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琴
摘要:環境影響評價在我國已實施近30年,環評內容不斷豐富,環評機制逐步完善,對各地區在防御環境污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近些年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對環境問題重視力度加強,為了更好構建我們的生態文明家園,本文對當前環境影晌評價發展現狀進行簡述,對其存在的幾點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推進規劃環評、建立環評公眾參與機制等對策來改善當前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問題,使我國環評事業得到更好發展。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 環評問題 對策
引言
環境是圍繞人群空間直接影響到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總體,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環境影響是指開發行為可能引起的環境條件改變,而環境影響評價是對這種變化做出預評,對項目建設和建成后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的評估,根據評估數據,制定減緩措施,爭取把不利于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主要是為了減少和控制環境污染,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結合,在環保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增長,我國在 1979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工業區、居民區等區域做出環境影響評價要求,是我國開始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尤其是2003年9月《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正式實施以來,環評事業有了明顯快速發展。在30多年的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協調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隨著環境評價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已經得到全面發展,評價管理方法體系和機制得到逐步完善,評價工作己經得到全面發展,評價管理方法體系和機制得到逐步完善,評價對象和范圍不斷擴展,但我們應清楚認識到,當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十分嚴峻,大氣污染,水土污染等情況嚴重,環境影響評價還有待改進和發展的巨大空間。
1、當前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
我國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已有近30年,從小平同志南巡后開始關注戰略環評問題,在一個較大區域內提出環境影響評價,對規劃實施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同時提出減輕不良影響的多種措施,自2003年的環評發實施以來,我國環保局不斷起草并實施《建設目標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等多項法規、政策,不斷完善環境影響評估工作,且實現了注冊環評工程師制度,提高了環境工程技術人員的水平,另外各區域成立評估機構,逐步建成科學的環評審批程序的較為健全的環評技術體系,實現了各部門間信息共享、實時交流的目的,更加有利于我們開展環境影響評價,但我國引入環境影響評價較晚,在我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來看,當前我國環境評價影響工作尚處于初級階段。
2.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
環境影響評價對改善區域環境保護有重要作用,隨著環評機制不斷建立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已經得到公眾認可,成為我國各地基本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其發展歷程短,在實踐、經驗方面均有所不足,作者根據自己工作經驗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2.1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綜合能力不足
環境影響評價隊伍能力水平和責任意識偏低,尤其基礎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隊伍力量較弱,未設立專門的管理隊伍,出現執法水平低下的情況;另外部分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在個體利益面前,不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嚴重缺乏環境意識和責任,存在弄虛作假等違規情況,嚴重擾亂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市場化。
2.2 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問題
環境影響已被列入法規章程,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得到普遍實行,尤其是基層小企業基本未能履行該方面法規要求。基層小企業對增強區域經濟活力有重要影響,但小企業發展存在技術落后,資源浪費的嚴重問題,對環境管理要求松弛,經常出現小企業大污染問題,環境影響評價是貫徹生態環境防御為主的重要措施,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
2.3 環境影響評價分析過程中不夠精細
對某一個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需要詳細掌握該項目產生污染物的位置、方式、種類和數量,摸清各種污染物最終向環境的排放方式、數量等重要參數,從而有利于制定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提升控污效果,以上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工作,直接關系到整個環評工作的質量和結論。但在實際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經常存在部分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的分析較為粗糙,各項參數不夠精確,導致污染源計算不夠準確或出現失誤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時環評人員對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環評單位與設計單位之間缺乏及時溝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前完成或無組織排放問題都會導致對項目工程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出現偏差,數據不精確等問題。
2.4 環境影響評價時間問題
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評估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并采取減緩和控制措施,在這過程中,選擇時機是一項重要內容。一般在建設前期開始環評的作用較大,但由于建設單位不愿花錢在不確定項目可行性時進行環評,但又想在確定項目后加快環評,這給環評造成極大壓力,大多環評單位因某些趨使因素不得迎合建設單位,導致環境影響評價成為一種補充性工作,未能發揮其應用的作用。
3.提高環境影響評價質量改進對策
3.1 推進規劃環評
為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本質作用,實踐表明,可通過推進規劃環評的方式來控制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的環境風險,這種方式的環境影響評價不僅要對單個項目進行環評,還要對發展規劃進行環評,要求所有綜合性和專業項規劃必須開展環境影響評價,規劃審批部門不得通過未按規定編寫的,嚴格履行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并進一步強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各部門間的聯網審批機制,加強溝通和協調,規范化推進環評工作有序開展,同時,還應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工作力度,依法追究違反環評審批規定的相關部門和人員的法律責任。
3.2 建立環評公眾參與機制
公眾參與是環評內容的重要組成,因此在項目活動中應重視公眾參與內容,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優化項目建設布局等,并將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過程規范化、具體化,實現公眾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良性互動。通過增添公眾參與內容,可補充環境監測評價和數學模式預測中難以發現的問題,更好判斷出項目可能早成的不利環境影響,對解決當前各地區環境考慮片面性有很好作用,因此要鼓勵并積極開展群眾參與環評機制。
參考文獻
1.趙延寧 武建偉 王賢等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X820.32.淺談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及現狀X820(A) 2013-09
3.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2013-04
4.論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