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薇薇+尹力初+張蕾+王澤浩



摘要:基于30年水稻土長期定位試驗,在原有定位試驗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將其中一部分處理變更施肥,得到兩種新處理:常量有機肥改為化肥(N-C)、化肥改為常量有機肥(C-N),及兩種原有處理:化肥(CF)、常量有機肥(NOM),共4個處理、通過觀測一年水稻輪作周期內不同處理的CH4排放通量,研究后續施肥對不同肥力水稻土CH4排放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能顯著增加CH4排放量,而化肥對CH4排放影響甚小;在不同有機碳水平的水稻土上施用等量相同肥料,有機碳含量高的水稻土更有利于CH4的產生;CH4季節排放與溫度有顯著相關性,但與水層深度不存在簡單的相關關系。
關鍵詞:CH4排放;變更施肥;土壤有機碳;水稻土;環境因素
中圖分類號:S152.6+S155.2+9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5)04-007l-05
甲烷(CH4)是重要的溫室氣體之一[1],其增溫潛勢是CO2的25倍[2],約占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變暖貢獻總份額的15¥~20%[3,4]。稻田對CH4排放的貢獻很大,是CH4主要的人為排放源,據估算,稻田CH4的排放量占大氣CH4總來源的15%左右[5]、稻田CH4排放不僅是中國最主要的CH4排放源之一,也是全球大氣CH4的一個重要排放源,因此,研究中國稻田CH4排放對于研究全球碳收支和氣候變化有特別重要的意義[6]。施肥措施是影響稻田CH4排放且能人為控制的因素之一,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普遍認為有機肥能明顯增加稻田CH4排放,并且隨土壤有機碳含量高低的不同,有機肥的施用對稻田CH4排放的影響也不同[7];稻田施用化肥的CH4排放明顯低于各種有機肥,但是化肥對稻田CH4排放影響結果很不一致,甚至相反[5,7]。目前有關土壤培肥過程中施肥對CH4排放規律影響的研究多是利用長期定位試驗來完成,但是對于已培肥紅壤性水稻土后續施肥對CH4排放的影響少有報道。本試驗利用一個已有30年歷史的水稻土土壤肥力長期定位試驗下的不同有機肥施用量處理,在保證原有定位試驗繼續開展的前提下,變更原有施肥處理的部分平行,研究不同后續施肥管理下已培肥水稻土CH4排放的變化規律,探討不同肥力水稻土改變施肥措施對CH4排放的影響,以期為已培肥水稻土CH4減排提供合理的施肥依據。
收稿日期:2015-01-23
基金項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CX2012B287)
1材料與方法
1.1長期定位試驗及其變更
該定位試驗設在湖南農業大學校園內,四周及頂部圍有永久性不銹鋼圍網,占地面積128m2,種植小區供試面積1.44m2,池深1.5m,底層鋪15cm厚的卵石與粗砂。供試土壤為湖南農業大學校內長期定位試驗中2種長期不同施肥處理水稻土,分別為:化肥處理(CF),常量有機肥處理(NOM)。定位試驗開始前一年把耕性紅壤分層填人,然后淹水種稻。試驗從1982年春季開始淹水種稻連續進行至今,水耕熟化30年后,原定位試驗中CF、NOM處理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別為14.45、18.67g·kg-1。在較高生產力水平下紅壤稻田有機碳平衡值為19g·kg-1[8],由此可判斷NOM處理水稻土有機碳基本達到較高生產力水平下的平衡值,而CF處理則未達到,處于不飽和狀態。
其中CF有6次重復,NOM有12次重復。在本試驗開展前從“常量有機肥處理”中隨機選取3個小區,變更為“化肥處理”,得到常改化處理(N-C),同時從“化肥處理”中隨機選擇3個小區變更為“常量有機肥處理”,得到化改常處理(C-N),利用新增加的這兩個處理和原有的兩個處理(CF、NOM)進行試驗。其中,各處理的N、P、K養分量與原有長期定位試驗保持一致,但有機肥源統一變更為粉碎的玉米(C4作物)秸稈。化肥和有機肥均在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入土壤。
1.2CH4樣品的采集、測定與計算
于2012~2013年度在小區中采用靜態箱法采集CH4氣體樣品。在2012年種植早、晚稻前翻耕土壤并施肥,于每季水稻移栽前安置PVC采樣箱,采樣箱中不種植水稻。箱高30cm,底面積30cm×10cm=300cm2,底座高20cm,插入犁底層以阻止水稻根系進入采樣箱區域的土壤。水稻移栽后第3天開始采集氣樣,采樣時間為上午8:00~10:00之間,每周采集1次樣品,每間隔10min用注射器抽取箱內氣體1次,共4次。如遇不適天氣則適當調整采樣時間間隔。氣體采集后立即帶回實驗室,使用氣相色譜分析儀(GC7900)測定樣品中CH4濃度,然后計算CH4排放速率,CH4通量計算公式為:
F=p×V/A×△C/△t×273/(273+T)式中,F為CH4排放通量(mg·m-2·h-1);p為標準狀態下CH4的密度,p=0.714kg·m-3;V為采氣箱內有效空間體積(m3);A為采氣箱覆蓋的土壤面積(m2);△C為氣體濃度差;△t為時間間隔(h);T為采樣時箱內溫度(℃)。
CH4累積排放量計算公式為:
M=∑(Fi+1+Fi)/2×(ti+1-ti)×24
式中,M為土壤CH4累積呼吸量(mg·m-2);F為CH4排放通量,i為采樣次數,t為采樣時間。
1.3數據分析
采用MicrosoftExcel2007繪制CH4季節排放動態變化折線圖以及CH4增溫潛勢的柱狀圖。以不同施肥處理為因素,運用SPSS數據編輯器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關性分析,檢驗不同施肥對土壤CH4年累積排放量的影響程度和對增溫效應的貢獻大小及環境因子對CH4排放的影響程度。
2結果與分析
2.1CH4排放通量的季節變化
圖1為不同施肥處理下水稻土CH4排放通量(FCH4)的季節動態變化,由圖可知,有機肥處理和化肥處理稻田CH4排放通量分別表現出大致相同的季節變化規律。在種植水稻期間,有機肥處理(NOM、C-N)的FCH4遠高于化肥處理(CF、N-C),這時期NOM、C-N、N-C、CF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別為:12.21、9.12、0.75、0.36mg·m-2·h-1。休閑期,有機肥和化肥處理的FCH4均極小,在零水平上下波動。早、晚稻期間,有機肥處理稻田前期有機肥迅速分解,FCH4在返青期出現排放高峰,后逐漸降低,住分蘗期水稻生長旺盛,根系分泌物增多,FCH4再次出現高峰。除此之外,有機肥處理在早稻烤田期FCH4也出現排放小高峰,主要原因是烤田期使大量閉蓄態CH4從土壤中釋放出來[9]?;侍幚淼咎颋CH4全年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排放水平,且全年不同時期均有被吸收的現象,最小值為-0.18mg·m-2·h-1。endprint
2.2不同施肥處理稻田CH4年累計排放量
由表1看出,各施肥處理對稻田CH4的排放有一定的影響,水稻田CH4年累計排放量從小到大依次為:CF CF、N-C、C-N、NOM的土體CH4年累計排放量占其土壤有機碳儲量(0~15cm)的比例分別為0.06%、0.09%、1.25%、1.30%。4種處理在前30年土壤中有機碳的積累有明顯差異,改施等量相同肥料后,CH4排放量卻不同:化肥處理N-C>CF,常量有機肥處理NOM>C-N。兩組結果說明,在不同有機碳水平的水稻土上施用等量相同化肥或有機肥,有機碳含量高的水稻土更有利于CH4的產生。分析得化肥處理和有機肥處理CH4排放量分別在0.01和0.05水平上與土壤有機碳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951和0.836。以往研究也表明,水稻土CH4產量與土壤有機碳含量呈顯著正相關[13,14],土壤含碳量越高,CH4排放量越大,因為土壤有機碳提供電子,土壤易于還原而形成適宜CH4產生的嚴格厭氧條件,并且它還是產甲烷菌的重要底物和能量來源。 2.3影響稻田CH4排放的因素 2.3.1溫度溫度是影響CH4排放的重要環境因子,土壤溫度影響有機碳的分解速率及CH4產生和排放速率,還影響產甲烷菌的數量和活性[15]。從圖1可看出,氣溫和5cm土溫變化同步,趨勢一致,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r=0.975**,P<0.01)。試驗證明在水稻生長期CH4季節排放與氣溫及5cm土溫有相同的變化趨勢,和兩者皆有顯著相關性,以5cm土溫為例:CF(r=0.349*,P<0.05),N-C(r=0.342*,p<0.05),NOM(r=0.660**,P<0.01),C-N(r=0.476**,P<0.01)。但在休閑期各處理CH4排放量非常小,所以從圖1看這時期溫度對其影響不明顯。這與吳佳梅和石偉生等的研究結果一致[10,16]。 2.3.2水分全年土壤水層深度在0~9cm之間,由圖2可見,在水稻生長期,CH4排放通量與水層深度的波動相似,休閑期CH4排放通量非常小,無明顯影響。說明水層深度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節變化有一定影響,但是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整個水層的厚度與CH4排放通量之間沒有相關性。稻田水層起著密閉作用,使土壤形成厭氧還原環境,為甲烷菌生長和活性提供必要條件[15]。但兩者間沒有簡單的相關關系,這可能是因為影響稻田排放的因子很多,環境因子之間具有復雜的交互作用[17],也可能是因為深水層雖然促進CH4產生,但通過氣泡或擴散形式穿越水層時,被氧化掉的量也增大,從而減少了CH4向大氣中的排放[18]。 2.4不同施肥處理稻田的全球增溫潛勢 以100年時間尺度為計,單位質量CH4全球增溫潛勢(GWP)是CO2的25倍。在此基礎上,計算出各處理一年輪作周期CH4的GWP。如圖3所示,4個處理的GWP在43.37~1182.23g·m-2之間,從小到大依次為:CF 3結論與討論 3.1水稻生長期有機肥處理土體CH4的排放通量遠高于化肥處理,但休閑期有機肥和化肥處理CH4排放通量均極小。 3.2有機肥處理改施化肥后土體CH4的排放通量顯著降低,化肥處理改施有機肥處理后水稻土CH4的排放通量顯著提高。說明有機肥能顯著促進水稻土CH4的排放,而化肥對水稻土CH4的排放影響很小。 3.3在不同有機碳水平的水稻土上施用等量相同肥料,土壤有機碳含量高的水稻土更有利于CH4的產生。說明土壤同有有機碳也是水稻土CH4排放的主要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