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軍,李光清,朱東安 (.益陽市赫山區農業局,湖南益陽400;.懷化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懷化48000;.永州市江華縣農業局,湖南永州45500)
東帝汶位于東南亞努沙登,高溫多雨,無寒暑季節變化,大部地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平原、谷地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年平均濕度為70% ~80%。年平均降水量1 200~1 500 mm,但地區差異較大,北部沿海地區每年5月至11月為旱季,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約4萬hm2,平均產量為3 t/hm2,年產稻谷在8~12萬t左右。國家人口110萬,按人平年均缺口大米90 kg計算,東帝汶每年需從國外進口大米9萬~12萬t,進口資金需要4 000萬~5 000萬美元。為了解決當地糧食短缺問題,筆者引進國內水稻品種(包括雜交稻[1-2]和常規稻)和東帝汶當地品種(常規稻)在東帝汶Manatuto地區進行種植比較試驗,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品種。
試驗于2014 年在東帝汶Manatuto(8.29S,126.1E)進行,海拔4 m左右。參試品種分為常規稻組和雜交稻組。常規稻組品種17個見表1。以黃華粘為對照品種,CDN01、CDN02、CDN03、CDN03、CDN04、CDN05 品種由四川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提供;云粳32號、云粳36號、云粳42號品種由云南農業科學院生物所提供;合美占、金農絲苗、合豐占、桂農占、玉香油占5個品種由廣東農業科學院水稻所提供;MARITO、SINGAPURA、MENBRAMO品種由Manatuto農業廳提供;黃華粘由2013年自繁。雜交稻組品種13個見表2。以LP856為對照品種。綿5優142、樂優107、宜香107、宜香優208、Ⅱ優恩22品種,由湖北中種武陵種業提供;華1917A/12WHZ7、華1971A/12HNZ4、華1517A/12WHZ2品種由華中農大基因樓提供;HS86(HB08)、HS130(HB05)、HS287(HB02)品種由湖北種子集團提供;中9AR2由貴州水稻研究所提供;LP856是2013年自制的。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11.48 m2,株行距為20 cm×20 cm,小區之間間距均為40 cm,四周設置保護行。播種期5月2~3日,移栽5月23~26日,秧齡21~24 d。移栽返青后于6月6日施隆平復合肥300 kg/hm2,6月13日施尿素120 kg/hm2,做到施肥均勻一致[3]。
2.1 生育期比較 由表1可知,常規稻參試品種的生育期范圍為103~127 d。其中,10個品種生育期短于對照,以SINGAPURA最短,僅103 d;4個品種生育期長于對照,分別為CDNO5、合豐粘、云梗36、CDNO3,其中 CDNO5最長(127 d)。2個品種的生育期和對照相當,分別是CDNO2和云梗42。生育期過長或過短對均水稻產量有不利影響,與對照生育期相當的品種表現較佳,這可能與當地水稻種植時間正處于由雨季轉為旱季的階段相關。
由表2可知,雜交稻參試品種生育期為103~120 d。其中,7個品種的生育期長于對照,5個品種的生育期與對照相同,以II優恩22的生育期最長(120 d)。雜交稻各參試品種生育期普遍長于對照,產量與生育期延長呈正相關趨勢??傮w而言,常規稻生育期普遍比雜交稻生育期要長,這可能與品種固有特性相關。

表1 常規稻的生育期比較

表2 雜交稻的生育期比較
2.2 農藝性狀與產量性狀 由表3可知,常規稻各參試品種株高為87.3~113.5 cm,除云梗42外各參試品種的株高均高于對照,以CDNO1最高,達113.5 cm,CDNO1和合美占與對照相當。各參試常規稻品種都沒有出現倒伏現象。各品種間產量差異很大,以 CDNO2最高,產量達7 855.6 kg/hm2,其次為金農絲苗,產量為 7 123.9 kg/hm2,MARITO產量最低,產量為3 231.7 kg/hm2。17個品種中,只有CDNO2和金農絲苗產量高于對照黃華占。各品種間穗粒數差異大,變化范圍為110.8~258.3粒,以金農絲苗最高,其次是合豐粘,CDNO5、SINGAPURA、CDNO4最低,只有5個品種穗粒數高于對照。各品種間結實率差異很大,CDNO2最高,其次是SINGAPURA,MARITO最低,僅有5個品種高于對照。各品種千粒重的變化幅度為20.5~29.4 g,CDNO4和CDNO2最高,其次是MENBRAMO和CDNO5,合豐粘最低,14個品種的千粒重高于對照。
由表4可知,雜交稻各參試品種株高為88.0~107.0 cm,以宜香107最高,其余品種的株高均低于對照,各參試品種無倒伏現象。各品種間產量差異較大,II優恩22產量最高,達8 099.5 kg/hm2;其次為宜香107,而hs287的產量最低,有8個品種產量高于對照,3個品種低于對照。各品種間穗粒數為104.4~189.2粒,7個品種的穗粒數多于對照,5個品種低于對照,樂優107最低。各品種結實率為62.3% ~95.4%,9個品種高于對照,3個低于對照。各品種千粒重的變化幅度較大,以宜香優208最大,HS130最小,有4個品種高于對照,8個品種低于對照。
雜交稻各品種間產量差異較常規稻小,生育期偏短,常規稻各品種間的株高、產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差異很大,這可能與品種的遺傳特性及品種適應性有很大關系。研究表明,控制水稻株高的數量性狀基因與控制產量的數量性狀基因表現部分一致性,在一定范圍內適當提高株高對水稻高產有利。研究表明,結實率、千粒重、穗粒數、有效穗等構成水稻產量的因素必須協調發展,水稻產量才能提高,穗粒數對早熟品種的產量影響遠比晚稻品種顯著,結實率與早稻品種與晚稻品種的產量呈正相關,早熟品種的千粒重與產量的相關系數比晚熟品種的千粒重與產量的相關系數低,在水稻栽培中要引起重視[4]。

表3 常規稻各品種農藝性狀與產量性狀

表4 雜交稻各品種農藝性狀與產量性狀
篩選并引進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水稻品種,是解決東帝汶糧食問題的重要途徑。為此,筆者引入國內14個常規稻品種和14個雜交稻品種在當地進行品種生態適應性研究,主要著重于生育期、千粒重、結實率、產量等方面。該試驗結果表明常規稻組CDNO2、金農絲苗[5]2個品種表現好,其生育期適中,適應性強和米質優良,符合當地居民飲食習慣。雜交稻組 II優恩 22、宜香 107[6]、華 1917A/12WHZ7的產量顯著高于對照,生育期短,結實率較高,千粒重大,抗性和米質較好,建議在東帝汶大面積示范和推廣。
筆者考察了14個品種的株高、生育期、產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各品種間各種性狀表現不盡相同。該試驗結果表明,適當的株高與水稻產量呈正相關關系,若植株過矮會影響產量;若生育期適當延長,品種更能充分利用當地溫光水條件,產量較對照高;雜交稻品種的產量在當地表現好于常規稻,且生育期較短,有利于后作的安排。
[1]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在國際上有“絕對”優勢[J].種業導刊,2014(7):35.
[2]袁隆平.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的建議[J].雜交水稻,2007,22(4):1.
[3]馬國輝.超級雜交稻高產理論與實踐初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8,7(4):3 -8.
[4]顧根寶,郭軍,祖艷俠,等.中國部分雜交水稻組合在菲律賓的試種表現[J].雜交水稻,2003,18(3):62-64.
[5]張家來,慕蓉耀明.常規稻新品種金農絲苗在肇慶市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40,43.
[6]童孝年,李洪勝,張強,等.優質高產雜交水稻新組合宜香10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0(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