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
摘要:新世紀素質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成為社會快速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語文課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課程。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擅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教學創新 策略
傳統語文課上的簡單灌輸與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語文課進行教學改革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語文是一門應用最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最豐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學科,語文也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程。面對我們的教學現狀:機械模仿、生吞活剝、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重復作業、測試、訓練。已經讓人很是茫然。學生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說,總怕錯,不說,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后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在新課程實施中,隨著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一言堂”、“滿堂灌”現象少了,但是,有相當多的教師,他們的潛意識里沒有學生的存在空間;們仍把自己當作主體,把學生當作客體;即使承認學生是主體,卻不知道怎樣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此可見,在新課程實施的同時,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與之相適應,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的任務。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后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并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于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二、創造性的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素質教育這么重要的任務,僅靠思想品德課、班會課是不夠的,非常需要語文發展它的優勢,使學生感受更多的愉悅情感,便于學生接受老師的指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注意激勵引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不但“樂學”,而且“會學”,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激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主動的內動力。實踐證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激勵教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學生富有獨創性的思維能力。下面是我對學生寫作的現狀與分析:
1、缺乏寫作的生活源泉
學生雖然有寫好作文的愿望,但是初中學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動空間有限,生活內容相對單調。為了追求升學率,有些學校甚至停開了所謂的“非中考科目”廈別談什么文體活動了。狹小的生活面、一些家長和老師“不準讀閑書”的禁令,這一切往往導致學生大腦的貧乏,而貧乏的大腦怎能產生深刻的思考與豐富的表達?學生沒有了作文的源泉,即便是掌握了所謂的寫作技巧,那也只是“無米之炊”。
2、缺乏寫作的自由空間
作文命題已經由全命題向半命題、自擬題、話題發展,但是部分語文老師仍然設置了許多要求,設置了許多的框子給學生。我們在探究學生作文編假話原因的時候,發現根本的一條是生活的貧乏,但是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用學生們的話來說便是:作文缺“氧”,這“氧”便是寫作的自由空間。事實無情地證明,同學們平常的“練筆”遠比作文尤其是考場作文寫得好,寫得生動活潑,充滿真情,寫作也游刃有余可以說練筆本是中學生“青春勃發、五花八門、擁擠喧鬧的一塊話語天地”。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練筆本是同學們“心聲的錄音帶”,沒有人要求他們必須寫什么,不準寫什么。一個事物,如果它是生活中的必需,做起來就會很自然;反之,就會成為負擔或沉重的負擔。比如吃飯對于每個人,看球賽對于球迷,誰會覺得痛苦呢?同樣,寫作一旦成了學生們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種習慣,就會成為一種快樂,一種享受,葉圣陶先生就曾說過,“作文是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生活的點綴”。
其實,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地指導作文只有“讀書萬卷”,才能“行萬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筆如有神”,作文重在積累材料。
三、改進教學手段
優化創新教育合著教改的節拍,除了投影器、錄音機這些教學儀器外,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于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的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話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要做到這些教師就要深入生活,貼近學生,了解學生,消除代溝。素質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那么簡單。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然而我們堅信素質教育在我國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定能夠取得輝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