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對于盲生來說,摸讀盲文是他們學習知識、感知信息的主要途徑,盲文的摸讀水平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水平,盲文摸讀在盲校各科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2006年,我接手了一個七名學生的班級。從一年級開始至今任教他們的語文老師,如今這些學生已經升入了八年級。筆者經過多年的盲校語文教學工作,對這七名盲生進行了為期八年的盲文摸讀跟蹤調查,現總結如下。
一、影響盲生摸讀水平的因素
1.年齡對盲文摸讀的影響
這七名學生入學時,有兩個學生年齡偏大(15歲和19歲),其余的學生年齡在8~10歲之間。在進入學習盲文的起始階段,他們的年齡大小對盲文摸讀的影響是成正比的。剛剛接觸盲文時,年齡偏大的一些學生在學習盲文的起始階段,由于接受能力強,他們的摸讀速度比年齡小的幾個學生明顯快。
經過兩年的摸讀訓練,幾個年齡偏小的學生的摸讀水平在迅速提高。到了一定階段,年齡的大小對摸讀水平的影響并不大,這和每個學生自身的兩手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有著很大的關系。
2.摸讀姿勢對盲文摸讀的影響
視障學生摸讀盲文,主要用食指前端觸點字,利用中指和無名指幫助辨別行次。開始學習摸讀的時候,必須重視姿勢的正確,如果開始要求不嚴,以后再糾正就很困難。姿勢不正不僅會影響兒童身體的健全發育,而且也很不美觀。
摸讀盲文的正確姿勢是:身體坐正,頭和上身端正而自然;書本要放在書的后邊和桌子對齊;雙手食指指尖靠攏呈八字形,斜放在符形上,左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略微彎曲,使其前端和食指前端并排輕輕放在兩旁,幫助辨別行次。隨著摸讀能力提高,中指和無名指也能辨認字母的作用。摸讀時從左到右順著行次移動,一行摸完再摸一行。
初學換行時,兩手要有分工。右手摸字,左手換行,也就是當兩個食指摸到一行的最后一個字母的時候,右手暫不動,左手沿著這一行返回到第一個字母,然后下移一行,放在第二行頭一個字母上,再把右手移到左手處,兩個食指并攏后再一起重新開始向右摸讀。待視障學生熟悉這種方法后,就要教他們提高移行速度。方法是:當左右手一起摸到一行中間的時候,左手就回去找到下一行的行頭,這時候,右手繼續向前摸讀,等一行摸完,就能立即開始第二行摸讀。
在盲文摸讀的過程中,要求用右手五指齊放在一行的盲文點符上,左手定行。很多學生在讀盲文書時,僅僅只用食指,這就大大地降低了摸讀速度。不難看出,右手占摸讀的主導地位,左手占輔助地位??墒牵ど诰毩暢瓕懨の牡倪^程中,是右手書寫,左手摸讀。這一方式,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左手摸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左手的觸摸盲點比右手靈敏。許多學生在學習閱讀盲文讀物時,僅僅只用左手摸讀,右手的作用受到了忽視。
還有的學生在進行盲文摸讀時,僅僅依靠兩手的食指,這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揮十個手指的作用,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盲文摸讀水平。所以摸讀姿勢在提高盲文摸讀水平中占據主導地位。
3.手指的靈敏度對盲文摸讀的影響
我班的七個學生在四年級開始全部參加各類樂器的練習,有兩個學生練習弦樂(古箏和吉他),他們的手指在彈奏曲子時,長期和琴弦接觸,受到了磨損,使他們手指的靈敏度降低,嚴重影響了他們摸讀盲文的速度。不難想象,學習弦樂的學生,經磨損的手指摸讀速度已經遠遠不如學習管弦樂的幾個學生。所以,在教學中,為了提高盲文的摸讀水平,教師有責任提醒盲生要保護好自己的手指,防止外傷、磨損。
二、提高盲文摸讀的幾點建議
1.盲文摸讀的訓練貫穿在每一節課中
學生的盲文訓練應在課堂中一點一滴地長期訓練,發現不良讀姿,教師應立即糾正,幫助每一個學生擁有正確有效的摸讀姿勢。在教學中,各科任教師有責任有意識地訓練視障學生的盲文摸讀技巧。
2.定期開展盲文摸讀比賽,提高學生對盲文摸讀的重視
在比賽中,激發他們摸讀的積極性和摸讀的潛能,雙手的協調配合能力。在比賽的過程中,也能引起學生對摸讀盲文速度提高的重視。
每學期初,為每一個學生制定摸讀目標。如,在教科書中要求五年級的學生的摸讀水平達到每分鐘150~160個音節。有的學生已經遠遠達到了這個標準,那就根據他的目前水平再提高每分鐘10個音節。反之,如果有的學生的摸讀水準遠遠低于學期摸讀標準水平,那就結合學生的自身實際,適當降低他的摸讀標準。切實結合每個學生的摸讀水平實際情況,為他們制定合理的摸讀目標,以期激發視障學生對盲文摸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3.為盲生提供大量的盲文讀物
社會上可以供盲生讀的書籍很少,但目前出版的盲文讀物,如四大名著、兒童文學及各類小說及科普讀物,應大力鼓勵盲生閱讀這些書籍。既能拓寬盲生閱讀的知識面,盲生的摸讀水平在潛移默化中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總之,視障學生的盲文摸讀速度的提高需要循序漸進,既要求正確,也要求速度,力求認真、仔細、不漏點,能熟練快速地進行摸讀,才能為學習各種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徐百侖.視障兒童隨班就讀教學指導[M].華夏出版社,1992-04.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