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林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是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課堂學習積極性的重要衡量標準,而且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完善以及數學知識基礎的夯實,對于學生未來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本文筆者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多年,現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關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學生 學習能力 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任務的壓力下,往往會過度重視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不是從根本上提高他們學習的能力,隨著國家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國家要求在學生的教育中應該更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教師在教學模式上依舊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相對于現階段教學已經落后;其次,教師追求教學達標,而忽視教學質量;最后,學生過于依賴教師,自主學習能力差,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迫切的任務.
1、提高學生間的合作與互動
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大多數都是采用單向傳播模式,教師努力教,學生機械學。在這種被動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教學幾率不多,幾乎都是被動接受。因此,學生逐漸就喪失了學習數學的激情。因此,采用有效策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就要借鑒西方國家在教學課堂上采用的積極討論、自由開放及小組合作等各種形式,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與學習間的合作與溝通。例如教師按照數學課堂所教授的知識內容,將相應人物布置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按照一定標準自由分組,通過小組討論后將每個小組討論結果展示到黑板上,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通過這種模式,學生就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鞏固了自身基礎知識。
2、采用生活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大多數都是采用單向傳播,老師授課學生聽課,這種方式根本不利于學生學習,尤其是小學生本來注意力不集中,比較好動,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效果不太理想。長此下去,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倦學情緒,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產生惡性循環。因此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要扭轉傳統教學思想,采用比較新穎的教學手段。當然在新穎教學手段中,生活情境教學是比較常用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主要是從學生生活實踐入手,立足學生自身的知識經驗,在教學中營造生活情境。如今許多小學生認為數學知識沒多大作用,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大,加之各種枯燥乏味的數字和定理,讓學生極難理解,因此許多學生就產生厭倦心理,認為可學可不學。這種認為是錯誤的,是片面的。事實上數學知識來源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多深入實際生活,從實際生活中尋找經驗引導學生學習,就能夠提高數學課堂的生動性與趣味性,自然就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將所學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例如在學習基礎數學題時,就應該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梨子一斤五塊,今天你媽媽賣出30斤梨子,請你幫你媽媽計算一下應該收入多少錢?這個例題看似非常簡單,但是卻能夠給學生提示與感知,小學生在思考這個例題時就會采用連續相加,然后教師就應該趁機引導學生:是否還能夠采用更快速簡單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呢?隨機引出乘法運算。通過這種生活化教學,就能夠讓學生從枯燥的數學符號和定理中跳出來,有效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經過這種多次練習,學生就能逐漸培養出尋找更加簡單快速的計算方法,從而培養出自主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自身主觀的因素之外,還需要一定的客觀因素作為支持,而客觀因素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顯然是其中比較關鍵的一個。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對于學生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包括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等等,這些思維能力構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依托。因此,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去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找規律》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規律的找尋需要學生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總結概括的能力,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也會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這兩種思維能力。筆者在這部分學習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這兩方面的思維能力,在課程內容的基礎之上筆者選擇了很多規律性的圖案、數字組合等,讓學生們從中尋找出一定的規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為學生在未來初高中階段數列知識內容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而且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的時候變得更加的自信,而且也更加樂于去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和學習,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將會變得更有保證。分組合作中學習與性格都得到進步與成長.
4、實現多媒體教學,自主學習與網絡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進步已經全面地進入我國教學課堂中,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多媒體網絡教學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數學對學生而言本就是一門十分枯燥且具有難度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能力及興趣的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教材知識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將教材上靜態的知識文字轉變為動態生動的視覺享受,充分調動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眼睛、耳朵與大腦的同時運作.例如,在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材中,教師進行“角的認識學習”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常見的角展現在課件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鈍角、直角以及銳角.學生們在“角”這一概念上得到了更加廣闊、深入的思考空間,不僅在課堂中提升了學習能力,還提高了課后習題的自主解答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多方面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由被動的接受數學知識變為主動的探求,讓學生產生更為持久也更為強烈的數學學習欲望,從而為學生未來更好的數學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阮征.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式探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8):106 - 108.
[2]黃娟.如何提高潛能生自主學習能力一——小學數學復習課的分層教學實踐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