會,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如,對低層次的學生側重于基本概念,對高層次的學生側重于掌握技巧等。
(2)課堂練習中注意練習題目的層次。教師設計的練習題應與各個層次目標相對應,讓學生以做自己層次的練習題目為主,可以適當做一些高層次的習題,這樣可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充足的練習時間。
(3)注意分層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的題目有所不同,教師在指導練習時就必須分層進行,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對A級、B級題可以多花時間,講解詳細些,而對于C級題點撥一下思路即可。
二、“分層教學”帶來的啟示
(一)分層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成功中獲得成就感
實行分層教學可以照顧那些不同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達到教師所給的適合自己的目標而獲得成功,獲得成就感,杜絕了低層次學生存在的失落心理。
(二)分層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后,教師通過觀察和談心,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促使那些在小學數學沒學好,中學學習想努力又無從下手的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跟著老師從低目標開始循序漸進,逐步樹立自信心。
(三)分層教學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行自我挑戰
實行分層教學后,學生在學習中有了不甘示弱的想法,有許多低層次的學生自己在課上課下偷偷地與高一層次的學生相比較,課下讓老師幫助找出問題所在。希望下一次能達到更高層次的目標。
總之,從為全體學生服務的高度出發,實施“低起點,小坡度,多層次”的分層教學實施兩年來,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在上學期期末統考中,我班的數學成績優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均排名全年級第一,兩名學生在區數學聯賽中獲得二等獎,一名學生獲得三等獎,得到了師生的認可,更給了我進一步探索的動力支持。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