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宏
摘要:小學數學的學習與學其他基礎性知識學科的學習不同,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認知正處在一個成長發展的階段。因此,其對于自身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還有待提高。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師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進而培養其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思想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必要性
首先,小學教育的一個特性就在于其自身的啟發性,小學教育作為學生的啟蒙教育,對學生的小學學習以及以后的學科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考方式正處在一個養成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可以幫助小學生養成一個科學的思考方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習經驗有限,導致其在接受數學知識以及學習數學方法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束縛。隨著數學學習程度的不斷提高,學生需要掌握更為先進的數學學習方法,加強對小學生的數學思想滲透,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內化吸收能力,充分滿足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
2.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教學舉措
2.1深入挖掘數學教材,體現數學魅力
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以及相關的數學練習題等都是數學思想的具象表現,數學思想是無形的,其存在于數學教材的方方面面。因此,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并且在將其滲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對數學教材的閱讀學習,閱讀數學教材中的數學背景知識等,使其充分發現數學的魅力,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在動力。加強對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體系、數學問題等的剖析,引導小學生逐漸掌握小學數學的內在本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潛移默化的將數學思想傳輸給學生,實現了數學思想的滲透教育。
2.2課后鞏固拓展,培養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
小學生的數學思想培養最先都是通過模仿實現的,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經典例題的講解,引導學生通過例題模仿掌握相關的數學學習方法,然后通過課后習題聯系,進行數學知識的鞏固拓展。在習題布置中,數學教師要適當的對經典例題進行改編,由此引發學生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其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除此之外,數學教師要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在生活實例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想。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像課本中一些比較明顯的蝴蝶、鐘表等軸對稱圖形,學生都可以比較容易的掌握,教師可以布置一項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五個軸對稱圖形,拍下照片帶到數學課堂中。學生在教學任務的驅使下,會積極主動的去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如鏡子、杯子、課本、桌子等,甚至是在學完這節課之后,學生會不自覺的發現生活中還有其他的軸對稱圖形,強化了學生對這部分的理解學習。
結論:
簡而言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以及數學思想培養都有待提高,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正處在一個發展的初始階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抓住這個時機,加強對小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教育[1]。
參考文獻:
[1]儲文亞.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J].人生十六七,2014,(20): 6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