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杰 林軍
(1.南京農業大學體育部;2.南京農業大學體育部 江蘇南京 210095)
高校體育肩負著培養大學生“健康第一”和“終身鍛煉”之體育意識的重要任務。幫助女大學生選擇符合身心發展且強度適宜的體育鍛煉項目,提高其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值得思考的課題。目前鮮見女大學生健身秧歌鍛煉時能量消耗方面的研究,該文以女大學生健身秧歌鍛煉時能量消耗為研究課題,旨在為健身秧歌的創編與教學科研提供能量消耗方面的實驗依據,為女大學生進行健身秧歌鍛煉提供能量消耗的指導,為健身秧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隨機選取30名南京農業大學女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年齡為19.69±0.86歲,身體健康,排除各種運動禁忌癥、身體協調性較好、無不良嗜好、無肥胖史。實驗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1.2.1 文獻資料法
分別以“健身秧歌”、“能量消耗”、“健身價值”為關鍵詞,通過檢索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超星電子圖書、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章并進行分析處理;查閱現有健身秧歌和能量消耗方面的相關教材;查閱有關健身秧歌的新聞、報道為論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實驗法
(1)運動方案。
實驗選用國家體育總局創編的第五套健身秧歌為運動項目,成套動作時間為4分50秒,實驗時間為12周,每周鍛煉4次,每次鍛煉持續約50~55min。

表1
表2 干預前后總能耗比較(±S)

表2 干預前后總能耗比較(±S)
注:運動干預前后比較,*P<0.05;**P<0.01
?

表3

表4

表5

圖1 干預前后EEtot變化趨勢圖
(2)主要測試指標。
總能量消耗(EEtot)、代謝當量(MET)、單位體重能量消耗(EEkg)。
(3)測試儀器。
實驗采用美國產的MAX-Ⅱ氣體代謝測試系統。測試分為兩次進行,即運動干預前和運動干預后。用K4b2氣體代謝儀直接測量健身秧歌能量消耗指標。
1.2.3 比較分析法
將測試獲得的能量消耗相關數據進行實驗前后的縱向比較分析研究,并與其他運動項目進行橫向比較分析研究。
1.2.4 數理統計法
對測試所獲取的數據使用WPS office個人版excel和SAS JMP v9.0.2統計分析大師進行數據處理,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X士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顯著性差異,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
人體總能量消耗(EEtot)由基礎代謝、體力活動、食物的熱效應、生長發育四方面構成。[1]
成套動作各節比較,與第一節進行比較#P<0.05;##P<0.01,與第二節進行比較▲P<0.05;▲▲P<0.01。
運動干預前后秧歌成套動作EEtot分別為31.44±4.23kcal和29.54±4.76kcal(見表2),經T檢驗,差異性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運動干預后,受試者成套動作的EEtot雖有減少,但其基礎代謝消耗的能量、食物熱效應需要的能量以及生長發育的能耗量均無顯著變化,因此造成EEtot差異性不顯著。此外,在EEtot中,體力活動的能耗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活動者的性別、體重、活動的性質、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以及動作熟練程度影響[2],經12周健身秧歌鍛煉后,受試者在活動性質、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動作熟練度的提高,也是造成EEtot的相應下降的因素之一。
代謝當量(MET)以人體安靜時能量消耗倍數表示運動強度,表是達各種活動時相對能量代謝水平的常用指標,可以用來評估心肺功能,其單位以METs表示,是國際上通用體力活動強度單位[3]。對女大學生進行12周健身秧歌運動干預,發現干預前后成套動作的MET均屬于中等~重強度的有氧運動(見表3)。可以說,第五套健身秧歌是一項負荷強度適宜于年輕女大學生進行健身鍛煉的健身項目。
在運動干預前后,女大學生進行健身秧歌成套動作鍛煉時,MET分別為7.58±0.66METs和6.97±0.82METs(見表4),經健身秧歌運動干預后MET出現非常顯著性下降(P<0.01)。由于MET大小與運動強度和攝氧量(VO2)相關,隨著運動強度增加,VO2上升,MET則會隨之成倍增長。而體育鍛煉過程中機體會對負荷刺激產生逐漸適應的現象,這種適應運動負荷刺激的現象是機體能量代謝水平得到相應提高的一種表現。本實驗在健身秧歌運動干預前后給予受試者負荷刺激是相同,運動干預后MET出現非常顯著性下降,說明受試者機體的能量代謝水平得到了提高,心肺功能水平得到了增強。
單位體重能量消耗(EEkg)是以單位時間體重為參照標準對能量消耗進行客觀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可以就不同體重以及運動時間長短不一的人進行能量消耗水平的比較。
把健身秧歌成套動作EEkg與5min不同運動形式EEkg進行比較,健身秧歌EEkg高于步行等其他運動形式EEkg,而低于籃球比賽和足球運動EEkg(見表5)。因為健身秧歌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成套動作練習要持續5min之久,練習者大多還會手持器械,在大量使用扭步、進退步、跳步等步伐的過程中不斷的運用身體扭動、手臂擺動、聳肩膝顫等動作進行活潑奔放、情緒熱烈、節奏急緩有序的練習,所以,其能耗量高于步行、慢跑和小球等運動形式,單就能量消耗而言,健身秧歌是一項具有較高的鍛煉價值的健身運動。運動干預后的EEkg較之前有顯著性的降低(P<0.05),進一步說明健身秧歌鍛煉對于機體代謝水平提升的積極作用。
把健身秧歌分節制作成能耗趨勢圖1可以看出,干預前后成套動作能耗曲線變化特征明顯。成套動作的第一節為準備部分,音樂節奏舒緩,動作多以原地“踏走”或者小幅度的“扭”為主,能量消耗最少,但隨著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的增加,能耗在逐漸增加。成套動作的第二節為正式練習部分,動作時間比第一節和第三節略長,音樂節奏明顯加快,動作多以大強度的“跳扭步”“跳步”等步伐為主,手臂動作擺動幅度大,身體的轉動和扭動程度加大,增加了此時能耗量,此時能量消耗最多,且基本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成套動作的第三節是結束部分,音樂舒緩節奏變慢,動作幅度變小,多以“十字步”“走步”為主,其能量消耗明顯少于第二節而多于第一節,呈逐步減小之趨勢。由于能耗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故第三節的能耗量仍高于第一節。因此,健身秧歌成套動作能耗變化特征符合科學鍛煉的規律。
(1)健身秧歌成套動作EEtot干預前后分別為31.44±4.23kcal和29.54±4.76kcal;干預前后MET值分別為7.58±0.66METs和6.97±0.82METs,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2)由MET可以得出,健身秧歌屬于中等~重強度的有氧運動;與不同運動形式的EEkg進行比較后可以說健身秧歌是具有較高的鍛煉價值的健身項目。
(3)健身秧歌EEtot表現為第一節能量消耗最少,并逐漸增加;第二節能量消耗最多,基本保持平穩;第三節能量消耗少于第二節,并呈下降趨勢,符合科學鍛煉的規律。
[1]朱琳,陳佩杰.能量消耗測量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1,30(6):577-582.
[2]呂曉華,韓海軍.運動營養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38-48.
[3]劉健敏,李顏,楊曉光.應用K4b_2心肺功能測定儀對日常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測定[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0,10(5):1215-1218.
[4]陳吉棣.運動營養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1-30.
[5]鄧樹勛,洪泰田,曹志發.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