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呢?受馮恩洪教授“合適的教育是減負提質的教育”專題講座的啟發,我采取“三分教育”(分層教學、分組學習和分類指導)來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素質的目的。
一、“三分教育”的基本做法
1.合作小組的組建是前提
馮恩洪教授認為“卓越課堂的特征是三分教育”,我清楚地認識到“三分教育”的根本體現在一個“分”字上,因此我依據本班學生的智力、非智力、知識水平等差異把學生分為提高組(學優生組)、拼搏組(中等生組)和躍進組(學困生組)。并做到組間(優、中、差)按1∶2∶1的比例進行搭配,形成合作學習小組,每組不超過6人。
2.合作小組考核評比是保障
合作小組分好后,還應加強組內評價和組間評比,因此我在分好組后及時制訂了《組內學生評價細則》《合作小組學習評價標準》和《優秀合作小組獎勵辦法》。我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組內主要從學生預習作業、鞏固作業、特色作業和課堂測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組間主要從發言、展示、討論、任務完成和違紀等方面進行評比,定期評選優勝小組予以獎勵,這樣就很好地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
3.目標分層是學習動力的根本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依據,我在備課時針對好、中、差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擬定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在教學管理與實踐中,采取調整教學時間步驟,選擇有梯度的習題和分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實現層次目標,以充分開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如,“躍進組”主要是理解教材的最基本內容,從培養識記能力入手,達到課標的基本要求;“拼搏組”和“提高組”以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來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分析和綜合能力。這樣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提優”“補差”,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4.分類指導是全面提質的關鍵
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教師的講授和指導不可能達到“個別化”,只有分類進行。我在分類指導時,打破了原來“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練教師轉”的教學模式,重點放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上。如,對“提高組”的學生主要是引導探究,討論解惑,鞏固提高;對“拼搏組”的學生重在自學輔導,解難答疑,落實“雙基”;對“躍進組”的學生講授輔導,授之以法,理解鞏固,并輔之以“個別幫助”,同時還進行組間同學的幫助和指導。
二、“三分教育”的優越性
“分層教學、分組學習、分類指導”的教學,能促使三個層次的學生思維自始至終都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這樣的課堂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正效應場,各類學生互相激勵、啟發,共同進步、提高。其優越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就是全民教育,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三分教育”較好地解決了統一施教與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的矛盾,有利于解決“學困生吃不了,學優生吃不飽”的弊端。我在教學中對后進生實行“低起點”教學,自然就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改變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為實現學困生轉化創造了條件。隨著教學活動層次化由低到高的發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相應地得到了提高,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各自的發展。同時我在每節課上也安排了盡可能高層次的問題,對培養學優生也很有好處,這顯然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2.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三分教育”中,把要學習的知識分解為若干個不同層次和難度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分析解決問題,自然地學習了所要學的知識。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中自然、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這種教學就將教師津津樂道地講變為學生生動活潑、主動自覺地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
3.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溝通與合作
在“三分教育”過程中,師生間增加了平等對話、真誠合作的機會,師生、生生之間共同探究,相互補充,平等分享學習成果,從而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采用“三分教育”時應注意的問題
1.要牢固樹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思想,實行啟發式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2.要注意處理好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要承認差別,鼓勵良性競爭,特別是對學困生,不僅教師要多輔導,還要要求同桌多幫助。
3.要善于調控
“三分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中,不應采用固定模式,分層并不是分而不變的,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要不斷調整層次結構。
總之,“三分教育”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分類輔導”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同時,“分組學習”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自制力、注意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進了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栗付亮.淺談分層教學[J].新課程:上,2011(0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