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伶波,田曉紅,李建麗,楊順利,陳廣鋒*
(1.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北京 100193;2.山東省樂陵市農業局,山東樂陵 253600;3.山東省慶云縣農業局,山東慶云 253700)
山東作為農業大省,2010年糧食產量為4.34×107t,占全國糧食總產的8%。作為山東省主要糧食作物的小麥、玉米,由于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近年來單產一直居全國前列,而且生產中高產、超高產面積還在不斷增加,對推動我國的糧食生產發揮巨大作用。與此同時,山東省化肥用量也在逐年增加,2010年化肥用量為4.75×106t,居全國第2位,約占全國用量的1/11[1]。然而,肥料用量的不斷增加,不僅導致肥效降低,而且給環境施加很大的壓力,如水體的富營養化、地下水的污染以及溫室氣體排放[2]等。了解并掌握養分管理的現狀和摸清存在的現實問題,對于實現作物高產、養分高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此,以樂陵市為例,利用樂陵市科技小院的便利條件,對當地冬小麥和夏玉米的施肥現狀展開農戶調查,針對問題提出合理化施肥建議,為促進樂陵市糧食高產和資源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撐。
該次調查區域為樂陵市3個糧食主產鄉鎮的史家、后屯、郭迪村、河流、鞠家等5個自然村。以冬小麥-夏玉米為調查對象,以單個農戶為樣本,隨機抽樣,共調查122戶農戶,冬小麥、夏玉米的有效調查問卷分別為90和91份。
2.1 小麥玉米肥料投入量 根據張福鎖等[3]對我國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輪作施肥的指南,對冬小麥、夏玉米肥料施用量分為不足、適宜量、過量、超量4個范圍[4],據此分析樂陵的肥料投入狀況。
由表1可知,冬小麥平均施氮量為335.8 kg/hm2,最高量為660.0 kg/hm2,最低為54.0 kg/hm2;施氮量不足的農戶占3.3%,適量的占 1.1%,過量的占 35.6%,超量的占60.0%;農戶平均施磷量為 201.6 kg/hm2,最高量為 690.0 kg/hm2,最低量為不施磷肥,過量和超量的占72.2%;鉀肥的平均施用量為19.1 kg/hm2,不施鉀的農戶所占比例高達72.2%。
根據山東魯西北地區冬小麥技術規程,在小麥產量7 500~9 000 kg/hm2目標下,氮磷鉀推薦施肥量分別為225、75、80 kg/hm2[5],由此可知當地農戶氮磷肥平均投入量分別高出推薦量的49.2%和168.8%,鉀肥投入量低于推薦量的76.1%。所以,當地農戶在冬小麥上施肥整體表現為“氮磷肥過量,鉀肥不足”。
由表2可知,農戶夏玉米的平均施氮量為376.9 kg/hm2,施氮量不足的農戶占3.3%,過量和超量的占91.2%;農戶的平均施磷量為 187.0 kg/hm2,最高量為 621.0 kg/hm2,最低量為不施磷肥,過量和超量的占81.3%;鉀肥平均施用量為19.2 kg/hm2,最高量為 112.5 kg/hm2,不施鉀的農戶所占比例高達70.3%。
根據山東魯西北地區夏玉米技術規程,在玉米產量9 000~10 500 kg/hm2目標下,氮磷鉀推薦施肥量分別為225、60、105 kg/hm2[5]。由此可知,當地農戶氮磷肥平均投入量分別高出推薦施肥量的67.5%和211.7%,鉀肥投入量低于推薦施肥量的81.7%。氮肥投入過量,不僅肥料利用率降低,甚至導致作物減產[6]。

表1 冬小麥肥料投入狀況

表2 夏玉米肥料投入狀況
2.2 施肥量與小麥玉米產量的關系 由圖1可知,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農戶小麥產量趨勢線基本為一條平線,說明農戶小麥產量和施氮量之間并沒有相關關系。由圖2可知,隨著施磷量的增加,小麥產量變化不明顯。這說明在現階段生產條件下,氮磷肥量并不是限制產量的關鍵因素。糧食進一步增產還需考慮其他限制因素,比如農戶的播期、灌溉、植保等綜合因素。
由圖3、4可知,玉米產量與氮、磷肥料用量之間無顯著正相關關系,大部分農戶玉米的產量并不受氮磷肥料的限制。這說明在以后的研究中,仍需考慮其他的限制因素。
2.3 冬小麥、夏玉米肥料使用類型 由圖5可知,冬小麥、夏玉米基肥施用情況相似,磷酸二銨所占比例最大,分別占調查樣本的67.0%、53.6%;其次為復合肥,分別占調查樣本總量的27.9%、35.7%;施用控釋肥和尿素的比例均很小。此外,沒有農戶對夏玉米施用有機肥,有29.9%的農戶對冬小麥施用有機肥。肥料種類為農家肥,使用量達15 000~22 500 kg/hm2。在冬小麥和夏玉米追肥上,80%以上的農戶使用尿素,其余農戶使用磷酸二銨或碳酸氫銨,極少數農戶使用復合肥。
由此得出,當地農民使用的肥料品種較單一,單質肥占主體,對有機肥的施用不夠重視。前人研究表明,施用有機肥可以減少氮的淋失,提高耕層氮含量,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說明增施有機肥有利于維持作物高產[7-8]。
2.4 冬小麥、夏玉米養分分期投入情況 由表3可知,農戶冬小麥氮肥的基肥用量占總氮量的32.7%,農戶第1次追肥一般在3月下旬返青期,占施氮總量的63.6%,揚花期追氮量占氮總量的 3.7%;大部分磷肥(96.2%)、鉀肥(89.0%)為基肥(表3)。在冬小麥推薦施肥中,建議全部磷鉀肥和40%氮肥用于基肥,60%氮肥用于2次追肥(拔節期40%、揚花期20%)[5],則當地冬小麥氮磷鉀基追比相對合理,但氮肥追肥分配存在追肥時期較早的問題。
由表4可知,夏玉米季氮肥基肥用量占總氮量的24.8%,追肥用量為 75.2%;大部分磷肥(86.8%)、鉀肥(89.4%)用于基肥。氮磷鉀基追比相對合理,但氮肥追肥分配仍存在追肥時期較早的問題。調研發現,90%以上農戶在拔節期追肥,農戶反映此時苗低,易進地,大喇叭口期苗高,追肥不方便。夏玉米追肥過早,會導致玉米莖葉生長過于旺盛、節間細長、植株過高、根系生長不良等問題,引起莖稈倒伏[9]。

表3 冬小麥時期養分投入時期情況

表4 夏玉米不同時期養分投入情況
2.5 冬小麥、夏玉米養分利用效率 由表5可知,當地農戶冬小麥 N、P2O5、K2O 的 PFP 分別為 22.6、37.7、419.9 kg/kg,總養分的 PFP 為13.7 kg/kg;夏玉米 N、P2O5、K2O 的PFP 分別為 20.9、42.1、410.4 kg/kg,總養分的 PFP 為 13.5 kg/kg。張福鎖等[10]對我國河北、天津和山東等七省(區)的小麥/玉米輪作試驗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我國小麥N、P2O5、K2O 平均 PFP 分別為 43.0、63.7、72.2 kg/kg,夏玉米 N、P2O5、K2O 平均 PFP 分別為51.6、72.4、64.7 kg/kg??梢?,樂陵市冬小麥夏玉米的氮肥、磷肥PFP較低,有較大提升空間。由于鉀肥投入極少,PFP數據無意義。

表5 冬小麥、夏玉米養分平均投入量和平均PFP
(1)適當調整肥料用量,氮肥后移。適當減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鉀肥用量。小麥玉米追肥要在當地習慣的基礎上適當延遲。
(2)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使用。增加有機肥的使用。有機肥不僅可以調節土壤性質,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養分含量,而且改善籽粒品質[11],促進根系對養分的吸收。
(3)加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加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服務力量,給農民更具體的指導,提高肥料利用率[12]。進一步推動土地規?;徒M織化生產,減小因小農戶管理措施變異而造成的技術到位率低、產量變異大的問題。
[1]武繼承,楊永輝,康永亮,等.氮磷配施對玉米生長和養分利用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1(10):68 -71.
[2]王緒奎.江蘇節水農業發展的思路與方向[M]//中國節水農業發展戰略及技術對策.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16-18.
[3]張福鎖,陳新平,陳清,等.中國主要作物施肥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15.
[4]牛新勝,張宏彥.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生產肥料管理現狀分析[J].耕作與栽培,2010(5):1 -4,8.
[5]張福鎖,陳新平,崔振嶺,等.主要作物高產高效技術規程[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12.
[6]趙營.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下作物養分吸收利用與累積規律及優化施肥[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7]MENG L,DING W X,CAI Z C.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on N2O emissions,soil quality and crop production in a sandy loam soil[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5,37:2037 -2045.
[8]YADAV R L,DWIVEDI B S,PRASAD K,et al.Yield trends,and changes in soil organic-C and available NPK in a long-term rice-wheat system under integrated use of manures and fertilisers[J].Field Crops Research,2000,68:219 -246.
[9]張福鎖,崔振嶺,李春儉,等.中國土壤和植物養分管理現狀與改進策略[J].植物學通報,2007,24(6):687 -689.
[10]張福鎖,王激清,張衛鋒,等.中國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現狀與提高途徑[J].土壤學報,2008(5):915 -924.
[11]宇萬太,姜子紹,馬強,等.施用有機肥對土壤肥力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5):1057-1064.
[12]劉治先.山東省玉米生產現狀與科技對策[J].玉米科學,1999(S1):130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