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民,葉繼紅,張華文,鄭 娟,李柯萱
(浙江海洋學院石化與能源工程學院,浙江舟山 316022)
基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石一民,葉繼紅,張華文,鄭 娟,李柯萱
(浙江海洋學院石化與能源工程學院,浙江舟山 316022)
針對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導向,結合安全工程專業的特點,從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條件與機制建設、實踐環節優化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對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安全工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高等工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系到工科教育成敗的關鍵環節[1]。近年來,各地高校十分重視工科實踐教學,并且不斷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作為一所以海洋為特色的省屬本科高校,浙江海洋學院現設有30多個工科本科專業,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大對工科各專業實驗設施與設備的經費投入力度,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逐年增加,各工科專業均投入大量力量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使實踐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從總體上來看,包括安全工程專業在內的許多工科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仍然較為薄弱,在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革工科專業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是工科專業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安全工程是一門與人類的生活、生產活動緊密相關的新興交叉學科,涉及理、工、管、文、法、醫等多種學科,覆蓋面寬,實踐性強,并具有“復合型”的特點,即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既要懂專業,又要拓寬知識面,融合多學科、多專業,避免知識結構的片面化和單一化[2];既要懂技術,又要懂管理;既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具備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由于安全工程的上述特點,實踐教學在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安全工程學科基礎理論和知識的理解,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工程素質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多種安全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
浙江海洋學院安全工程專業于2009年籌備并申報成功,201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鑒于學校的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開設石油化工安全和船舶修造安全兩個專業方向,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為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復合型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開展基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2.1 缺乏健全的實踐教學體系該校安全工程專業實踐課程主要包括專業課實驗、認識實習、工程技能訓練、專業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實習等,涵蓋了基礎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三個層次,但各實踐內容在整個專業教學培養計劃中的課時比重不是很高。由于專業建設起步較晚,在實踐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方面還不夠完善和成熟,還沒有形成系統、健全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
2.2 實踐條件和機制建設有待加強目前學校已建成防火防爆實驗室、機械與電氣安全實驗室、職業健康與衛生實驗室、安全人機工程實驗室和模擬仿真實驗室等5 個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分室,能滿足多種類型實驗課程的需求[3]。但因經費限制,現有的實驗儀器設備配置和實驗體系還不夠完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和今后專業發展的需要。
通過幾年的努力,該校目前已與中化舟山興中石油轉運有限公司、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8個校企共建實踐基地和1個產學研基地[5]。但這些基地大多屬于石化行業,實踐基地領域還不夠寬泛。由于實踐基地能接受的學生有限,階段實習與畢業實習的許多環節缺乏系統的設施和真實的操作環境,加之實踐時間短,得不到教師的有效指導,又缺乏客觀公正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使得校外實習或實訓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2.3 缺乏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目前專業教師的數量有限,尤其是缺少既有豐富教學經驗又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2]。青年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在企業的工作經歷,對生產的實際情況不甚了解;部分教師來自其他專業方向,雖然理論教學經驗豐富,但在安全工程實踐方面則顯得經驗不足,力不從心。同理論課教學一樣,學生的實踐教學也需要有專業教師的指導和管理,否則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3.1 構建“3+1”實踐教學模式,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為保證實踐教學效果,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根據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建立起“3+1”實踐教學模式,即學生前3年在校完成專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訓練,第4年則根據專業方向培養,進入實踐基地或相關企業進行實訓與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6]。為此修訂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將原本7個學期的課程調整為6個學期,并對相關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重組,提高了實踐教學的比重,集中實踐教學環節由原來的31周增加到41周,突出了實踐教學特別是畢業實習的重要性。
3.2 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完善實驗教學體系目前該校安全工程專業基于防火防爆與消防工程學、機械與電氣安全、安全人機工程學、安全監控與測試技術、安全評價理論與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包括安全人機工程綜合實驗、安全防護用品認識、危險品固體閃點燃點和自燃點測定實驗、火災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實驗實訓、事故后果模擬分析實驗、失效頻率分析實驗和風險分析實驗等18 個課程實驗項目,但其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的開設比例不高,綜合性實驗開設比例目前僅達到60%左右。因此,需要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在安全工程與油氣儲運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組建專業群的背景下,積極爭取經費,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完善實驗教學體系,不斷充實和更新實驗內容,提高綜合性、創新性和開放性實驗項目的比例[3]。此外,將課程實驗與課程設計、科技創新和教師科研項目結合起來,充分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大力促進學生實驗技能訓練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3.3 深化校企合作機制,建設長效、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建立長效、穩定的實習基地是保障實習教學質量的基礎。根據該校安全工程專業的培養方向,依托區域產業優勢,積極爭取學校的支持,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拓寬實習基地領域,為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搭建良好平臺。繼續深化校企合作機制,與實習單位在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科學研究和職工培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樣化、多層次的合作,為建設長效、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結合實習單位的實際生產情況和硬件條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組織和管理程序,以此來規范學生的實習過程,保證校外實習的質量。
3.4 強化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環節,實施實習與設計一體化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是安全工程專業教育中兩個最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工程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安全工程專業“3+1”培養模式下,畢業實習安排在第7學期,時間由原來的8周增加到16周,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入實習基地或簽約單位,結合生產實際來進行實訓與實習。學生在實習單位中高級技術人員和學校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參與企業的實際業務,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安全生產技術問題,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縮短學生就業適應期。
畢業設計題目做到一人一題,在第7學期學生進行畢業實習之前就開始布置,要求學生在企業實習時緊密結合畢業設計,帶著課題和問題進行實習。根據學生畢業去向的不同,在選題來源上有所區分,對不報考研究生的同學,鼓勵他們結合工程實際真題真做,培養和提高專業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對報考研究生的同學,鼓勵他們選擇指導教師科研課題的部分內容展開研究,培養其創新思維和科學素質,使畢業設計真正從模仿型、驗證型訓練向實用型、研究型訓練轉變。
3.5 注重開放式教學和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和個性的協調發展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案例式、情景式、討論式等多種開放式互動式教學,如在防火防爆技術、機械與電氣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核心專業課中,以典型案例為引子,采用案例式教學,并圍繞案例和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開放式互動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也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溝通交流能力。同時注重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支持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創新、學科競賽、“挑戰杯”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開放專業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開展實驗研究,申請實用型專利和發明專利。通過此類活動,擴大學生專業視野,提升專業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和個性的協調發展[7]。
3.6 以校企合作為抓手,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證,也是實踐教學能否切實取得成效的關鍵。高校教師往往理論功底扎實而實踐能力不足,應要求他們多到企業掛職鍛煉,通過參與企業的實際業務和科研項目,學習和掌握企業的業務技術和最新的安全理念,了解安全生產的發展動態和前沿技術,積累實踐工作經驗,鼓勵教師參加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證書考試。借此提高教師的實踐工作能力,為專業實踐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彌補“雙師型”師資的不足,積極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來協助完成實踐教學環節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創新實踐教學理念,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建立一套健全而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安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筆者對安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探索和實踐,適時提出了“3+1”實踐教學模式,但由于專業開設較晚,在實踐教學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因此,需要繼續努力,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從觀念更新、體系建構、實踐條件與機制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來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育,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最終適應并滿足社會對復合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
[1] 李國成,蔣文春,張文.對工科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思考與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4):60.[2] 陳立,郭鑫禾.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探索與構建[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0(3):103-105.
[3] 石一民,孫朋娟,張華文,等.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與人才培養探索[J].廣州化工,2012,40(16):208-209.
[4] 吳軍.工科專業實習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討,2011,30(6):166-168.
[5] 石一民,張華文,孫朋娟,等.地方高校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研究與實踐[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1(3):265 -269.
[6] 王曉煜,吳迪,宋萍,等.“3+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4):15-19.
[7] 胡鴻,易燦南,廖可兵,等.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3(9):80-82.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in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SHI Yi-min, YE Ji-hong, ZHANG Hua-wen et al
(Petrochem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lleg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22)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nd the social demands for compound talents, combined with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as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 practice condition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practice link optimization an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Safety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浙江海洋學院第13批校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石一民(1963-),男,浙江岱山人,副教授,從事安全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
2015-03-23
S-01;G 642
A
0517-6611(2015)13-3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