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特
摘要:小提琴作為與鋼琴、古典吉他并稱的世界三大樂器之一,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也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人們不僅喜愛小提琴華麗、抒情、明亮、飽滿的音色,更看重其本身獨特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小提琴作為典型的巴洛克樂器,具備典型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所延續下來的特有的設計風格,注重比例和序列,以各種優美的弧形線條構成。本次我們主要了解小提琴的制作史,觀摩歷史上著名的提琴名品收藏。
關鍵詞:小提琴 制作史 提琴制作家 名品收藏
小提琴自1920年傳入中國,憑借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當時熱愛古典音樂的人們學習提琴的熱潮。學會小提琴演奏技巧只能說是應用它,真正熱愛小提琴藝術更需要了解它的歷史和制作工藝所延伸出來的意義,去目睹真正的小提琴收藏名品才能夠對自身藝術的熏陶帶來升華。我們所知道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無不是這樣成長而來的,他們了解小提琴發展歷史,繼而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和維修方法,觀察它的每一個部件的構成和線條的優美弧度,不斷去追求更美更富有歷史韻味和意義的古琴名品。
一、小提琴的誕生和延續
意大利作為16世紀至17世紀影響歐洲音樂風格發展的音樂之都,其音樂文化的興旺發達和廣泛普及,影響了各類樂器的制作和發展。尤其在歌劇商業化演出,標準化了弦樂四重奏的同時,音樂家們在對節奏的新看法上更加強了音調和重音的感覺,而提琴是這種新的音樂類型最理想的樂器。現代小提琴的外形藝術性和特點來自于17世界流行的巴洛克建筑風格,它的外形曲線,以及背板和面板都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巴洛克藝術的精髓是熱烈的情感,它與小提琴的結合是藝術性和聲學效果完美的結合。在當時的文藝復興時代背景下,小提琴漸漸趨于現代的形狀,制作者們運用數學作為設計工具,使工藝設計符合科學與美學的原理,現代的制琴家一直在尋求創新和改進但始終無法超越前人的設計。小提琴誕生至今500余年來,很少有根本性的改變,因此被譽為人類工藝史上無從超越的項目。
二、黃金時代的提琴制作之鄉一克雷莫那
在當時,意大利各地涌現出各類提琴制作學派,包括克雷莫那、布雷西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學派。而意大利的克雷莫那作為小提琴發源地而成為小提琴演奏者們心中的圣地。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大陸展現出活躍澎湃的美學文化和藝術活力,宮廷、教堂和貴族們的爭相資助技藝高超的小提琴制作者們,使得克雷莫那提琴制作行業進入黃金時代。
貴族收藏家和藝術家們需要購買大量的優秀提琴制作者手中誕生的精品,蓬勃發展的音樂活動和文化則需要地位較低的演奏員們購買大量廉價小提琴.專業的制作技藝和對提琴藝術聲學完美結合的不斷追求的執著使得意大利小提琴在小提琴制作殿堂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意大利產小提琴獨稱為“意大利音色”,這種音色高音聲部具有高抗明亮的特點,中音聲部溫和,低音聲部則聲音渾厚,音色極具標示性。
三、著名小提琴制作家族及特點
克雷莫那最有名的三大制琴家族為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和瓜內利家族。阿瑪蒂是克雷莫那學派的奠基人,他作為小提琴琴形的確定者使小提琴的主要形狀有了統一,但遺留的作品不多。他的制作的小提琴采用黃棕色油漆,有兩種尺寸,都不超過355.6毫米。音色輕快明亮,容易發聲便于演奏。斯特拉第瓦利和瓜內利從阿瑪蒂的孫子尼古拉那里學到了制琴的精髓,并逐漸構建了自己獨特的制琴風格。
斯特拉第瓦利在自己長達70年的制琴生涯中制作了無數精品,現存的500余件小提琴,每一件都價值不菲,他制作的琴采用的金黃色澤,f孔珠設計相當王美,使得琴發聲時不僅在低音區顯得更寬廣、有力,在高音區展現時也更加亮麗,富有穿透力。
瓜內利家族中最著名的被稱為“耶穌”的瓜內利,他所講究的制琴技術在于追求聲音和精神的完善,不講究對琴的精雕細刻。他的琴音色更具有一種強力且細膩的效果,因產量較少,現存完好的不多,已經被奉為稀世珍品。
四、小提琴制作不斷的傳承
在三大家族,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內利的提琴制作領袖相繼作古之后,克雷莫那的黃金時代成為了過去。18世紀后,小提琴制作業的主要陣地轉到了法國,經過法國制作者,特別是制琴家呂波的不斷改制,使小提琴在這之后得到了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質。在圖爾特對琴弓外形和重量的進行重大改革之后,演奏家們在演奏時將意大利提琴和法國琴弓進行搭配演奏才能最完美的彰顯自己精妙絕倫的演奏技藝。
法國大革命之后,貴族的衰落使得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均經歷一場蛻變,真正的走向了廣大的人民群體,更多的為公眾服務的樂隊開始產生,音樂場所對普通民眾開放,所以小提琴等樂器的需求得到了飛速發展,隨著18世紀末工業的發展,小提琴的制作由傳統的手工作坊制作轉變為工業化生產,小提琴普及開來為更多的普通民眾所使用。
五、中國的小提琴制作
1920年,小提琴傳入中國,在小提琴學習熱潮漸漸出現之后,小提琴制作也伴隨而起。在中國小提琴制作歷史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譚抒真大師,他是我國第一代小提琴家,是中國小提琴制作事業的開創者。他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制作代表我國當時制造最高水準的小提琴,并在1951年開辦了上海音樂學院樂器工廠。1956年任輕工業部樂器研究所所長的同時開辦了當時國內第一個專業的提琴制作訓練班,打下了我國小提琴制作業的基礎。1978年,他率先在音樂學院設立第一個提琴制作專業,培養出一大批專業的提琴制作大師。
參加國際制琴大賽是考驗一位制作大師制琴水準的一大指標,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小提琴制琴師在國際提琴制作比賽中的獲獎人數從1980年的1人數成長到2003年的11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提琴學習者,這也促使我國的提琴制作行業的快速發展,江蘇泰興的黃橋鎮,更是因為生產了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小提琴被譽為“世界小提琴之都”。
手工制作的小提琴雖然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收藏價值,但在現在洶涌發展的文化潮流中,批量生產的小提琴讓更多熱愛音樂,熱愛小提琴的人們實現了擁有小提琴的夢想,讓小提琴的音樂魅力因此傳播的更遠,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樂器皇后”。
參考文獻
[1]洛秦,楊九華.小提琴藝術全覽[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溫德,金懿.中國小提琴制作歷史與發展現狀[J].藝術教育,2014(10):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