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25/ 第06版面/關注中國
美國《洛杉磯時報》12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2016年的7個預測 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對2016年的全球經濟愈加不樂觀,部分原因是擔心中國的表現。以下是里昂證券有限公司中國與香港戰略部負責人鄭名凱對于2016年中國經濟的觀點:
一、2016年將是波動的一年。過去5年中,中國政府努力把經濟增長率維持在7%至8%之間。隨著產能過剩和房地產泡沫的顯現,北京意識到改變的必要性。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至少需要2至3年才能回到穩定增長軌道。2016年的市場仍將波動。
二、貨幣可能會走軟。中國對人民幣有著明確的路線圖,除了將其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資本賬戶開放和可自由兌換也是2016年至2020年的明確目標。
三、消費者信心。與前些年相比,中國消費者不甚樂觀但也并不悲觀。調查表明,盡管經濟增長放緩,但中國消費者仍想多花錢。旅游是重點考慮,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有出游計劃。汽車和家電及教育和人壽保險也是他們最想要的。
四、互聯網是個亮點。投資者應在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身上尋找增長點。互聯網現如今已成為“國家政策。”中國推出的“互聯網+”經濟戰略首次以互聯網為中心。2016年,中國政府承諾投資近1800億美元用于升級寬帶和4G網絡,電商交易額有望達3.5萬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64%。
五、澳門可能開始復蘇。席卷全中國的反腐令博彩業勝地澳門在過去一年半陷入低迷。反腐敗在2016年會繼續,但政府在博彩業上的立場可能有所軟化。澳門博彩業收入可能在2016年上半年恢復增長。
六、“二孩政策”影響有限。中國宣布結束“一孩政策”,這將提升消費者支出,并最終幫助解決勞動力人口不斷減少問題。但中國政府認為這一政策調整將在未來5年內每年增加340萬人口,這可能過于自信。
七、“一帶一路”順利啟動。對該倡議而言,2016年將是重要年份。為“一帶一路”各項目提供資金的絲路基金、亞投行等將全面運行。“一帶一路是個完美戰略,在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將帶來戰略益處,讓地區鄰國更加貼近中國軌道。▲(作者亞歷山大·李等,王曉雄譯)
環球時報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