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艷
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與互動,都需要學生大量的累積語文知識信息,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內容,形成獨立的語文思維意識,并能夠在不同的體裁下,自主閱讀獲得感悟。而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有限,僅閱讀教材內的文章難免有些顧此失彼,獲得知識的空間較為狹隘,需要拓展課外的閱讀內容,延展閱讀知識面,從宏觀的視角展開閱讀的分辨,基于小學階段,打開學生認識新世界的大門,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 教學 重要性
引言: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也是學生汲取知識、增強智慧認知的必要途徑,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意識都較為淺薄,通過閱讀情感意識的遷移,從旁觀的視域走向主觀的情境中,獲得情感上的共鳴,觸發心靈的互動,衍生更為有趣靈動的語文氛圍,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的習慣和自主意識,借助課外閱讀填充學生的不足,消除認知的障礙,在文章哲理的澆灌下茁壯成長。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課外閱讀更加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課外的時間里由學生自由的分配閱讀任務,如果他們始終被動的學習和思考,不能主動參與閱讀理解,那么課外閱讀的推進就受到掣肘,因此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外閱讀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的空間,他們可以選擇喜歡的讀物,沒有教學任務的束縛,學生閱讀起來津津有味,潛移默化的對于閱讀形成了渴望心理,閱讀成為學生課后的消遣,彼此之間互動娛樂的方式,閱讀也就逐漸成為一種習慣,連帶著學生在課內的閱讀分析上,也更具熱情。
2.提高學生綜合的語文素質
語文聽說讀寫四大模塊,是教學的基礎環節,學生只有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并結合自己獨立的感悟展開聯想,才能夠拓展語文的想象視野,形成創新感悟,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他們學習中眼界狹窄,也難以促進其思維發散,課外的閱讀填充,可讓學生短時間的認識不同的體裁表現手法,形成閱讀的深刻記憶,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使得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展開閱讀思考,吸收閱讀的精華累積自己的文學素材庫。
3.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小學生貪玩好動,閱讀的過程中始終缺乏主觀能動性,課外閱讀學生的積極性先相對較高,他們可以通過閱讀獲得內心的滿足,閱讀故事感受世界的奇妙多姿,閱讀科普讀物,理解萬物科學定律,不僅在閱讀中學生逐漸從被動到主動,形成獨立的閱讀習慣,并且在語文的相關知識探究中,也可以逐漸的形成主觀思維,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累積展開討論,他們的信心充足,學習的動力較強。
二、如何提高小學課外閱讀的效率性
1.展開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教師在班級中設立“讀書角”,將圖書館的名著、書刊等放置于讀書架上,這樣可以方便學生隨時取用,課余時間交換閱讀素材,課外閱讀雖然較為輕松自由,但也容易對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可定期展開閱讀活動,利用每個星期抽出一節課的時間,利用游戲的形式展開閱讀競賽,通過趣味的總結形式了解學生近期的閱讀情況,也可以便于學生之間互相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展示優勢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加你追我趕的參與到課外閱讀當中,潛移默化的形成濃郁的班級閱讀氛圍。例如:考察學生的詞匯累積量,展開成語接龍、詩詞大賽等游戲,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展開看圖說話、你比我猜游戲,考察學生閱讀背景知識的掌握程度,設立以作者、寫作風格為主題的競答游戲,說出一條加一分,可獨立參與競賽,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組內的討論比賽,活動的最后10分鐘供學生自然提問,學生可以結合近期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點提出問題,由其他學生來嘗試解答,還可以推薦自己喜歡的讀物,并說明讀物吸引人的原因,這樣的活動形式較多,還需要教師善于挖掘,從學生的喜好點誘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2.營造平等自由的閱讀空間
盡管在課堂上學生的成績高低不一,理解水平參差不齊,但課外閱讀中學生各有心得體會,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閱讀觀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讓學生在平等自由的閱讀空間中找到自信,互相敦促進步。例如:教師可在班級的公示欄里,貼一個閱讀進度表,以一本書、一篇讀后感等為商定指標,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寫出一篇讀后感,就可以在公示欄里對應的名字上面貼上一個小星星,可指導學生圍繞某個人物來寫,或者模仿文章的描寫手法寫一段自己的創意聯想,學生準備一個課外閱讀筆記,教師結合學生的閱讀情況寫出評語,給予學生鼓勵,學生在如沐春風下激發出閱讀的潛能。
3.實施情景教學模式
教師可銜接教材的內容,讓學生在自由的閱讀之余,去瀏覽一篇與教材相似的某文章,或者能夠給予學生啟發的某本書,在學生集中化的課外閱讀上,就可以施行情境模式,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該文章相應的影片、動畫場景等,或者將書中的內容利用圖片搜集的形式制作成幻燈片,還可以指引學生課后自主制作書簽,將能夠激勵自己閱讀的名言寫在上面,在情境中,在自我心理暗示下,形成每日一讀的習慣。
4.分角色課外閱讀并展示
對于長篇累牘的文字,學生難免會先入為主的感到膩煩,教師可定期展開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通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代入故事的角色本身,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也可以在饒有興趣的情況下,或者是兒童節等表演類目中,填充角色扮演模式,讓學生以閱讀的內容為劇本,編創出故事更多的信息,可以改編、續寫、惡搞等,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扮演的過程中,教師可協同學生擬定場景,讓學生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優勢,讓有才藝、有想法的學生將閱讀編創與自己的優勢結合起來,突出課外閱讀的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閱讀搭建了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梁,課外的閱讀積累更是強化了學生的閱讀理解意識和思維能力,教師應結合閱讀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游麗麗.試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2 (2):15-16.
[2]汪芳.試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教育文摘版,2013,13(103):186-190.
[3]潘國相.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3( 13):219-200.
[4]龐兆文.試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4( 0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