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煥杰
(廈門理工學院商學院,福建廈門361005)
廈門港口物流發展淺析
柯煥杰
(廈門理工學院商學院,福建廈門361005)
隨著全球物流與供應鏈的快速發展,港口物流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廈門外向型經濟的特點使廈門理所當然地發展對外經濟,努力發展廈門港港口物流就顯得尤其重要。運用數據分析研究廈門港口與廈門城市經濟的關系,并對廈門港口物流的發展進行SWOT分析,得出廈門港口物流發展應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升自身競爭力;積極發展國際集裝箱中轉業務,明確發展定位;完善信息系統,提高港口的信息化水平;發展無水港的同時積極建立區域港口戰略聯盟;實現區港一體化,重點突出對臺優勢;發揮政府協調作用,統一規劃。
廈門;港口物流;SWOT分析;對策
(一)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1.指標選取
港口貨物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產和經營狀況的重要定量指標,它反映出口岸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而隨著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集裝箱吞吐量成為了衡量港口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所以這里筆者選擇港口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兩個指標。城市經濟選擇國內生產總值GDP,因為它是衡量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對社會生產的總量來說最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經濟的發展水平。
2.數據來源
通過查閱廈門統計數據,筆者選取了2002年到2013年廈門GDP、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作為基礎數據。[1]

表1 2002-2013廈門主要經濟統計數據
(二)簡單相關系數計算
首先是數據的標準化處理,步驟為:第一,計算各指標的平均值:x
第三,計算指標的標準化值X*,公式為X*=(x-xˉ)/S
通過標準化計算,可以得到廈門2002~2013廈門港口與城市主要統計數據標準化值,如表2所示。
表2 2002-2013年廈門港口與城市主要統計數據標準化值

20022005集裝箱吞吐量(萬TEU) 0.191 0.001 0.615 0.957 1.354 1.7872013 GDP (萬元) -0.035 0.127 0.542 1.157 1.512 1.772 2007 GDP (萬元) -1.271 -1.128 -0.964 -0.811 -0.597 -0.303貨物吞吐量(萬噸) -1.224 -1.103 -0.977 -0.814 -0.717 -0.145集裝箱吞吐量(萬TEU) -1.570 -1.261 -0.971 -0.718 -0.357 -0.028 2003 2008 2004 20092011 20102012 2006貨物吞吐量(萬噸) -0.083 0.217 0.482 1.019 1.346 1.999


表3相關系數計算結果
相關系數計算結果
(三)分析結果
從相關系數的結果中,可以看出廈門城市經濟與廈門港口物流存在高度的正相關關系,即廈門港口物流的不斷發展會推動廈門經濟的增長,綜上所述,港口物流的良性發展對于城市經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港口物流是發展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廈門應該把握好現有優勢,積極發展廈門港港口物流,促進經濟的穩步增長。
(一)優勢(Strength)分析
1.優越的港口自然條件
位于亞熱帶的廈門港,氣候溫和多雨。地處金門灣內,外有眾多島嶼作為天然屏障,使港口終年不凍,水深浪少,是中國沿海重要的深水良港。其擁有154公里的港口海岸線,可用于深口岸建設的深水海岸線約為三十公里,這在國內外港口中也在少數。
2.獨特的區位優勢
廈門港位于福建金門灣內,地處南北航運線的中心上,北有長江三角洲,南有珠江三角洲,是上海、香港兩大航運中心的均衡點。毗鄰臺灣作為廈門獨特區位優勢,也對經濟的增長起推動作用。福建省四個臺商投資區其中有三個在廈門,廈門已經逐漸成為海峽西岸最大的臺商密集區和臺資聚集地。
3.高速發展的經濟態勢
作為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城市之一,廈門是我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2013年廈門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3018.36億元,同期上漲9.4%,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12.17億元,同期上漲11.9%,占GDP的40.2%。外貿進出口總值840.94億美元,同期上漲12.9%,至2013年底,外國商家的投資總額為57.1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26.4億美元。[2]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1.腹地范圍有限,拓展進度緩慢
港口依托于閩南三角洲,背靠八閩大地,南北有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圈的壓制,東面則是崛起多年的高雄港。從腹地來看,廈門港直接經濟腹地包括漳廈泉及省內其他內陸區域,間接腹地包括浙江南部,江西東部和廣東北部等。但由于地形的阻檔,廈門港的經濟腹地范圍被限制在臨近福建省的狹長地域內,正面臨著被逐漸邊緣化的困境。
2.信息化程度低,中轉功能建設滯后
相對國內其他港口,廈門雖然啟用電子報關,但是紙質報關模式仍在同步進行。有些部門基本處于離散狀態的電子平臺,使得通關效率低,交易成本變高,港口周轉出現相對滯后的現象。[3]2010年廈門港集裝箱國際中轉量達到33.8萬標箱,中轉比例為5.82%。而世界各主要港口如新加坡、香港的集裝箱中轉率基本在30%以上。
(三)機遇(Opportunity)分析
1.海西經濟區格局下的對臺優勢
隨著海西建設的不斷深入,實現三通后,臺商會擴大在大陸的投資。而作為對臺門戶、又具備良好投資條件的廈門,勢必會被優先考慮為臺資的進駐地。事實證明,廈門港在開通兩岸直航試點以來,海峽兩岸的貿易變得更加頻繁,廈門港也漸漸取得了原來由香港轉運到境外的貨物,國際中轉港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
2.政府對廈門港口發展的支持
2002年,廈門市確立了“以港強市”的戰略發展思路,要把廈門港建設成國家重點樞紐港和海西經濟區的航海運輸中心。十一五期間,廈門市政府投資一百四十多億元建設深泊位、深航道工程,開辟“海上高速公路”。十二五時期,廈門政府更是提出將廈門港發展成環繞廈門灣和東山灣、管轄區下的十個具體港區的總體發展格局。政策的支持使廈門發展港口物流變得更加便利。
(四)威脅(Threat)分析
1.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影響
金融危機后,經濟呈現持續低迷的狀況,這同樣也影響到中國的對外貿易。2007年中國的出口額約占GDP的37.5%,2008年底受到影響后驟降到4.75%。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在2008年以后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雖然之后都有穩步的增長,但是年增長量明顯放緩,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動力明顯不足。
2.區域港口間的競爭壓力
廈門港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圈之間,北有強大的上海港,南有快速發展的深圳港,再加上發展多年的高雄港,廈門港處于多重包圍之下。此外,由于福州廈門泉州這三個港口在區域定位和發展目標的相似,都在努力發展為干線港,所以在港口腹地范圍有限且重疊的狀況下,廈門港正面臨著貨源分流、同類競爭的壓力。
(一)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升自身競爭力
基礎設施作為港口發展的基本要素,對于廈門港面對周邊港口的競爭,趕上世界主要港口的發展水平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世界主要港口的代表,鹿特丹港的深水泊位深度為22米,能???4萬噸級的巨輪。而廈門港的最大深水泊位僅有14.5米,最大???0萬噸級船舶,且個數有限。
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廈門港當務之急是修建更深吃水深度的??扛?,集中建設東渡、海滄等深水泊位,配套建設20萬噸級的深水航道。開發和建設更多的深水泊位港,彌補廈門港深水泊位不足的現狀,這樣才能在世界港口中取得相對競爭優勢。
(二)積極發展國際集裝箱中轉業務,明確發展定位
同世界主要港口的中轉比例相比,廈門港的集裝箱中轉業務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目前而言,廈門港是海西經濟區建設港口中發展程度較高,擁有最好基礎條件的港口,而且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自然條件,也使廈門港口發展集裝箱中轉業務變得可能。因此廈門港應積極開拓國際集裝箱市場和開辟海外腹地,以集裝箱干線港為目標,成為遠洋集裝箱運輸的主要中轉樞紐港。
(三)完善信息系統,提高港口的信息化水平
比較世界重要港口的信息化程度,廈門港的信息化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為此,廈門港可以從國外港口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得到借鑒,逐步實現電子通關,無紙化通關,在現有通信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引進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技術或系統,使廈門港口信息化水平能夠進入一個新的臺階。
(四)發展無水港的同時積極建立區域港口戰略聯盟
廈門港首先應當嘗試發展海鐵聯運,積極引導內陸無水港口的建設。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補貼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參與陸地港口的建設,吸引更多的貨物通過廈門港進出。其次,與福州港和泉州港建立起戰略聯盟關系,這樣不僅使腹地經濟拓展到省外浙江、江西、廣東等地,而且還可以避免港口之間的惡性競爭,實現港口物流的共同發展。
(五)實現區港一體化,重點突出對臺優勢
廈門港應該從保稅區努力向自貿區的轉變,逐步完成區港的一體化。[4]以口岸鄰近的物流園區為基礎,為來港貨物提供最佳的物流解決方案,實現物流服務的一體化。首先就是“區港聯動”策略的實現。[5]利用港口保稅的優勢,加上政策支持拓展港區功能,實現服務的增值,保證保稅區的順利轉型。在策略實施上廈門應體現對臺的特色,發揮區域優勢。一方面要加強與高雄港的對接力度,另一方面通過法規來保障對臺優勢的發揮,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臺資,實現區港一體化。
(六)發揮政府協調作用,統一規劃
港口物流作為經濟產業,政府的宏觀作用在港口物流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如果港口建設完全依賴市場,將會導致港口設施的重復建設,浪費岸線資源。因此政府應進行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協調口岸經營,減少資源的浪費。實現港口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經濟效益,從而優化港口資源配置。
廈門港口物流的發展對其城市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發展港口物流會刺激廈門經濟的增長,而經濟的不斷增長需要有相應的港口功能條件作支撐,以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這就促使廈門港港口物流必須不斷升級換代。廈門港應該建設有效的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港口物流服務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
[1]廈門市統計局.2013廈門經濟特區統計年鑒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2]廈門市統計局.2013年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4-03-20].http∶//www.xm.gov.cn/ zfxxgk/xxgkznml/gmzgan/tjgb/201403/ t20140331_848560.htm
[3]黃俏梅.廈門港口物流發展SWOT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31-33.
[4]辛曼玉.國內外港口一體化發展模式及特點探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9):25-26+88.
[5]黃子榕.廈門港口物流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4):16-18.
[責任編輯:龐 林]
F552.751
A
1005-913X(2015)05-0011-03
2015-03-01
柯煥杰(1991-),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