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耀
摘要:伴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各級政府加大了法治政府建設推進的力度和廣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要維持已經取得的效果,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不可忽視律師在其中的作用。
關鍵詞:律師法治政府建設 獨立的身份 參與立法過程
1、法治是國家治理的一場變革,其包含著許多變革性要素
國家治理的變革,不僅是指靜態的制度要變革,隨著時代的潮流與使命的發展更加豐富和完善,更為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革新及發展,更加適應法治的要求標準。
1.1思想觀念的變革
將法治視為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需要清醒地認識,治理是超越觀念偏見、超越極端傾向、更講究積極效果、更加關注政道的治國理政的理念,它強調的是國家治理的效果與質量,這種治理觀的一個前提就是在法治面前的平等性,即無論官民都一視同仁地視為法治的客體。對于基層國家工作人員來說,還需要樹立依法維權才能真正維穩的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新型的矛盾出現,作為國家權力主體需要去維穩,作為權利主體則需要維權。在維權與維穩之間,需要樹立只有依法維權才能真正實現維穩的觀念。
1.2治理體系的變革
依法治國是一個更為宏大的政治學課題,因為社會治理包含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需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就意味著法治體系從數量到質量的飛躍,這一飛躍必將基于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這40年來,國家為人民的自由發展讓出空間,人民的能動性成就著國家的富強與文明。國家的功能調整與人民的逐漸出場,恰如互濟互生的陰陽兩極。兩者都在各自的分寸上運行,構成一幅充滿活力生生不息的太極圖,實現對人民權利保護的國家治理體系整體意義的改革與提升。
2、律師參與法治的措施
2.1立法先行,律師可充分參與立法過程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合理、合法的法律制度,要堅持立法先行,而律師作為法律職業者,參與立法工作具有更加良好的社會效果。首先,律師作為扎根基層的社會實踐者,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豐實的法律實務經驗,使得律師對法律在現實中的缺陷,具有更強的洞察力,更容易從源頭上避免立法缺陷,使法律操作性更強。其次,律師除去專業背景,相對于政府,律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獨立的身份更有助于律師獨立發表意見。再者,律師接觸到社會活動中的各類主體,民事、行政、刑事等案件的處理過程中,了解社會生活中的矛盾沖突點及法律適用中的問題,可以將更加務實和更具操作性的建設性意見提供給立法者參考,提高立法與社會生活的粘合度。
2.2在政府行政過程中,律師作為第三方提出獨立的法律意見
政府機關作為行政決策機關,其每一項決策或決定均會產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但我國行政權在實際行使的過程中往往突出了行政執行力卻忽視了行政合法性,因此在合規合法性方面應加強理念引導。
政府重大決策面臨著被認定違法或撤銷的可能性,缺少獨立的法律專業人士發出聲音,這就凸顯律師參與政府重大決策法律風險的優勢。政府的重大決策往往會產生諸多的社會主體,可能涉及自然人、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等,也會涉及各種不同的部門法律,產生不同的法律后果,一旦產生法律問題,結果將更為復雜。律師在日常的訴訟代理或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處理過程中,依法辦事的法律觀念已經形成,而且在實務過程中對法律的適用和矛盾的處理有不同于政府的觀念,律師可以更好的將法治觀念傳遞給政府行政人員。
同政府機關法制部門或公、檢、法、司部門的法律專業人員相比,律師的職業特點和社會屬性決定了其在依法行政方面的不同作用。律師并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這是與政府機關法制部門或公、檢、法、司部門的法律專業人員在身份獨立性的區別,我們稱之為公職法律專業人員。公職法律專業人員與政府存在身份上的隸屬關系,而且其接受政府的考核,自始就缺乏獨立性。由于這樣的職業特點,在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過程中,他們所提出的法律意見缺乏獨立性,容易從出現單邊主義。律師首先從身份關系上與政府不存在隸屬關系,另外律師的收入也不從政府財政支取,因此,律師作為獨立第三方,發表獨立意見,其提出法律意見的出發點是合法合規,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好幫手。
2.3律師作為政府法律顧問,提供事前風險評估法律意見
各級政府在地方建設的過程中,面對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大投資,政府承擔著投資、建設、管理的責任,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法律事務貫穿始終。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涉及諸多專業,參與人員眾多,其自身特點決定了法律事務的繁多,而且涉及的法律文件將層出不窮,項目管理不能缺少法律事務管理。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后,應將審查、修改合同就成為日常法律服務工作的重點,將原來的事后補救工作轉換為事前預防,這樣為政府各項經濟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嚴把合同關。
2.4律師代理涉訴案件,促進政府自覺依法行政
隨著我國法制化進程的推進以及法律知識的普及,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政府的違法行政行為,“民告官”的現象將成為常態,律師在代理各類政府為被告的訴訟案件時,會通過對案件性質、事實、理由的分析,勝訴、敗訴原因的查找等,歸納總結啟發政府領導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法律意識和理念,對促進政府今后依法行政有著獨特的效果和作用。
有些政府機關和公務人員,在具體執法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違法行政,越權行政,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而律師制度在現代社會制度的設計中,是作為社會私權利的延伸,作為公權力不可缺少的抗衡力量,加之律師職業的專業性和思辯能力,在和公權力的接觸過程中,會發現制度的缺陷,權利的失衡。
律師在代理各類政府為被告的訴訟案件時,會通過對案件性質、事實、理由的分析,勝訴、敗訴原因的查找等,歸納總結啟發政府領導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法律意識和理念,對促進政府今后依法行政有著獨特的效果和作用。
2.5律師參與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和推動社會法治進程
政府各級職能部門在依法行政時,由于作為管理主體甚至當事主體出現,可能會出現矛盾更加激化的情況,律師作為政府法律顧問,從專業角度和獨立第三方角度,更加有利于問題的處理和矛盾的化解,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律師還可以提供獨立的第三方法律意見,推動政府法制建設進程,開展法律宣傳,促進政府普法工作的開展。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律師在法治政府建設當中的建設性作用, 需要政府認識到律師參與的重要性,為整個社會的法治理念的建立起到引領效應,推動律師服務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行的結構性調整,作為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能也從計劃監管轉變為監督服務,整個社會的法律意識均在增強,從普通民眾到國家機關均有了法治觀念,政府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心一直堅定不移。新的經濟和社會形勢下,政府處理日常事務及作出重大決策的過程中均要進行合法性論證,依法行政已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實實在在的落實到位,而律師作為處理法律事務的職業群體,能很好的發揮專業優勢為政府提供法律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
[2]呂立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分析和展望》,《中國法律評論》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