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述評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策略都在不斷地進行著創新和轉變。在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新課改教學理念,以新課改為契機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變革,打破傳統數學教學內容枯燥、方法單一的桎梏,努力貫徹落實新課改教學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鍛煉學生自主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知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情境教學 小組合作 師生關系 實踐教學
新課改是以基礎性、開放性、民主性和個性化為原則的課程改革,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理念下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在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以新課改教學理念為指導,探究和總結出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培養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獲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
一、創設豐富教學情境,增加課堂教學趣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作為一項偏理性化的學科,整體來說是抽象的、枯燥的,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好玩多動是其天性,對于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習,學生很難保持長久的求知心和專注力。所以,教師必須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圖片及音視頻播放、講故事、玩游戲、直觀展示、模擬表演等方式來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將理論化的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增強課堂互動交流,調動學生參與動力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強調的是教師的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知識探索的過程以及學生的能力發展,導致課堂教學成為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授,無法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究,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和探究精神得不到發揮和鍛煉。在新課改中,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強調了鍛煉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和能力。對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建立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規則,明確學生在小組中的分工和定位,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合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學生交流能力和責任意識,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以《軸對稱》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畫、剪、觀察、想象、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和特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工合作,讓學生進行畫圖、測量,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并總結出這一圖形有什么特點。通過小組合作能夠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從而增加課堂互動交流,培養和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能力。
三、建設新型師生關系,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課堂教學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并完成的教學活動,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教學目標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在新課改中,強調了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堅持“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明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定位,努力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確立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依需定教,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推動使得教學活動事半功倍,實現師生之間共同進步、教學相長。
例如,以《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出題如“25×7×4”、“64×5+36×5”、“(125+8)×8”等問題,讓學生分別進行解答,通過學生解答問題,提問學生在運算中應用了那些定律,由此來幫助學生回憶曾經學習過的乘法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接著,以此來推斷,是否能夠由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通過質疑和猜測,引導學生仔細求證。經過學生自己的一步步思考、分析,總結歸納出驗證結論。這種方法是通過教師的有效提問和點撥,經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得出教學結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能夠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更好地掌握教學知識。
四、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加強課堂實踐教學,促進學生知識內化
數學是一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學科,有著很強的實用性,所以況,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否則,數學教學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其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建設生活化教學課堂,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數學教學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將生活引入數學教學,還能夠有效增加教學實踐,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在應用實踐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特點,建立起學生學習與生活現實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負數的認識》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一月份某日的天氣播報,選擇幾個城市如哈爾濱、海口、內蒙古等等,讓學生觀察這些城市的氣溫的特點。預設:北京的最高氣溫是2℃,最低氣溫是零下9℃;哈爾濱的最高氣溫是零下12℃,最低氣溫是零下21℃;海口的最高氣溫是23℃,最低氣溫是18℃….讓學生用2℃、-9℃:- 12℃、- 22℃:23℃、18℃等等數字來對這些溫度進行表示,接著,帶領學生認識“+”正號和“一”負號,進一步學習正數、負數相關知識。通過利用學生熟悉的氣溫來引入負數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這一新的概念,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新課改為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為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對于教師來說,這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抓住新課改帶來的新機遇,以此為契機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通過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努力建設更加高效、更具吸引力的教學課堂,為學生搭建良好的數學學習平臺,發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5(13):179-180.
[2]陳雪敏.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探討[J].教育.2015(1):38- 38.
[3]王貴娟.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24):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