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寧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供電局,廣東 江門529000)
供電企業由于其生產過程的特點,歷來重視安全生產,尤其重視現場作業過程的風險管控?,F場作業風險是指作業過程中因作業環境、人員及系統的不當與失誤等導致損失的潛在性變為現實的機會,通常由風險事件出現的概率和風險可能引起的后果兩部分組成[1-2]。實施現場作業風險管控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目的是確保作業過程的風險得到控制,通常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回顧等環節[3]。
目前,南方電網公司全面推行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提出并探索了對電網、設備、作業、環境與職業健康等各類風險的管控模型與方法[4]。其中,現場作業風險評估主要采用PES法,識別作業過程潛在的風險,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方案,避免和減少事故事件及其損失。
PES作業風險評估法主要考慮三個因素:后果、暴露和可能性。后果是指由于危害造成事故的最可能結果;暴露是危害引發最可能后果的事故序列中第一個意外事件發生的頻率;可能性即一旦意外事件發生,隨時間形成完整事故順序并導致結果的可能性。對照風險的定義,PES法的后果因子即考慮風險的損失,暴露與可能性共同構成了風險發生的概率。
生產班組在采用PES法評估作業風險時,一般通過表格的形式進行分析與評估,對作業任務進行步驟分解,識別每個步驟的危害因素、對應的風險,在現有控制措施的基礎上評估其風險值,并針對較高等級的風險制定控制措施。分析及評估表格如表1所示。
PES法評估的最終目的是找出作業過程各步驟中各類危害的風險等級,并根據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管控。
目前,PES作業風險評估法已基本得到應用,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通過收集分析歷年來某供電局采用PES法開展的作業風險評估數據,主要問題及原因有:
(1)各因子的取值不準確。作業風險評估的準確度很大程度依賴于評估人員的技能、經驗,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評估人員對危害因素與影響信息等分析不夠細致或取值時未充分考慮分析的結果,將導致各因子取值的不準確。
(2)風險控制措施針對性與有效性不高。對中等及以上風險的危害因素,評估人員應提出建議采取的控制措施。但由于危害類別區分不準確,措施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不高,導致風險控制結果不理想。

表1 PES作業風險評估表
(3)作業風險概述無法指導管理決策。作業風險評估結果除用于現場風險的控制,還應根據評估結果編制風險概述,用于指導管理決策。但由于評估數據的分析不夠充分,導致風險概述不能全面反映目前企業的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管理現狀等,無法很好地起到指導控制風險的作用。
(1)在分析“危害分布、特性及產生風險條件”、“可能暴露于風險的人員、設備及其他信息”的環節應盡量細致,前者作為暴露與可能性打分的參考,后者是對風險可能導致后果的嚴重程度的分析,充分、有效地分析出相關信息,是確保準確打分的保障。
(2)部分作業風險評估人員認為,危害分類的意義不大。實際上,危害分類的目的是有針對性地識別現有控制措施并制定建議控制措施。危害類別通常分為9大類,在充分考慮經濟性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分類可從不同方面制定控制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各類危害因素常用控制措施對照表
(3)對各個因子進行排序與大數據分析,實現作業風險庫數據的統計、分析與應用。作業風險評估結果屬于供電企業基礎管理數據的一部分,能有效反映企業的生產實際,指導風險控制。在實際統計分析過程中,可考慮從以下6個方面挖掘數據中的信息:1)按危害類別分類排序:可根據不同的危害類別識別與制定風險控制措施,提高措施的針對性與有效性。2)按風險范疇分類排序:可展示作業活動中各類風險現狀,為風險管控提供焦點和方向,作為企業資源投入的依據。3)按風險值高低排序:可展示作業活動中各類風險的高低分布,按照風險的高低實施差異化控制。4)按后果值高低排序:可展示作業活動中可能導致的事件嚴重程度分布,即一旦現有措施落實不到位可能導致后果的嚴重程度分布,從而強化現有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5)按暴露值高低排序:展示作業活動中人員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中其他危害因素存在的現狀,指引控制措施的制訂和改進管理。6)按可能性值高低排序:展示作業活動中現有控制措施執行情況的管理現狀,指引措施的制訂和改進管理。
本文聚焦于PES法的評估表格,通過收集和分析某供電局歷年作業風險評估數據,查找出目前較突出的問題與理解偏差,并提出改進建議,目的在于幫助基層單位在風險評估質量、發掘評估數據信息、控制現場風險等方面有所提升。具體結論如下:
(1)由于PES作業風險評估法在南方電網應用時間較短,各級管理人員、生產人員的理解還不夠深入,認識上和現場應用過程中還存在偏差或不全面之處,需要持續應用、總結與改進。
(2)供電企業需要通過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生產人員對PES法的理解與應用水平。生產人員應重點關注作業風險評估的規范性,確保數據源頭的準確性,同時還要做好現場控制措施的制定與實施;管理人員應重點關注對作業風險評估信息的數據挖掘,以便掌握企業風險管理現狀,實施風險管理的計劃制定、資源投入等管理性活動。
(3)供電企業還需建立機制,以確保風險評估與應用過程的規范、有效??砂^腦風暴法實施風險評估、專家會審法對評估結果進行審查、“計劃+表單”實施現場風險管控等,應根據企業實際進行探索與實踐。
[1]范道津,陳偉珂.風險管理理論與工具[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2]秦吉.淺析供電企業作業風險評估方法[J].廣西電力,2012,35(1):58-60.
[3]李文沅.電力系統風險評估:模型、方法和應用[M].周家啟,盧繼平,胡小正,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