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猛
摘 要: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交際雙方在實際交往中的信息互動過程,口語交際也就是口頭語言的交往。口語交際教學法的開放性和多樣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因此研究當前的口語教學法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和方式,怎樣進行口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就此問題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口語教學;創設情境;結合生活;活動;即興訓練
說到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這對于每一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難點。與書面語相對應,口語交際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和方式,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應用,是聽話、說話交際雙方在實際交往中的信息互動過程。而對于農村低段的小學生來說,這似乎更是難上加難。那么,怎樣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采用多種方法,注意訓練的層次
我們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時候,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來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變“要我說”為“我要說”。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確定口語交際訓練的“序”,有策劃、有次序,有階段性,逐步地進行,不斷向新的層次發展。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要求,不同的發展狀況有區別地進行要求,體現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這樣一個教學原則。例如,對于那些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我們可以讓他們采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口語交際的鍛煉,而對于那些口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采用即興演講的形式,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訓練的“話題”由熟知到陌生;“話題”的選擇積少成多,越來越多;“場合”由課堂到課外廣闊的空間;表達方式由直接到間接,由單一到復雜與綜合。
二、結合課文,立足課堂,“雙向互動”是學生口語教學的關鍵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主要陣地。“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在雙向互動的活動中增強傾聽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才能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利用小學語文教材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課堂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文本、作者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我們要讓每一節課都成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平臺,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問題討論、觀點辯論、復述課文、續編故事、修改評議、佳作欣賞等方式參與交際實踐等,要盡量創造雙向互動的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小學教材的編排都配有圖畫,而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
三、觀察生活,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源泉
多彩的生活為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源活水。口語交際可以不拘泥于形式,隨時隨地一有機會就訓練,這樣就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葉圣陶先生說:語文即生活。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比如今天是教師節,你想對老師說什么?新轉進一個學生,大家怎樣說歡迎辭?……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學會觀察是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助推器,這應當成為教師教學的追求。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帶領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感受。如春天到了,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園里、大街上,去感受春天的氣息。只要教師在思想上樹立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觀點,深入生活,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創造性地說練。這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四、采取先進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信心
我們進行活動,學生進行了表現,老師就要有一定的評價,這評價是對于學生的關注,是對于學生的肯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同時指出“評價宜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并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綜合考察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老師積極先進的評價方式,進行積極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獲得一定啟發,能夠在克服學生缺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取得較大進步。及時掌握和發現學生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問題,讓學生能夠明確在整個的交流活動中,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有哪些是需要改正的,讓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發展狀態,提高素質,使自己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空間。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也是如此。口語交際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想說、會說、能說,我們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體驗性,讓學生全員參與,多給學生機會,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讓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