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岳清波
興城市環境保護局:為建設宜居興城貢獻力量 做守護碧水藍天的忠誠衛士
文| 本刊記者 岳清波
興城市正在大力實施“創業興城、宜居興城、文化興城和活力興城”發展戰略,興城市環境保護局在宜居興城的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興城,位于遼東灣西岸,居遼西走廊中段,常住人口54萬,她集古城、溫泉、首山、海濱四大景區于一地,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溫泉之城、中國書法之鄉、遼寧省歷史文化名城。興城市山海相依,風光旖旎,地域優勢與資源優勢獨具特色和魅力。興城古城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是我國保存的有完整城墻的四座古城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海濱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場,興城首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據統計數據顯示,興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總天數占全年9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30.63%,這里的碧海藍天鮮有城市能夠望其項背,由此興城市入選2014年十大宜居小城。

興城風光
興城市正在大力實施“創業興城、宜居興城、文化興城和活力興城”發展戰略,興城市環境保護局在宜居興城的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永強的領導下,全局94名職工正在為創建遼寧省級生態市而努力奮斗。通過不斷的調研和摸索,興城市確定了充分發揮興城市自身資源、環境和區位的優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將興城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態宜居、適宜旅游療養度假的中等海濱城市的目標,市環保局承辦了興城生態市建設長期規劃(2011-2020),以國家級生態市的標準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通過生態市建設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全面促進興城市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在“新環保法”實施之際,興城市環保局依法執政,狠抓環境整治,為守護興城的碧水藍天作出了貢獻。

普法宣傳是依法執政的第一站。2014年12月張永強局長帶隊,興城市環保局全體職工來到城區最繁榮的商業街——南關“興隆大家庭”商業體門前,向興城市民宣傳這部即將實施的“史上最嚴環保法”,活動為過往群眾發放了千余款宣傳單,解答了在場群眾的咨詢,環保局還聯合興城各所中小學校,組織環境保護征文、演講等活動,讓在寒冬臘月里實施的《環保法》像春風一般,提前吹到了千家萬戶。
環境保護永遠在路上。監督管理科開足馬力,用“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對全市1647個建設項目的“三同時”排查工作,對存在問題的企業多次組織局內外的協調工作會議,在徹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提高了企業環境保護意識。在新項目的審批過程中,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要求,將環境污染風險堵死在了源頭上。
環境整治開弓沒有回頭箭。法規科、信訪辦多次組織了新環保法學習交流會,提高了執法辦案人員的水平,創新了環境監察的工作機制,完善了環境信訪的處理流程,僅幾個月的時間便受理信訪案件54次,立案26起,取得了受理率100%,滿意率100%的優異成績。
生態文明共筑美麗中國夢。環保局從興城市社會經濟及自然環境現狀出發,按照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理念、工業生態學原理,制定了興城市“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寧靜工程”、“生態工程”四大工程項目,全力推行“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實現各環境要素與社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為生態市建設的開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藍天工程。為進一步加快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環保工作重點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強度,組織并開展了拆除小鍋爐、服務業安裝油煙凈化裝置的活動,強化建筑工地、交通道路揚塵污染防治及機動車尾氣專項治理,在全國性大氣污染嚴重的今天,依然為興城百姓堅守著一片藍天。
碧水工程。興城市完成了企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通過強化脫氮除磷、污泥處理處置,提升了污水再生利用,實現了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環保局在——對排污企業行業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基礎上,特別強化了酒精制造業,車輛、飛機及工程機械輪胎制造業,啤酒制造業、鉛鋅礦采選業、皮毛鞣制高污染行業新增源的限制,扶持畜禽養殖場建設雨污分離污水收集系統,采用庭院式小型濕地、沼氣凈化池和小型凈化槽等處理技術和設施,在多重保障下,興城市水源地保護區內隨處可見野鶴、山雞等野生動物,水質達到高于國家標準。
寧靜工程。通過不同功能區的劃分,興城市環保局多舉并措,有效的治理了交通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工業企業噪聲和建筑施工噪聲。特別是對眾多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采取了突擊抽查和檢查方式對其進行監督管理,讓這座旅游城市無“噪音”之亂耳,使人流連在碧水藍天的美景之中。
生態工程。環保局走進農村、學校、企業、居民區大力宣傳環境保護和環境道德意識,開展生態意識教育,普及生態科學知識。
在廣大農村地區禁燒秸稈工作中,通過多年的努力,農戶紛紛采用了秸稈利用新技術,實現了玉米秸稈、花生殼機械化粉碎制成生物質顆粒,用畜禽養殖糞便與秸稈厭氧制沼氣用作生活用能源,沼渣作肥料還田,不僅大大減少了農作物秸稈禁燒管理成本,還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產生了社會、經濟效益,使百姓收到了實惠。
到目前為止,興城市已經完成創建省級、市級生態鄉鎮(村)121家,計劃在2015年增加申報省級生態鄉鎮17家、省級生態村15家、市級生態村15家。預計到年底,將完成興城市省級生態市的創建工作。興城市環保局全體職工正以更高的熱情和更飽滿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戰和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