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志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隨之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逐漸成為一項熱點問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學生扎實基礎與提高自身素質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逐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并實現教學模式與手段的優化升級。在本文中,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并且提出相關措施。
關鍵詞:高中 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教育
引言
針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而言,利用語言這一形式,呈現自我觀點與生活狀態。在個人修養方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要求極高,所以必須加強學習與滲透,這同樣有利于高中生成長與發展。
1、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1.l 提高高中生語文素養
針對語文教育來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其主要目的。對此,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與發展。其具體表現為學生語言能力更加出色,利用語言能夠使許多事情得以豐富與完善,通過應用散發魅力的語言及文字,可以進行文章閱讀和寫作,并且強化自身審美能力,進一步提升思想意識。在滲透我國傳統文化之后,有利于學生全面、深入體會文化之美,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品質,促進他們的學習和發展,并最終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有利的德智兼備的人才。
1.2 培養并樹立正確價值觀
培養并樹立正確價值觀對高中生至關重要。針列高中生對人生所保持的態度及其人生走向,培養正確價值觀,并且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在傳統文化方面產生疑惑,此時教師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與愛心為其答疑解惑,使學生樹立起正確價值觀并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吸取傳統文化中所蘊藏的人文精神,進一步繼承與發揚,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比如說,出現于教學中與愛國主義相關的內容,語文教師首先應明確該內容的歷史背景,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講述相關歷史故事,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歷史演變,部分內容有影片記錄,那么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影片,將傳統文化的歷史更為直觀、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究興趣的同時便于其了解傳統文化。對于我國傳統文化所散發的獨特魅力,學生能夠充分感受,進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甚至可以自主學習傳統文化,產生文化的自豪感。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
2.1 深入挖掘課本,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
語文課本的篩選工作非常嚴格與精絀,由各項材料合理編排而成,所有課文都具有極強的人文性。因此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必須深入挖掘與探究課本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重點進行文化解讀與教育,直接作用于學生,在陶冶情操及沉淀文化的同時凈化他們的心靈。舉例來說,蘊含傳統文化文化道理的文言文《師說》,即從師求學。所能體現傳統文化精神追求的有《鴻門宴>。而就語言本身來講,傳統文化被其所承載,同時可闡釋文化水平。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使其語文素養得以提高。比如,當開展《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口j以充分應用緊密聯系“荷花”這一關鍵詞的詩詞,例如《蓮花》等,并以古典樂曲作為輔助,盡口J能使學生融入其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熱情與興趣,在文章理解上有所加深,進一步提高學生文化底蘊的厚度以及語文教學效果。
2.2 積累經典詩詞,提高文化素養
在語言類科目的學習中,日復一日的積累至關重要,高中一節課的時間為45分鐘,很明顯對于學生的學習遠遠不夠,語文教師應該不斷要求并鼓勵學生,提高他們對積累經典詩詞的重視程度,利用這一方式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其一,在寫作與記錄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并逐漸培養成項良好習慣[1]。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可以將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是想到的,都記錄在筆記上,比如摘抄優美的片段等,以后可以慢慢欣賞。還可以將某些詩詞抄寫下來,然后當做題目進行解答,比如闡述作者背景或者所描寫的大致內容等。其二,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使其掌握欣賞與評析詩詞的方法。對此,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要求,先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一首作品,然后寫出一篇大約五百字的閱讀感受。其三,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經常閱讀甚至背誦經典的詩詞。在誦讀的過程中,盡量做到聲情并茂,還可以選取幾篇經典詩詞,將其作為教室后面黑板報的一部分抄寫在上面,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讀,讀通其中的所有文字,然后讓學生熟讀,體會作業的思想情感,接下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理解,最后由學生聲情并茂的大聲誦讀[2]。
2.3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
要繼承與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必須加強傳統節日的保護與開發。在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數學時,與傳統節日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綜合學習。比如,隨著端午節的來臨,語文教師可以組織相關活動,督促學生了解這一節日的由來以及傳統習俗等,且鼓勵學生開展各種節日活動,主要包括吃粽子以及賽龍舟等。此外,也可以將所知道的節日趣聞分享給他人,比如甜粽子和咸粽子的南北之分等[3]。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得年代久遠的傳統節日更加趣味性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強化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以及文化認同感,進而使學生感受并領會中華民族的精髓,加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加強中華民族傳統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人文素質以及思想道德素質,同時還有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在兩者之間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班級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形成良好風氣。通過教師探究的日益深入,加強與學生的共同學習和進步,必定會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與質量,實現廣泛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章李鴿,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4.
[2]朱利林,高中語文教師傳統文化修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常文俠,論我國高中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10)352