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芳(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光子晶體是一種介電常數周期性調制的有序結構,其中存在光子帶隙[1],這種獨特的結構,使其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C60、碳納米管、碳微球(CMSs)等新型碳材料以其獨特結構和特殊性能而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將碳材料用于制備光子晶體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關于這方面研究也正成為熱點。目前,制備光子晶體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化學自組裝法,包括重力沉積法、靜電自組裝和垂直沉積法等。本文將在化學氣相沉積(CVD)法制備CMSs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酸化修飾,然后再以酸化CMSs為基團采用垂直沉積法進行自組裝研究。
取兩份0.1 g CVD法制備的CMSs[2]于三口瓶中,分別加混酸(V濃硝酸:V過氧化氫=1:1和3:1)于110 ℃回流2 h,抽濾,并洗滌至近中性,然后烘干。
將基片依次用無水乙醇、去離子水超聲清洗,再用piranha溶液(V濃硫酸:V過氧化氫=7:3)于70℃浸泡30 min,去離子水清洗并烘干。稱3.2 g酸化后CMSs用100 mL NaOH溶液磁力攪拌30 min,配得濃度為3%的懸浮液,將其稀釋依次可得濃度為2%和1%的懸浮液,將這三種懸浮液分別放入三個稱量瓶中,垂直放入處理好的基片,再將稱量瓶放入烘箱中于50℃進行干燥。
分別用JSM-6700F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和SPI3800N原子力顯微鏡進行表征分析。
圖1a為原始產物的FESEM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產物為表面光滑的CMSs,粒徑相對均勻,但團聚現象嚴重。為了改善此情況,用混酸對其進行表面修飾。圖1b和1c分別為用V濃硝酸:V過氧化氫=1:1和3:1的混酸修飾后CMSs的FESEM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用V濃硝酸:V過氧化氫=3:1的混酸修飾后,團聚現象仍較嚴重,而用V濃硝酸:V過氧化氫=1:1的混酸修飾后,產物分散性相對較好,團聚現象有所改善。因此選擇用V濃硝酸:V過氧化氫=1:1的混酸修飾后CMSs作為結構基團,采用垂直沉積法進行自組裝研究。

圖1 原始CMSs(a)和分別用V濃硝酸:V過氧化氫=1:1(b)及V濃硝酸:V過氧化氫=3:1(c)酸化CMSs的FESEM圖Fig.1 FESEM images of as-synthesized CMSs(a)and the CMSs after acid modification
垂直沉積法進行自組裝時,選對溶劑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將V濃硝酸:V過氧化氫=1:1的混酸酸化后CMSs分別分散于無水乙醇、NaOH溶液和水中,起初三者均為分散性很好的黑色溶液,靜置5天后,發現其在無水乙醇和水中均沉淀明顯,而在NaOH溶液中仍保持良好的分散性。所以用NaOH溶液作溶劑繼續實驗。
我們分別用載玻片和蓋玻片作基片進行自組裝研究。通過實驗發現,以蓋玻片為基片時,雖然也可在基片表面沉積上一層薄膜,但肉眼看上去就極不均勻,而以載玻片為基片時,效果相對較好。由于二者區別較為明顯,因此,直接選用載玻片繼續實驗而未進一步表征。
圖2為不同濃度懸浮液自組裝所得薄膜的AFM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濃度為1%時(圖2a),載玻片上只組裝上極少量CMSs,這可能是由懸浮液濃度過小導致的。當懸浮液濃度增大到2%時,自組裝得到了多層CMSs薄膜,雖然有序度不是很高,但排列較為致密;而當懸浮液濃度繼續增大到3%時,載玻片上雖然也組裝上了多層CMSs薄膜,但其排列的有序度及致密度均比懸浮液濃度為2%時差,這可能是由懸浮液濃度過高使得CMSs的沉積速度過快而導致的。

圖2 不同濃度懸浮液自組裝所得薄膜的AFM圖(a)1%,(b)2%,(c)3%Fig.2 AFM images of films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a)1%,(b)2%,(c)3%
用V濃硝酸:V過氧化氫=1:1的混酸對原始CMSs進行表面修飾,酸化后CMSs的團聚現象有所改善。用酸化后CMSs作結構基團,以載玻片為基片,用NaOH溶液作溶劑配制濃度為2%的懸浮液,采用垂直沉積法得到較為致密的薄膜,為后續碳基光子晶體的制備奠定了一定基礎。
[1]丁敬,陳東,唐芳瓊.膠體自組裝法形成光子帶隙材料[J].化學進展,2004,16(4):492-499.
[2]郭明聰,楊永珍,李莎.聚甲基丙烯酸接枝炭微球[J].炭素技術,2010,2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